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日本农业发展现状”。
日本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日期:2008-02-26来源:
日本在60年代以前提倡增产,以追求“经济价值”为中心的农业观居主导地位。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与经济高速增长伴生的公害问题严重,国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随之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价值;1975年以后,人们普遍转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开始追求生活价值,强调发挥农业、农村的社会、文化作用。日本的都市农业伴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增
长及发展观的变化而成长起来了。
一、日本都市农业的现状
日本具有三大都市圈首都圈、中京圈和近畿圈,都市农业主要是指这三大
圈内的农业。其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一)耕地零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在日本,由于城市无序发展,土地变得狭窄细小,耕地十分零碎,常呈“格子田”、“箱子田”,伴随着耕地的不断减少,都市内的生产者愈来愈认识到农地所内含的价值。与日本国其它农地相比,都市内不少农家十分注重引进先进科技、引进新品种,增加物质的劳力投入,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农区。据统计,各大都市内农业技术骨干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一些农区。如在专业农家中,有1人以上专职从事农业的,日本全国占24.5%,而东京都则达40.2%,神奈川县为30.1%。有2人以上专职从事农业的,东京都达7.7%,神奈川县和爱知县分别达8.3%和5.6%,都高于日本全国的4.2%的平
均数。
(二)兼业性强,农民收入以不动产收入为主
由于大批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三大都市圈内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兼业化程度很高。同时,这些地方具有紧靠大城市、农地价格上涨的优势,不少农家充分利用现存的零星土地建造停车场、仓库,出租房屋、店铺,以此增加收入。1991年日本三大都市圈内农家收入中,平均有69.3%的农家有不动产收入,局部地区83.5%的农家其收入中都有不动产收入。从总体来看,以出租房屋为主的不动产收入已成为都市中农家收入的重要支柱。这样,在都市化进展较快的大都市,已蜕化成依靠租贷收入生活的新型农民。
(三)与城市相适应的观光农业盛行
观光农业的发展,已渐渐成为农民的主要业务。这其中主要又有两种形式:
(1)市民农园。不少农家的土地除少量自己耕作外,还有一大部分出租给城市市民业余耕种。(2)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从总体来看,日本的农业公园有三个特点:一是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产品。二是广泛采用先进的玻璃温室、营养液栽培等技术,不少农业公园新奇独特。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少地方的农业公园把生产的农产品加工成食品、饮料、化妆品等,供市民选购。此外,还有民宿农庄、农村留学、自然休养等多种形式。
(四)以批发市场为主,流通渠道多样化
在日本,大城市的农产品供应时令性强、市场需求大、涉及而广、流通速度很快。大、中城市都相继成立了中央批发市场,一部分农产品通过农协的中介作用直接输送给批发商或加工企业,一部分由农协组织进入批发市场,经过检疫合格后,拍卖销售给批发商,批发商将其批发给零售商,再经零售商通过大、中、小型超市出售给消费者。也还有部分农民自产自销,不少地方开办了
农民直销所、农协共同销售所、无人销售所,还有一些地方则采取生产者与工厂、学校以及各类消费团体签订合同,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的方式,不少农家还将自行栽培的农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日本大都市内各类农产品的流通形
式日渐多元化。
二、日本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日本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困惑和难题。由于都市农业往往在大城市内的一个特定区域,正日益受到城市的多重影响,离城市越近,影响
就越大。
(一)对农田的侵占和农业的不稳定性
城市的发展必须依托土地,而市民将农村特别是被划为市街化区域的农地作为未来所需土地储备处的首选,这样,征得的土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给城市规划带来了不少麻烦。修建主干道、环形道路、铁路、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也会引起多种麻烦。农地被建筑物包围以后,设施遭破坏,采光不足,交通不便,流通不畅,更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农业经营活动还因同居一处的市民对农业带来的种种不便而难以开展。由于非农业项目对农田的持续侵占,农业的不稳定性已成为阻碍都市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
(二)农业的污染和城市对农业的干扰
由于都市农业经营日趋集约化,在生产过程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加之畜牧业集约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尿处理不当,由此对土地、湖泊和地下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不少市民对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关注,特别是对养
殖场的指责有增无减,纷纷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搬迁解决。据大阪府调查,各类干扰影响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依为:水质恶化、偷窃破坏、猫狗破坏作物、日照通风不良、城市灰尘污染、工厂散发浓烟危害、夜间光照过长危害、农业
设施损坏等等。
(三)农村劳力老龄化、女性化和农业高度兼业化
大城市的急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三大都市圈内大城市农村劳力特别是年轻男劳力都显著减少,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老龄化、女性化,农业后继乏人已成为日本都市农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都市农业劳动力锐减,使农业兼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大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兼业,农业就业劳动力严重老化,质量相对降低,从而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加上兼业农户越来越依赖非农收入,农业收入的比重显著降低,结果造成农业经营
日益粗放,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相对较低。
三、日本发展都市农业所采取的对策
对都市农业出现的一些困难及危机,日本政府和农业界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诸多建议对策,不少地方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对策是:
(一)制定政策,确保都市与农业长期共存
日本不少专家学者指出,要把农业规划放到城市规划中统一考虑,通过立法和规划,让农业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存在。着重抓好几点:一是贯彻执行《改正生产绿地法》,对已划入保护范围的土地依法固定下来,30
年不变;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给予倾斜、支持。二是在土地利用上,首先考虑农业的需要,未经政府批准不许出售和占用耕地。三是严禁在良田上从事建筑业,加强土地规划和整治。四是加强土壤改良,搞好灌溉和排水工程。
(二)创建新型都市农业,加强市民与农民的交流与合作
都市农业分布在大城市内,与消费者联系紧密,在地理上、技术上有不少优势,因此可充分利用都市农业特有的位置,依托先进的科技和工业技术,创造农业的新附加值。此外,还应对文化、历史、地区间固有的资源和技术重新评价,积极探索新路,创建新型都市农业,以增强都市农业的活力。同时还应十分注重促进都市市民与农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继续发展以体验农业、亲近农业为宗旨的观光农园与市民公园。此外还可通过采用举办农产品品评会、讲习会、农业节等多种形式,增强市民与农民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进而引起广大
市民对农业兴趣,共同提高和增强都市农业的活力。
(三)增加投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强农业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农业的发展日益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也需要水利、电力、交通、设施予以配套。因此,要维持和发展都市农业,必须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除稳定政府补贴、贷款投入政策外,还要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同时,今后都市农业要进一步向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发展。日本农业专家与学者普遍认为,都市农业具有保护国土和环境的功能,不仅对农民,而且对包括城市居民在内的全体国民都十分有利有益,因此,要教育全体国民理
解其重要性。
(四)培养和造就与都市农业现状相适应的接班人
在确保都市农业发展的生产基础设施的同时,多层次、多元化地培养下一代年轻农业骨干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日本不少农业专家与学者提出应拓展视野,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寻找出路:一是设定确保都市农业继承者的专业基金会,多方筹集资金,以培育农业骨干、提高务农者劳动素质、吸引农业外人员从事农业等。二是针对都市农业劳动的实际情况,为女性充分发挥能力和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通过推进研修教育、低利资金的融通、优惠提供土地和信息的网络化等,使本来是农家出身,但在农业外行业就业的劳动力能又回到农业上来,同时吸引非农家出身的劳动力能加入从事农业的行列。
石家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于21世纪初开始探索,2010年石家庄市政府列入议事日程,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并下发了《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
农业“走出去”:现状、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一、农业“走出去”概念和意义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了加快实施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这对农业和农村工......
摘要近年来,宜昌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26.......
中小企业发展局一、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安徽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运行质量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