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营销关键词之娱乐_16个营销关键词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0:27: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16个营销关键词之娱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6个营销关键词之”。

——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

中华民族在娱乐这件事上,其实是有相当悠久的传统的,纵是一国之主莫不如外。纣王天才般的想出了酒池肉林的创意,换做今天当个酒企的品牌部头头或者选美比赛的策划绝对没问题,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烽火戏诸侯,炒作和事件营销堪堪是一把好手。这两位太过娱乐精神,以至最后都把国家玩没了。皇帝尚且如此,平民百姓也不遑多让,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酒足饭饱之后自然要找点乐子,两晋南北朝时名士集体嗑药,磕完集体裸奔,可算是行为艺术的鼻祖。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人非机器,岂能无乐?

娱乐是除了吃饭睡觉外,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人们无时不娱乐,也无处不娱乐。普华永道预测,到2015年,全球娱乐和媒体产业的产值将达到1.9万亿美元。在美国,文化娱乐产业是美国的第二大产业,美国的娱乐业每年创造5000亿美元以上的产值,不的不承认美利坚也是个会玩爱玩的民族:美国人有1/3的时间用于娱乐,有2/3的收入用于娱乐,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娱乐。

是的,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

公司的本质上就是一个舞台,你要在这个舞台上,为你的客户、员工,“秀”出你要卖的东西!

——《哈佛商业评论》

这是一个平台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同质化的时代。市场里的很多产业已经失去了产业革命的可能,也早已进入了成长的平缓期,甚至是循环期。我们都知道那句用来最多吐槽时尚界的话:“什么是这一年的时尚潮流?就是把20年前流行的再拿出来而已。”商品的市场价值何在,商品的市场价值又到底有多少,慢慢的与其的娱乐指数开始相关联起来。在很多时候,娱乐化已经成为产业再一次升级的重要因素。

1998年,美国学者派恩二世和吉尔墨在《哈佛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验经济时代来临》的文章,阐述了这样的观点: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及消费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传统注重产品的实用和价格,到从情景和情感出发,更加注重感官体验和心理认同。

娱乐的本质和营销的目的是相通的。

为什么人们需要娱乐?因为娱乐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全人类对无忧无虑、不付出过多的劳动就能获取足够的需求的生活(听起来很是共产主义)都是有一致向往的,而这样的生活需要两个要件:足够的金钱和足够的时间。而营销呢,就是想方设法让你支付出这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金钱,来换取那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娱乐和营销有时就是紧紧相关,营销不娱乐怎么行? 中国消费者更需要娱乐

这是一个肤浅的时代,肤浅时代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娱乐化。

经济娱乐化、文化娱乐化、体育娱乐化,现在连学术和政治也有娱乐化的倾向。娱乐并不是一个崇高的词,但也绝不是洪水猛兽,事实上娱乐化正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

《泰囧》,一部小制作的电影,成本只有4000多万,却三周就拿回了10个亿,创下票房纪录,是电影有多好?还是导演演员多大牌?都不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周末花30元钱进入电影院不图别的,只是想放松一下。在英国著名电影学者理查德·麦特白看来,好莱坞商业美学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一部好电影就是一部‘值得我们花钱’的电影”,《泰囧》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所以它成功了。

被徐峥打败的是冯小刚的《1942》。这是继《唐山大地震》后冯导拿出的又一部良心之作,投资两亿阵容强大,华谊兄弟贴身护航,两大好莱坞影帝加盟,可这部花费冯小刚和刘震云19年心血的大制作最后还是败给了看似没有胜算的《泰囧》。我们必须对冯导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无奈快乐打败了沉重,这是娱乐的胜利。

中国的文化,有一种崇拜痛苦的传统,甚至敌视快乐。压抑人性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切的一切都使百姓身处压抑与沉默之中。近百年连绵的战乱、政权的更迭、社会的动荡,整个中国更是持续存在在不安和惶恐之中。压抑的越久,往往爆发的力量更强烈,社会学研究表明,娱乐和生存性劳动是反比的关系,当温饱不再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时,当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被满足后,对于娱乐的追求自然成为人们最最迫切的愿望。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F4中,张晓刚和岳敏君的风格正好折射出了中国文化极端的两面性。

张晓刚的《大家族》,那被压抑的灵魂与面孔,也许这是我们真正的内核。

岳敏君和他的大嘴们,你可以说他们表情空洞精神空虚头脑空白思维贫瘠信仰丧失„但我更愿意单纯的将其解读为一张笑脸。现在的中国,充满着这样的笑脸,没心没肺的笑脸。

冯导不要伤心,看看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吧,前50名里有两部蝙蝠侠、三部指环王、三部星战、三部加勒比海盗、四部蜘蛛侠、八部哈利波特,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不过泰坦尼克、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寥寥几部而已。中国人爱看热闹的娱乐片,全世界人民一样爱看。

想要娱乐,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你的朋友圈中一定有这么一个人,他是聚会的中心,他可以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的起承转合悬念迭起,他可以将一个普通的笑话发挥到让别人笑的前仰后合不能自己,插科打挥是他的天赋,口吐莲花是他的本能,他简直就是星爷再世。

你可能也认识这样一些人,他们也并不愚笨口齿也算不上结巴,但是却是天生的冷场制造机,一个再好笑的故事从他嘴里一字一句蹦出,结果简直如温吞水一般索然无味。

我们都需要娱乐,于是我们更需要知道怎么去娱乐。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经常被人诟病只会搞笑,对此他的反驳是:“还是先搞笑吧!相声要是不搞笑那就实在是太搞笑了。”其实,想要搞笑有时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看看每年春晚被骂的狗血喷头的语言类节目就知道了,单纯的滑稽和搞笑是如此,广义上的娱乐更非那么手到擒来的活,分寸、节奏、受众、都缺一不可。

第一个把英文humor译成“幽默”的林语堂先生做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他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林先生说话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他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林先生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听了一发愣,随后轰堂大笑。仅仅一句话,但效果出奇的好,但没有前面诸君的鼎力配合,这个包袱也甩不出来。

娱乐,就是那么简单又那么复杂的事。

娱乐了我也娱乐了你

马戏团里最红的人是谁?必定是小丑。牺牲了自己娱乐了大家,堪称劳模典范。

2012年最红的人是谁?非屌丝莫属。

屌丝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一种不满和抗争,是一种身份认同,屌丝,就是最大的网络时代的娱乐化体现。屌丝,是一种自嘲,出于减压的一种自我讽刺。屌丝也符合了这个娱乐时代的娱乐第一特征:自嘲,娱人必先娱己。

为什么要嘲笑自己?因为任何人都可能是屌丝,因为这就是以一种喜感的方式表现出对社会规范的嘲笑和反抗。屌丝文化的流行,和这个社会的背景分不开关系,情感上的挫折,特权阶级与平民阶级的分化、白富美高富帅与矮穷丑的对抗、金钱和物质的渴望、这一切在这个特定的无革命年代里,用一种看似无奈的豁达和自嘲充分的展现了出来,这种嘲笑,能够使得冰冷社会规范看起来不那么沉重。

可记否最早的网络红人小胖?只因一张照片瞬间走红,PS照风靡网络一时,小胖那时接受采访时还一直抱怨被迫当名人的滋味可真不好受。那时人们最大的乐子还是善意的围观他人无意间的滑稽,慢慢的流氓燕、木子美、芙蓉姐、凤姐一个个的横空出世,炒作自己成就了网络红人,围观者变成了嬉笑怒骂看热闹,可终于到了今天,集体性的自我贬低已经已成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之一。

2012年在有一个ID为“留几手”的手哥在微博走红了,手哥干的活很简单,就是给网友发来的本人照片做鉴定打分,这本没什么出奇,可看看手哥的点评贴吧:

“宜家狗,6点起床,包里装俩烧饼,灌一瓶自来水,通州出发,公交倒八通线,倒1号线倒10号线,人脑袋倒成了狗脑袋,终于到了你的目的地四元桥。拍了厨房,卫浴,卧室全套照片,够你发一年微博的量。渴了就喝免费咖啡,困了就找个床苟且一觉。花5块钱,来了个瑞典一日游,体验了一把上流社会的生活。1分。”

“驻马店潮人,淘宝双11血拼归来。张震岳同款眼镜,陈冠希同款牛仔裤,余文乐同款开衫,再配上李维斯跨栏背心和英伦款收水费专用包,全套只要98元。你时刻引领着小镇的时尚潮流。你看你瘦的跟个狗似的,肩膀头子都快掉出来了,赶紧去理发店上班去吧,那边客人等着你给洗头呢!1分。滚粗”

可谓汉语中毒舌精华之集大成者,在手哥的点评贴里,90%以上全是一通臭骂,0分负分更是家常便饭。这么霸道不怕被揍?不可思议的是,包括诸多加V的演艺圈人士在内,每天会有无数网友找留几手进行点评,并且多半注明“求虐!求虐!”“保证不删!”,而他们更不会因为被骂的太狠有丝毫的不愉快。手哥每条点评微博现在都有至少三五千的转发量,粉丝也破了200万。

自嘲已经不足够了,这是个甚至还要变着法求别人虐自己的年代。

不仅是那些辛苦打拼没有干爹压力重重的屌丝们需要自嘲来减压,那些最和屌丝这个群体没有关系的人们也需要偶尔放下身段让别人乐乐:

这是要狼性不要小资的李彦宏。

这是2012年打造了一万亿帝国,十年后的朋克天皇巨星马云。

如同装傻充愣一样,自嘲也是一种境界,运用得当的话,可怜兮兮的自嘲不仅不是落水狗,反而会出其不意

2013年2月初,加多宝在网络上发布了这样一系列的平面作品,一声声的对不起,甚是可怜。

王老吉迅速大度的回应,你丫平身吧。

谁娱乐了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里,有必要把后半句做个小调整:当一群人聚在一起狂欢时,他们将不再孤单。

一个人玩的再好再出彩,吸引了再多的的受众,也更多只是一个人的精彩,为什么不一起来呢?大多数的娱乐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社会性。我们需要娱乐,有时需要的并不是娱乐本身的行为,而是娱乐的场景,娱乐的气氛,一种与工作中截然不同的气氛,我们需要的是与我们一起娱乐的人。

卡拉OK自己在家里也能唱,为什么还要去KTV? 芝华士和尊尼获加超市额有卖,为什么还要去酒吧?

这种现象在近年的各类综艺节目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互动和群体性能更好更强的放大娱乐行为的效果。李宇春、张靓颖们天下成名是踩着成百上千的对手的尸体,新时代的战士则变成了平安和金池;非诚勿扰里男嘉宾要单枪匹马和24位个性鲜明的姑娘过招;一站到底里要成为“战神”要一口气车轮战打败10名挑战者;职来职往里求职者面对的是18名面试官和上百家企业。

有一家门户网站的广告语精准而又透彻的告诉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真谛:网聚人的力量。

案例:YY与9158

再次有情我们亲爱的屌丝们出场,因为这是两个与屌丝有关的传奇故事。

李学凌在2005年创办了一家游戏门户网站多玩网,而YY语音则是多玩在2008年开发的一款游戏团队语音产品。YY是一款很简单,甚至“低级”的产品,因为其的功能就是网络语音通话而已。这本是一个十分鸡肋的产品,网络即时通讯市场早已成型,而在线下移动市场,移动电话和短消息帮你搞定一切。但是网游在国内的兴起,彻底打破了这个局面,网游和屌丝拯救了互联网语音通话产品。

在大型网游中,很多时候需要几十人甚至百人的团队配合进行游戏任务,这时如何保障沟通的通畅性就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网游有时其实和上班一样,需要精密的配合和有序的指挥,但这不是会议室里的头脑风暴那么畅通无阻,光靠打字?一人一条半秒钟屏幕就被淹没了,这时游戏团队语音通信,就顽强的存活和生长了起来。

在新浪的语音产品UC此时由于技术问题经常抽风,和腾讯打盹的情况下,YY毫不留情的抢占了这个市场。到了今天,YY手里已经掌握了4亿用户。

“如果你有了 100 个粉丝,那你就是本内刊,如果你有了1000 个粉丝,那你就是个布告栏,如果你有了 10000 个粉丝,那你就是本杂志,如果你有了 100000 个粉丝,那你就是一份都市报,如果你有了 1000000 个粉丝,那你就是电视台,如果你有了 10000000 个粉丝,那你就是CCTV!”

一个人难成气候,那一百万人呢?2012年7月,因为杨幂、汪涵等明星的参与,YY四周年庆典中创造了100万人同时在单一频道收听和观看网络直播的记录。

网聚人的力量。腾讯为什么不可超越?那是因为大家都得用QQ,并且人人有QQ,强关系链造就的恐怖数量的用户,让腾讯无法阻挡。现在YY正在走在同样的道路上,一旦形成用户群,用户会自己开拓需求:2011年10月,淘宝宣布大幅提高驻淘宝商城商家的年费和保证金,此举立即遭到部分中小卖家的强烈反对。10月12日,逾3万人集结在“反淘宝联盟YY在线”(YY频道号34158),在同一指挥下,数十家淘宝商城大卖家被攻击,部分或全部商品被迫下架。10月14日,“反淘宝联盟YY在线”人数突破5万人。

“好好赚屌丝的钱,这是中国互联网业的真理。腾讯是赚海量屌丝的小钱,百度是赚海量屌丝中小企业的钱,淘宝赚海量屌丝网商的钱——嗯,多玩也是如此。”

——《商界评论》

有了人,一切都好说,当众乐乐的趋势形成后,YY的触角伸向了各个领域,音乐,教育,只要有集体的需求,皆有可能。

相比多玩母公司欢聚时代在纳斯达克的风光上市,9158则低调很多,这家号称“中国最大的多人视频互动交友平台”的公司已经不声不响的做到了10亿的年营收。和YY类似,只不过9158做的是视频聊天模式,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摄像头如何能带动起两三千万的活跃用户和七十万的同时在线?并且,还能做到盈利,并且是高额的利润?

9158的老板傅政军对于“屌丝经济学”有着自己的理解:

“如果说按人数来分,国内互联网网民的社会结构是纺锤型的,即中产及以上收入人群和底层收入人群占少数,而中间的白领人群占多数,那么按总体消费能力来分,却极有可能是哑铃型的,即两端大,中间小。

城市白领真正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其实很少。他们为了维护白领这个‘名头’,必须把大部分收入用来买房买车,其它消费也必须向着这个目的靠拢,不可能在虚拟网络上一掷千金。而我们的用户,一部分来自三四线乡镇网民和城市打工者,另一方面则来自个体户小老板,他们都有着极强的网络消费意愿。”

回到之前我们对娱乐的定义,打工者足够的时间,小老板有足够的金钱,当他们相遇时,草根与屌丝的娱乐在这个互联网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碰撞出了奇异的火花。白领?麻烦你们靠边站站。

娱乐,就是褪下华丽的外衣

现在每年的元旦挡已经成了各大卫视新年晚会的角斗场,12月31号晚上的电视屏幕端的是一个热闹好看。但是每年更让我期待的,还是1月1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从1987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开始转播到现在已是第二十五个年头,但魅力常在。乐手们一身笔挺的燕尾服,观众们一身笔挺的晚礼服,大师级的指挥,牛逼的金色大厅,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加拉德斯基的拍手,这是最高级最纯粹的享受。

高雅不?不能再高雅了,到顶了。

可是高雅不能当饭吃,鱼翅鲍鱼换谁连吃三天都得吐。爱乐乐团好,但这并不是所谓娱乐。一个人自嘲自讽也好,集体性的享乐主义也好,娱乐的本质,就是通俗。

随便举个例子,走进一家书店到历史类下看看书名吧:《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本书读通世界史》、《如果这是宋史》、《清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大话元王朝》、《史上最强日本史》..俗吧,可我觉得挺好,当年明月带头把历史通俗化,易于普及易于传播,给全民上了一堂好玩的历史课,善莫大焉。黄仁宇先生如地下有知想必也会高兴的。

而在广告营销里,我们简直需要把俗供起来顶礼膜拜的。快消品是大众消费品,而不是艺术品,端的那么高找死么?广告的作用就是卖货,就是要替商家卖出更多的商品,这是终极目的。消费者并不排斥俗。相反的,消费者有时本能的抗拒和排斥所谓的“高雅”,这并不是消费者的错。一样足够高雅的事物,必定是受众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熏陶之后,才能与其产生共鸣。

这是一幅画。伊夫·克莱因的《IKB 92》,在 2006 年的拍卖中成交价是17,656,796美元。

别急着喊艺术品市场都是人傻钱多速来,高雅的东西,有时并不能一眼就看清其中的价值。这种蓝是一种特殊的蓝,它专门的名字叫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简称IKB,是受到专利保护的。想知道克莱因蓝在艺术领域或时尚界的地位?就像哥特音乐之于主流音乐一样,永远小众,但任凭时代更迭,它始终拥有一批铁杆粉丝。蓝色本身象征着天空和海洋,象征着没有界限,又因为“克莱因蓝”太过纯净,以至于很难找到可与之搭配的色彩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它的冲击力格外强烈。

2007年,为纪念IKB诞生整整50周年,时尚界纷纷推出一系列克莱因蓝单品,从服饰到箱包,基至汽车,彻底掀起一场克莱因蓝风暴!

再看蒙德里安。

为什么随便几个堆积几个色块就能成为大师?这不就七巧板么?但是殊不知蒙德里安的色块和线条都是经过了严密的配比和研究的。现在风格派的艺术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艺术有时,并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眼可以看透的东西,距离感和隔阂有时是艺术天生的副产品,这不阻碍艺术本身的价值,可是阻碍了普通消费者与其进行无间沟通的可能,而营销里,我们并不在乎这些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东西。大卫.奥格威那么多的传世名言中,我唯独欣赏这一句:

“We sell,or else.”

是的,我们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销售。而如果不卖货,我们屁都不是。

如果要卖好货,在中国市场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通俗,要娱乐。我们不能代替消费者思考,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广告都是处在被消费者浅阅读和浏览的状况下,新碎片化时代的来临更加剧了这一情况,消费者只有太短的时间去接受太多的信息,而要在这太多的信息中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消费者接受,通俗易懂应当是广告的一条基本原则。你的广告做的再雅,但是假如消费者没有记住,更没有产生购买行为,那也是以艺术的名头玩弄企业。那些复杂晦涩的广告,简直是在犯罪。

我们曾经为妇炎洁创作了一句广告语:“洗洗更健康。”很不幸入选当年十大恶俗广告语,对此我十分不解,第一是这句话有何恶俗?第二是这句话难道不好用不卖货?那为什么商家从来不换呢?

叶茂中策划机构在为宝洁进行农村市场推广时,创作的口号是“买汰渍,送太子。”俗吧,可是卖货。老干妈的名字俗不俗?包装俗不俗?可是卖货。还有旺旺,成天就是旺,过年送旺旺,财旺,福旺,运道旺,人旺,气旺,身体旺,财上加旺,福上成旺,气上立旺,学业上旺,旺上加旺„笔者写到这里,已然无话可说,恍然觉得这是个宠物食品,但旺旺就是坚持旺了这么多年,单调的旁白加上九十年代初风格的广告画面,俗吧,可旺旺大礼包每年都卖疯。

《黄河大合唱》中有一段“河边对口曲”,歌词如下: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俗吧,可你敢说冼星海不牛逼?

要讨论俗与广告的话题,总是绕不开这个人,史玉柱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关于俗广告的言论:“不管消费者喜不喜欢这个广告,你首先要做到的是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记住好的广告最好,但是当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就让观众记住坏的广告。观众看电视时很讨厌这个广告,但买的时候却不见得,消费者站在柜台前,面对那么多保健品,他们的选择基本上是下意识的,就是那些他们印象深刻的。”

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更何况脑白金的广告比起那些真正的“坏广告”来说,还是强的太多太多。

事实总是胜于雄辩,在销量面前,我们应该勇敢的扯下脸皮,不要面子。拍给小孩看的广告成人不喜欢没关系,拍给女人看的广告男人不喜欢没关系,拍给农村人看的广告城里人不喜欢没关系,拍给外行看的广告内行不喜欢没关系,拍给俗的人看的广告高雅的人不喜欢没关系,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人人都喜欢,除非你是大熊猫!

不娱乐,不成活

1986年,尼尔.波兹曼出版了《娱乐至死》,书的前言里把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做了一番比较: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冲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

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波兹曼还认为,在现有的电视文化里,政治、商业和精神意识都发生了孩子气的蜕化降级,成为娱乐,成为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使印刷时代的高品级思维以及个性特征面临致命的危胁。

对此我的观点是,事态并未那么严重。

屌丝文化的出现,与其说是现实压力下的自暴自弃,倒更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乐观主义,这种非暴力的戏谑式的演绎,正是普通民众对于生活态度的某种意义上的清醒认知。生活已经太累,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舒服一下?弦已经崩的快断,为什么不放开束缚忘我的大声五音不全的高歌一曲?

娱乐无罪。我们比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需要娱乐,娱乐是一种阀门,一种出口,我们有权利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里当个暂时的幼稚弱智。一个人的自嘲也好,集体的狂欢也罢,通俗低俗庸俗都无所谓,只要有娱乐,怎么都好。

营销关键词

2013年营销关键词关键词:转瞬即逝的土豪营销在2013年,不经意间,“土豪”这个旧社会常用的词汇翻身成为网络热词,一时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争相与“土豪”为伍,似乎谁沾上土豪,谁......

16个营销关键词之四 舍得

16个营销关键词之四 舍得 (2012-10-12 14:50:33) 转载标签: 叶茂中广告 16个营销关键词营销舍得 ▼舍得---大舍才能大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

16个营销关键词之六:劝诱

十六个营销关键词之六 劝诱美国。市郊的荒芜沙漠里,警官大卫.米尔斯拔出枪对准了嫌疑犯约翰.杜。另外一名老警官威廉.沙摩塞在旁边苦苦劝说他不要开枪:“如果你杀死他,他就赢了......

关键词之四

关键词之四:红船精神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必将推进伟大的事业。伟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时代的旗帜,是一个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俱来的“红船精神......

药店营销三大关键词

药店营销三大关键词2009-1-6 9:53:59 分享至:关键字:药店品类管理的原则,就是要根据功能主治对产品组合进行优化,在柜组内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气氛。如果说药店实施品类管......

下载16个营销关键词之娱乐word格式文档
下载16个营销关键词之娱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