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立足文本++体现特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回归生活 立足文本 体现特色
——小学地方课程《天气和我们》案例有感
【内容摘要】:小学地方课程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编排,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设计多种解决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时,尽量让学生亲近自己家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倡体验与感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时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但不脱离文本,并能更好的体现小学地方课程的特色。
【关键词】:回归 立足 特色 案例背景: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评价并产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
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和一些天气的常识,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今天有太阳,今天下雨,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对一些灾害性天气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灾害性天气和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了解,培养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案例描述:
《天气和我们》是小学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第42页的第21课。我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让学生知道我们杭州地区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阴、雨、雪、台风、梅雨等。
2、通过记、贴、说等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3、通过活动了解天气现象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天气现象。教学难点:知道天气现象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以下是我上这一课中的一些片段。片段一:了解天气和我们的关系
1、同学们,今天是什么天气呀?
学生根据当天的天气来回答。(今天是晴天)
2、如果双休日天气好,你会干什么?如果下雨,你又会干什么呢?
生1:如果天气好,我要去外面游玩;如果下雨,就不能到外面去游玩了,只能待在家里看电视了。
生2:如果天气好,可以晒衣服,晒东西;如果下雨,就不能了。生3:如果天气好,我可以到外面去打篮球;如果下雨就不能打篮球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天气和我们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天气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生活。
叙述: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实质上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不断充盈和扩展他们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世界的美好和快乐,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一种特殊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他们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又在发展中愉快地生活着,从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引导他们积极地创造并享受今日的生活,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精神之流进入学生的生活,才能焕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的开心,学的轻松,而且掌握知识的效率很高。学生都愿意学,都乐学。片段二: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气象大闯关
1、第一关:记一记
看图识记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第二关贴一贴
用天气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
3、第三关:说一说看天气预报图,说说看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真正做到在做中学,乐中学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叙述:
小学地方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内课外紧密结合的形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倡导制作、观察、调查等,体验和感受生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是他们思维过程的体现。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中我重视了让学生动手记一记,贴一贴,通过动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而且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动手操作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让学生爱上学习。片段三:了解天气预报的好处
1、天气预报可以让我们及时改变出行计划,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呢?请小朋友听一则天气预报,一边听一边想,这则天气预报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1:天气预报里告诉我们今天天气是晴天,还告诉我们温度9到23摄氏度。生2:还告诉我们东北风6级,阵风7到8级。
生3:天气预报里还告诉我们在这样的天气里,合适做什么,不合适做什么。
2、你们遇到过哪些灾害性的天气?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想? 生1:灾害性天气有大雪、暴雨、台风、干旱、梅雨等。生2:遇到灾害性天气时,不要外出,待在家里。
3天气预报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又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损失。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查询到天气预报呢? 生1:我在电视里看见过。生2:在报纸上看见过。
生3:可以通过拨打电话114查询。„„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到天气预报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又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损失。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了解到怎么样来查询天气预报,提早预防灾害性天气。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关注我们的地球,关爱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叙述:
现在的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质,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共同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就是要构建学生主体。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做到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这样的课堂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案例评析:
在整堂课中,我尽可能挖掘并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原本显得陌生抽象的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天气知识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还特意请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且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心想:当一位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后本来从只能懵懂的收听天气预报变为主动预报天气预报时,心里会有多大的成就感。在教学中我通过记一记、贴一贴、说一说来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使学生在动手、动口中学会知识。这样的设计会是学生学的很轻松,兴趣盎然,学习效果也很好,学生真正的在做中学,乐中学。在这节课中我重视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让学生乐学善思。
我在教学时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图片、视频、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来教学。在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提问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 4 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乐学善思。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如何做到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立足文本,体现特色,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在课堂之前
小学地方课程采用开放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探究意识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达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人格健全的和谐统一,完善热爱家乡与关爱社会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方面的资料或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方课程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方课程学习的能力。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竞相发布自己从书上、报上、网上、电视上的发现,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在课堂之中
小学地方课程力求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亲近家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倡体验与感悟,在体验中认识家乡,在实践中感受家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融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让每一个个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发展,我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讨论中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体现自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知识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我也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
三、让地方课程回话生活在课堂之后
小学地方课程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编排,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为教师的教 5 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见解,设计多种解决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因此,我在上完《天气和我们》一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天气预报,其中内容要有天气情况、温度、紫外线指数等等和温馨的提示,可以提醒任何你想提醒的人。这样不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而且也深深体会到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共同来关注我们的地球,关爱我们的生命,增强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学习方式,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收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掌握知识、开放思维、形成能力,真正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让学生乐学善思。
参考文献:
1、小学地方课程三年级《人•自然•社会》第42页的第21课。
2、《地方课程国家课程标准》。
3、《我与杭州》课程标准(修定稿),杭州市教育局制订。
文/时言平每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解读高考作文题必定成为话题焦点。除了唤醒我们对高考的记忆,更是因为高考作文的命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情怀。高考......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9篇2012高考作文解读:立足时代,回归生活,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立足校本特色创新培训形式——龙王镇肖集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汇报材料 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本培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年来,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建......
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回归文本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层面上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抛弃了“以本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
回归生活,以生为本 摘要:培智课程改革遵循“提高弱智学生的生存能力,遵循弱智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的需要,挖掘弱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念,即培智教学必须做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