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追求诗意的数学课堂”。
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参加“全国中学数学著名特级教师新课程教学艺术展示
暨魅力课程研讨会“心得体会
受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委托,有幸参加了2011年5月21日至23日在西安市省军区招待所隆重召开的“全国中学数学著名特级教师新课程教学艺术展示暨魅力课程研讨会”,这堪称一次中学数学教学盛宴,大会邀请了五位全国数学知名专家: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特级教师符永平;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于会祥;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首都师大附中数学教师张文娣;陕西省西安市教科所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汪香志。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张文娣。他们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强力的教科研理论支撑、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虚怀若谷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激情澎湃的工作热情给了我以强烈震撼和启迪。
5月21日上午符永平老师做了示范课“一元二次方程”,下午做了题为《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说说我的“引导学生“再创造”发现式系列新科型”》专题报告。付老师的“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图”教学让人耳目一新,他被专家喻为“全国第一个用好数学教材章头图的教师”,章头图是教材编写专家从大量图片中精选出的每一章的开头图,大多数情况下我是在一章的开始教学稍微涉及到一点或干脆弃之不用,但符永平老师却为此专门开发了一类课型——“章头图”导学探 索课。利用章头图在学生面前展现整章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及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在一元二次方程章头图中安排了三个图:滑动的梯子、海豚、从悬崖上自由下落的石子,符老师从中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梯子出发,精心设计了三个导入题,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列出了相应方程,并以此为基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研究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解法、应用,凡一元二次方程整章要学的内容,符老师在这一课时中都涉及到了,老师始终在强调鼓励学生自己编写这一章的教材内容,一堂课下来,学生确实自己建构起了全章的整体框架。课上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审题是学生在自己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基础上自己通过实际例子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一系列活动,最后自己总结出来的,对一般形式的概括和理解则是在一次函数的认知基础上进行的,解法是从方程2x2-25=0开始,以平方根为基础展开的,“老师不讲你们也能解!”在老师的这种鼓励下,学生一鼓作气,把分解因式法、配方法、公式法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练习的处理更别具一格,让学生一开始做题就从命题人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题目,自己设计题目陷井,自己把握问题情境,让学生站在高处去认识题目,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提高了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相比我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义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索,错误认为定义是人为规定,让学生自己探索耽误时间,不如老师直接给学生讲清楚就可以,练习也是老师直接给出学生被动解答,每课时的学习也只停留在完成本课时内容,没有给学生在知识整体结 构中认识当堂内容,与符老师的课堂教学相比,我的课堂教学真是拙劣的很,符老师的教学关键是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出发,每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每一个练习的处理,每一新知的探索总结,付老师的举手投足都在极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他的这种新课程理念已举重若轻贯串于课堂始终,象空气一样弥漫于教学的细枝末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已不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而成了自然的流露且不留痕迹,在符老师课后的学术报告中说到:“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自然生长”,确实他的课堂上的确做到了学生的“自然生长”,不能不令人信服大家风范,他的教学思想是犀利的:“章头图”导学探索课、“再创造式”概念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公式教学新授课、“再创造式”定理教学新授课、“问题设计”习题课、“问题设计”新授课、“三维”开放式复心课、“再创造”式试卷评讲课、指导学生的“教材编写”课、课题学习课、数学论文撰写指导课、以学生小论文为教材的导学课、学案导学课、引导“学生上课”的学习课、学生作业自评指导课、帮学指导课,他研究的这十八种课型,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的思想犀利到不给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以些许纰漏,他的教学研究是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出发的,是走自己的路出来的,别人没研究的他敢开拓,在他学术报告中可以体会到他是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他把自己的数学教学提高到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高度,提到了时代要求高度,提高到了中国前途角度,这些我们看来高不可及的东西,符老师的数学课堂上都能看到影子,他确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他确实是在“追求诗意的生命教学”,他的课堂教学 “是师生实现教学的知识增长、文化熏染、品格濡染与学生的文化发展、心理成长、生命自由与生命自然生长的同构共生”,他的课堂教学让人感觉到“数学课堂是美好的,美好的数学课堂是充满创造的”,他的课堂教学让人感觉到“数学本色的美是可以滋养民族的科学精神”的,他的课堂教学力求让学生在追问中感受思维的神奇光辉,寻找创造的幸福感觉。他的大容量不只是体现在做多少题目上的,而是知识、题目、数学思想、解题方法、自学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立体丰满的大容量,一节课下来想想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符老师却在一堂课中确确实实完成了,且让人感到是水到渠成的、不着痕迹的、不生硬的。从他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教学确实是一种责任。
5月22日下午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张文娣老师执教的一堂九年级数学展示课《题目的变式途径与方法》,之后又听取了她的《变式教学下的课堂》学术报告。张老师在上课前播放几十种快乐人生图片,不时的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快乐吗?如何面对中考?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现在最不想做的是什么?你们想考上理想的高中吗?你们想快速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吗?利用这些问题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心灵的交流。张老师的这堂课自始至终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变式训练,由一道变出了六道题,难度逐步增加,而且与中考紧密联系,最后的点睛之笔是将原题中的六个元素其中三个作为条件另外三个就可以作为结论进行变式,可以得到六十个命题,含盖了许多定义、定理、性 质和判定,充分显示了变式教学的魅力所在,她总结的一题多解变式,一题多变变式,一法多用变式,一题多用变式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接下来是她的学术报告--《变式教学下的课堂》,对变式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对例题、习题进行变通推广,让学生能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的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尤其是复习阶段,在复习时间少,复习内容多的情况下,如果能合理恰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把互相关联的知识通过变式教学融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节省复习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合理的变式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每一道例题、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变式教学。只有有相互联系,或解题的思想、方法、技巧相接近,相类似的题目才可以用来进行变式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有关例题、习题和知识点很熟悉,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把有相互关联的知识和例题、习题揉合在一起,通过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张文娣老师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形成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供各种条件和情境,把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表现出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去探索。
致力于教科研研究是五位专家的共同特点,符永平老师开发了 十八种课型之多,张文娣老师更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积极进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新途径,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时间与探索,她们把教学研究视为工作的必需品,正是深入细致的教学研究才使他们有了现在的成就,他们走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成功之路。激情澎湃的工作热情是他们的又一个共同特征。
反思自己的做法: 1.让氛围愉快紧张
每一节课我都会设置一些情节,来创造一个让同学感到愉快的学习氛围,然后再把同学引入到我们要学习的问题之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逐渐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的学习之中,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沉闷的课堂氛围常常抑制学生的思维,因而使课堂教学陷入一潭死水,不利于知识的生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中,老师如能通过精心策划,有意识的设计一种有趣的问题,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愉快的学习氛围,则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持久地保持愉快的心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效率自然可以得到较大得提高。
2.将讨论进行到底
讨论不只是为了活跃气氛,也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我常常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与前面或后面的同学进行第二轮讨论。这样直至多数问题解决,再让他们不能解决的难题抛给我,我在和大家一 起讨论。课堂讨论有益于知识达成,这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由于受时间、同学水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老师不愿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即使不得不进行讨论(如公开课),也只是蜻蜓点水。如能精心策划,大胆放手,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愉快和学习的高度。
3.让讲解恰到好处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花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课堂上何时讲、讲什么、如何讲的问题。我一直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厢情愿而已。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始终不能摆脱“以教师之心度学生之腹”的怪圈吧。在让学生将讨论进行到底的课堂上,我总是穿梭于热烈讨论的同学之间,及时地给他们以点拨,讲解力求及时。当大家把最后的问题抛给我时,我则能有效的把握哪些才是他们需要我去讲解的,找准他们不懂的原因后往往能通过引导,以讨论的方式,最终把难题顺利解决。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应该巧妙的把握好学生的个性。让每位同学找出自己知识的盲点,然后逐个击破,无疑是从更高的层次、更细的层面达成课堂的高效。
4.让思考贯穿始终
思考是一种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引领学生不断地思考,不仅可以有效的达成知识目标,更能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在一段时间内的遗忘率远低于看来或 者听来的内容。
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教师要学会挖掘,要依靠相信我们的学生,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通过学习,我深刻感觉到,凡是在教育界略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通过长期的坚持和探索在平凡的基层工作中得出教育良方,特级教师符永平,特级教师张文娣,特级教师于会祥等等,他们都是一线的教师,每天都在干与我们各位同样的工作,但最终的结果相差甚远,差别很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大家的思考。愿我们大家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以专家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亮丽自己的人生。
让 课 堂 充 满 生 命 力——听张人利校长《后茶馆式教学》感悟3月22日下午聆听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报告,他讲到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快乐、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呢?笔者以多年的......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读书心得朱正荣工作之余我读了《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一书,其中开放性教学对我的启发较大。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
倾听,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内容摘要: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做教师的也要有善于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倾听,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人教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