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务院扶贫办”。
2010年扶贫开发
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意见
富裕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2010年11月9日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现将 “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安排意见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简要回顾
我县“十一五”时期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有34个,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总户数20054户,其中贫困户数7192户,占总户数的35%;总人口72686人,其中贫困人口25727人,占总人口的35%。“十一五”时期全县争取扶贫资金2831.76万元,实施了养殖业、水利设施、农业设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互助资金、贷款贴息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八大扶贫项目,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主要表现:
(一)人均收入明显提高。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性增收项目,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一是发展养殖业。全县共扶持库木等29个村1225户贫困户购买扶贫奶牛1225头;扶持宁年村15户贫困户购买肉牛15头;扶持长发村15户贫困户购买扶贫仔猪100头;扶持宏升村25户贫困户发展养鹅7500只;扶持得胜村20户贫困户购买蛋鸡2000只。二是组建农业合作社。为庆生等5个村每个村投入发展生产互助资金30万元。三是产业扶贫。为2个龙头企业发展生产贷款贴息26.5万元,带动了贫困户增收;为贫困户贷款贴息40万元。四是培训转移。培训贫困户劳动力4233人,转移就业3387人,年均实现劳务经济2032万元。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使贫困村人均收入由2005年末1161元,提高到4560元;贫困人口下降39950人。
(二)水利设施得到改善。扶持万发村新打人畜饮水井1眼,配备水泵1台,新建井房1座;扶持力合村新建井房3座168平方米、维修井房2座112平方米;扶持绍文村维修泵站1处。扶持五星等19个村安装自 1
来水6035户;扶持革命老区杨屯村铺设自来水管网17290延长米。扶持得胜等11个村新打抗旱井106眼;扶持永兴等2个村修排涝工程3900延长米;扶持龙安桥村水田清淤工程土方20188立方米。
(三)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扶持富胜等16个村新购大型农业机械17台,配套农具12台,建车库460平方米;扶持立新等6个村新建畜牧站6个,购置了仪器设备;扶持五一村修建了温室大棚2000平方米;扶持日升村新建青贮窖35个;扶持林业村旱田低压线路改造及配套项目3000亩;扶持祥发村旱田改水田2000亩。扶持日升等20个村修建了
4.5米宽水泥路45公里,扶持塔哈等8个村修建砂石路29.6公里;扶持新发村新修过路涵150个;扶持库木等8个村中心屯新修排水工程19000延长米。
(四)公益事业得到发展。扶持五星等20个村建设村级卫生所(计生室)20个,并购置诊疗设备;扶持雅洲等12个村新安有线电视3210户;扶持新发村等6个村新建修闲广场6处;扶持红星村新建太阳能浴池1处;扶持库木村新建活动室80平方米;扶持富兴等4个村安装栅栏13400延长米;扶持宁年等2个村安装路灯20盏。通过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201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调研,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在扶贫项目编制上,2010年扶贫办组织相关业务人员深入实施村实地调研,经过与实施村干部群众座谈,现场踏查,结合实施村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等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按照全省“四有三通三提高”立项标准,编制计划,进行科学立项,确定实施村扶贫困开发建设项目。
(二)坚持标准,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进度。面对今年项目实施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不等不靠、抢前抓早,坚持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 严格按照规划标准,在扶贫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采取先实施、后结算的方式,组织实施扶贫项目。2010年11个实施村完成扶贫开
发项目四类15项。一是养殖业项目。扶持库木等8个村120户贫困户购买扶贫奶牛120头;扶持宁年村15户贫困户购买肉牛15头;扶持长发村15户贫困户购买扶贫仔猪100头;扶持得胜村20户贫困户购买蛋鸡2000只。二是水利设施项目。扶持五星村安装自来水330户;扶持得胜等2个村新打抗旱井8眼;扶持林业村旱田低压线路改造及配套项目3000亩;扶持祥发村旱田改水田2000亩。三是基础设施项目。扶持库木等7个村中心屯新修排水工程19000延长米。四是社会事业项目。扶持五星等2个村建设村级卫生所计生室2个;扶持长发等5个村新建修闲广场5处;扶持库木村新建村民活动室80平方米;扶持富兴等3个村安装栅栏6400延长米;扶持宁年等2个村安装路灯20盏。通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实施村功能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三)精心组织,积极抓好两项制度试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是新十年国家出台的扶贫开发政策,也是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我县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之一。在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之后,我县按照要求,全面开展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历时两个月时间,完成了省扶贫办下达的15010人贫困指标的录入上传工作。主要做法:一是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召开了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各乡镇长、主管乡镇长和各村书记等参加了会议,主管县长做重要讲话,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二是严格实施。全县10个乡镇90个行政村依据方案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按照时限要求,每个村都从宣传动员、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审批、调查登记、纸质档案复审操作等程序,评选确定贫困户。三是及时上传。确定贫困户以后,我们组织各乡镇及时录入到户登记表、到村登记表,并由县扶贫办录入了全县登记表,在录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各乡镇村进行联系,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性。录
入结束后,我们及时上传到国家财政部。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
三、2011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八大经济区”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四区一带”发展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大力推进“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以实施整村推进为主体,以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为重点,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综合发展能力,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发展目标。2011年,在实施村中培育1个土地流转典型村,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富余劳动力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劳务和奶牛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条件上得到较大改善。
(三)工作任务。2011年是我县第五批实施重点村扶贫开发最后一年,也是新十年扶贫开发第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次规划、两年实施、分批推进、逐村验收”整村推进战略部署,2011年第五批实施重点村工作重点是申请财政扶贫资金545.6万元,建设好整村推进八个扶贫项目。一是重点做好“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规划编制试点村扶贫开发工作;二是购买大中型农机具项目;三是新建白色路面项目;四是购买大型喷灌设备;五是新修村屯排水项目;六是安装栅栏项目;七是新建休闲广场项目;八是安装自来水入户项目;九是安装路灯项目。
四、“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安排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使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按照整村开发,分批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2011年扶持11个贫困村脱贫;到2015年,全县18个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其中50%以上
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要达富裕程度。
(二)工作任务
1、实施奶牛产业化战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一是全县扶持贫困户购买奶牛,购买的奶牛必须是优质奶牛,必须是妊娠牛或产奶牛。二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在加强防疫、灭病、繁育改良基础上,加强饲养管理,全面推行奶牛规范化饲养技术,扶持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新建青贮窖,保证奶牛常年饲喂青贮。三是加强畜牧基础建设。按照配种、防疫、治疗、饲料加工、鲜奶收购、青贮供应六不出村标准,扶持贫困村新建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为奶牛业发展开展系列服务提供保障。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到2015年,新建水渠、函,新打机电井,并配备大型喷灌设备,节水灌溉面积可达45.5万亩,新建节能温室,全县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达到科学配套,全面改善贫困群体的生产条件。二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到2015年,贫困村购进农业机械,配套机具,新建库房。三是加强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到2015年,建立和修缮卫生所(计生室);新建村屯排水;安装有线电视;新建休闲广场;修建围栏。四是加强道路建设,实现晴雨通车。修建砂石路,通过加强和完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3、实施劳动力转移战略,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坚持教育和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和综合服务相结合,培训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扩大增收空间。
(三)采取措施
1、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
按照《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的扶贫开发的具体规划。要依照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以贫困村为基础,明确脱贫目标,围绕县域四区一带发展要求,深入调研搞好规划。
2、严格管理,切实使用好扶贫开发资金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保证扶贫资金专款专用,按项目使用,封闭运行,专户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严明纪律,加强审计监督。村级扶贫资金和项目每季度向群众公开一次,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3、合理安排,实行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制度
继续推行县直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户的办法,确定包扶单位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不脱贫不撤回。包扶单位的包扶重点要放在指导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寻找市场、提供信息,把好技术项目引进关,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所需资金和物资上。
4、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
整村推进战略有利于更准确地瞄准贫困群体,更好地实现扶贫工
作进村到户,有利于使各种扶贫资金得到更好地整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按“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把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民族发展资金、农业银行贴息贷款、信用社小额贷款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教育、卫生、交通、电力、农业开发各部门资金,向实施村倾斜。按一次规划,两年实施的要求,力争每个村投入100—300万元,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构建和谐文明新村。
石城县干部群众热议《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连日来,石城县干部职工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关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自治州2009年扶贫开发情况及2010年工作要点2009年,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在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和州发改委的正确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扶贫办工作计划,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2012年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计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我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
玛曲县扶贫办纪检组2011年上半年工作自查报告县纪委:2011年上半年,我办的纪检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