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县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规划_神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0:36: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淳县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神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淳县“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2011-12-9 9:16:00 来源: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县实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我县农业坚持高效农业发展定位,加快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性步伐的五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特色兴县”战略,努力构建较为发达的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依据《高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高淳县高效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高效农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县高效农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县高效农业面积由2005年的15.4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38.6万亩,年均增长20%;设施农业由2005年的3.36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7.76万亩,年均增长18%;畜禽规模养殖平均由2005年的53 %增加到2010年的78%,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十一五”规划中的农业增加值达到10 亿元的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1、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亩效益3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达24.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9%,其中蔬菜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4.8万亩,经济林果4万亩,特经特粮面积1.8万亩。

2、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整合和优化配置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重点建设了特种水产、水禽、水生蔬菜、食用菌、草食畜禽、林特业等6大农业优势产业。2010年全县特种水产品产值14.6亿元,以蛋鸭、肉鸭为主的水禽年饲养量达到841万羽,水生蔬菜规模达到1.6万亩,种植双孢蘑菇5100万平方尺、珍稀菇5500万袋,以菜鹅、山羊为主的草食畜禽分别达到 247万羽、25.4万头,以早园竹为主的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到4.38万亩,特色产业的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3、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优质、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把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9个,获得绿色食品有效使用标志24个,认证有机食品15个;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达11个;组织制订4项农业标准,其中被认定为省级标准1个、市级标准3个。目前,我县已建立了以水产品和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主导农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到80%以上。

4、农业品牌化效应日益明显。在发展高效农业同时,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业品牌,提高了我县农产品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全县累计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200多个,其中“固城湖”螃蟹、“仙草”茶薪菇、“固城”双孢蘑菇成为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同时“固城湖”螃蟹还荣获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市场公认知名品牌和原产地标志认定等多项殊荣;“新邮”咸鸭蛋、“景田”大米、“味他行”豆制品等7个农产品荣获市级名牌农产品称号。

5、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高。承担了市以上各类农业科技项目21项,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引进、示范、推广农林新品种122个,成功推广了武香粳14号、FA—1菇种、翘嘴红鱼白、苏太猪、波杂山羊、康绍蛋鸭等一大批优质农业新品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保证农民长期有效地使用农业科技技术。全县农作物品种全面实现良种化,主要农作物品种的优新率达95%以上,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

6、市场竞争主体日益增多。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县级预备分别为6家和25家。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拥有总资产9.1亿元,其中资产千万元以上13家、年销售千万元以上35家。全县有农业专业大户1600多户,基地种植面积达到34.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258家,持证农民经纪人300多人,带动农户4.7万户。

“十一五”期间,我县高效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高效农业投入不足。除了上级农业项目资金扶持外,地方政府和工商资本投入相对不足,尤其外资投入更少,高效农业发展的外部动力不够。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力。从事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部分农业基地存在标准低、档次小、连片规模不大的现状,农业效益规模优势很难体现。三是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大。突出表现在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年龄、知识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农技推广队伍断层现象严重,跟不上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

二、“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升级技术、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在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基础上,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加投入,扩大高效农业生产规模;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经营者生产技术,增加科技对高效农业贡献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实施品牌战略,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高效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1、奋斗目标:

经过5年努力,建设南京最大的有机大米基地、早园竹基地和茶叶基地,江苏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基地和设施螃蟹养殖基地,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园区2—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1个。到“十二五”期末,把我县农业建成全省一流的农业示范区。

2、发展导向:

一是巩固发展设施农业。以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为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二是突出发展园区农业。将农业生产用地以园区空间的形式进行整合,给予专项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管理理念,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打造螃蟹、食用菌、茶叶、高档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三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以有机农业为突破,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及清洁生产,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把高淳建成全省较为名气的绿色食品基地。

四是培育发展合作农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植保、农机等专业化服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3、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每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万亩,其中新增高效渔业面积0.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8万亩,其中新增设施渔业面积0.8万亩。到2015年,高效农业累计面积达56万亩,其中高效渔业面积达到2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15.1万亩,其中设施渔业面积达到4.4万亩;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达85%以上,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90%以上。

————农业产值持续增加。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0 亿元,高效农业产值比重提高20%。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左右;渔业产值达到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左右;畜牧业产值达到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 %左右;林业产业达到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左右;服务业产值超过2亿元。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认真落实市农业“1115”工程,争取到“十二五”末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全面实现水稻优质化、油菜双低化;发展早园竹、茶叶、高档水果等经济林果10万亩;建设花庙村、双进村、荆溪村等绿色蔬菜基地4万亩。全力组织实施县农业“333”工程,争取到“十二五”未期,早园竹、茶叶、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产值比重占农业总产值25%以上。

————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2家,省级龙头企业数量4家,市级龙头企业数量16家,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82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2015年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万亩。经过认证的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等“三品”年均增加6个以上。

————农业园区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到2015年,全县建成并通过认定的省级农业产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产业园区20个,县级农业产业园区50个。

————休闲农业实现新突破。重点打造和包装“国际慢城”桠溪生态之旅。到2015年,全县星级“农家乐”数量达30家,休闲农业示范点10家,争创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

三、“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

(一)主导产业

1、优质粮油:“十二五”期间,全县优质粳稻面积保持在30万亩,双低优质油菜16万亩。

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特粮特经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到2015年,全县粮油优新品种应用率达到95%以上;“稻鸭萍”共作有机米发展到3万亩;努力打造粮油品牌,申请有机认证5个,争创市级名牌3个,省级名牌1个。

2、高效蔬菜:大力发展食用菌永久性菇房、高标准钢管大棚蔬菜、水生蔬菜等规模基地。到2015年,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占全县蔬菜面积的90%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5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分别达到:双孢蘑菇1亿平方尺、袋栽菇1亿袋,其中建成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15个,全县鲜菇总产达15万吨,总产值达9亿元。申请绿色食品认证30个,有机认证3个,创建市级名牌10个,省级名牌3个,争创中国名牌1个。

3、经济林果:大力发展早园竹、高档茶、精品水果、高档景观苗木等经济林果,“十二五”期间,茶叶每年新增面积3000亩,早园竹每年新增面积2000亩。到2015年全县高效林果面积达10万亩,其中茶叶达3.5万亩,早园竹1.8万亩,梨1万亩,葡萄1万亩。建成500亩智能温室。同时,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早园竹、茶叶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联合创建知名品牌。

4、规模畜禽:到201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38.5万头,规模养殖生猪比重达85%、建成年出栏千头的中型猪场10个、年出栏万头的大型猪场1个,其中三元猪良种杂改率达70%;家禽饲养量1600万羽,规模养殖比重达90%以上。其中鸡500万羽,鸭840万羽,鹅260万羽;山羊饲养量25.5万头,山羊杂改率达70%以上,畜牧总产值达7.5亿元。建成50万羽蛋鸭和2个百万羽肉鸭养殖小区;建成 2个10万羽蛋鸡养殖小区和2个百万羽肉鸡养殖小区。

5、特种水产:重点发展以河蟹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业。到2015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4.7万吨,渔业总产值24亿元,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达2.8万吨,产值21亿元,螃蟹、青虾两项产值超过19亿元。构建沿湖、沿水阳江连片规模特种水产养殖基地25万亩。“十二五”期末高效渔业面积达24万亩,河蟹养殖面积稳定在22.5万亩左右,全县河蟹苗种培育面积达1万亩,年培育规格蟹种1.5亿只。

6、观光农业 :利用优美生态环境和特色鲜明的高效设施农业,围绕打造“中国长江之滨最美丽乡村”目标,以油菜花节、荷花节、固城湖螃蟹节和年货文化节等四大农业节庆为载体,以游子山森林公园、桠溪生态之旅、龙墩湖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园区为基地,吸引周边地区的居民来我县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和参与农事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拓展农业功能。到2015年接待来淳休闲观光人次达166万人次,观光休闲农业综合收入7亿元,增加12个农家乐接待点,创建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二)重点工程

1、实施农业“333”工程

即建设龙墩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武家嘴农业科技示范园、固城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大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食用菌、早园竹、茶叶三大高效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桥李村、红松村、瑶宕村等三十个农业特色村。

(1)三大现代农业园区:①龙墩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总面积75000亩,其中核心区22500亩,发展区52500亩。建设现代高效园艺产业、高效生态农作产业、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博览产业、农产品交易物流产业等5类产业形态。到2015年,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3个;②武家嘴农业科技园规划核心区15000亩,辐射区50000亩。其中茶叶9800亩、经济林果2300亩、设施蔬菜1500亩。到2013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到2015年,建成为苏南地区知名的农业生态园区和科技园区。③固城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规划面积50400亩,示范启动区13200亩、推广生产区37000亩、物流加工区200亩。到2015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产值达到6.5亿元左右,提供当地农民就业岗位18000多人,提高农民人均收益9000多元。

(2)三大特色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县高效农业在继续做稳优质粮油,做强特种水产的同时,突出重点做大做强食用菌、早园竹和茶叶三大高效特色产业。到2015年,全县食用菌种植

蘑菇1亿平方尺、袋栽菇1亿袋,鲜菇总产达15万吨,总产值达9亿元;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

3.5万亩,总产达52.5万公斤,产值突破1.5亿元;全县早园竹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总产达2700万公斤,产值达2.7亿元。

(3)三十个农业特色村。其中培育九龙村、双游村、新中村等10个食用菌特色村,建设黄花公路产业带和环游子山森林公园带食用菌基地;培育桥李村、河南村、前进村、和平村等15个茶叶特色村,建设茶场为中心南带,桥李为中心北带的茶叶产业带;培育青山村、东风村、红松村、永庆村、荆山村等5个早园竹特色村。到2015年,培育村级集体农业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超30个。

2、实施特种水产“123”工程

特种水产重点打造“一只蟹、两尾虾、三条鱼”的高效渔业。即河蟹、青虾、克氏原螯虾、鳜鱼、黄颡鱼、沙塘鳢。构建沿湖、沿水阳江规模连片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建成5万亩永胜圩精品有机螃蟹养殖省级示范区。到2015年,全县特种水产品产量达2.8万吨,产值达21亿元,其中螃蟹、青虾两项产值总和超19亿元。

3、实施种植制度创新工程

通过创新推广“水稻+N”新型种植制度,既稳定粮食生产,又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农业目标。重点推广“水稻+马铃薯”、“水稻+袋栽菇”、“水稻+芹菜”“ 水稻+蔬菜”等新型种植模式。到2015年,“水稻+马铃薯”、“水稻+芹菜”分别发展到2万亩。

4、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全面落实税收优惠、金融、人才、用地、信息等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企双赢。不断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创建地产农产品知名品牌,进一步扩大固城湖螃蟹节的影响。

5、实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程

突出抓好农作物、水产苗种、食用菌、畜禽等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大高产优质农业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和冬闲田种植绿肥,建成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2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准确率达到97%,大力推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程,机械化专业防治面积覆盖80%;发展集约型生态养殖,推广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采用“三分离一净化”(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综合处理工艺技术,实现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循环利用。到2015年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

6、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基本建成生产、加工、销售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程序和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加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到2015年,全县认证农产品达到上市产品总量的85%以上。按照县镇有机构、监管到村、检测全覆盖的要求,加快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镇检测点,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生产企业和基地检测点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高效农业组织领导,成立县镇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涉农部门要搞好协调与分工,强化目标管理。各镇要做好产业与基地规划,做好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及时提供优质服务。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工、农业、发改、科技、农业资源开发、水务、商务

及金融等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推动全县高效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政策扶持,完善惠农政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不走样,不缩水。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农业保险额度,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建立以各级财政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明确将高效设施农业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比例。

3、科技支撑,加强人才建设。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明确的工作职能、规范的运行机制、优良的队伍素质、必要的工作条件、稳定的经费保障,使其成为连接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点、宣传点、服务点。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培训工程。全面启动职业农民持证经营工作。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

4、突出装备,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支持高效设施农业设备和机械的研制与推广。农机部门要加强现有农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安全管理,支持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机械化专业服务组织培育,提高农机资源利用效率。在搞好技术推广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商业服务,建设以县为主体,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资、农技、信息连锁经营服务体系,镇覆盖面达到100%,村级便利店覆盖达90%以上。加强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农信通”和“三电合一”为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5、强化考核,建立激励机制。紧紧围绕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目标,各镇要将年度发展计划细化分解到具体项目上,确保落实到村、责任到人。要建立行政首长总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目标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季度通报制度,并加大督查力度,每年对完成目标任务较好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实行“以奖代补”,对在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政府的要求及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

株洲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株洲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根据《湖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和《株洲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编制本规划。第一部分:“十一五”农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在市委......

保定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保定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保定市农业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定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7......

镇“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镇“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县级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县级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州政府的要求及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依据《......

下载高淳县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淳县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