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科技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农业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学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号:20094042129
专业班级:农林经济管理一班 学生姓名:王瑞
授课教师:马凤才
农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如果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民经济也会很稳定的增长,可见农业经济对我国的重要性,但是农业经济也离不开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种可持续的发展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可持续农业以科技和知识化人力资源投入为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注重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
持续农业是常规农业面临的一系列危机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当代许多国家里,由于所用技术不适宜,或没有被其应用者很好掌握,从而导致环境恶化。如农药化肥等大量使用,便污染了水源,有害物质残留在食物里,便危害人的健康,大规模专业化单一经营,便是土地生产力下降。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1投入的合理性。以科技和知识化人力资源为主要投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
2系统的协调性。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有机结合,既能避免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农业发展,也能避免单一强调保护资源和环境而阻碍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从而建立其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3发展的持续性。通过合理投入,建立科学的农业生产体系,达到资源的永续使用、环境保持优美、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1农业总产值和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只有22718亿元,而2010年上升到62956.5亿,增长了近三倍平均每年递增5.2%,主要农产品产量都有大幅度上升。如肉类、蛋类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8600万吨、3000万吨和200万吨,年均分别递增约2%、1%和8%。
2农业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进展,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从过去的只重视粮食生产向发展经济作物转变,从只重视种植业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如2005年农、林、牧、渔的总产值之比为49.7:3.6:33.7:10.2,到201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为33.6:4.77:15.8:13.9。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不仅更有效更充分的利用农业资源,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落后,农民依然在靠天吃饭。近年来我国对农业设施的建设比较重视,逐年加大对农业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提供了较大的利益。但从整体看,我国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水资源的浪费污染情况还是很严重的,由于设备的不健全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还是很严重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上有所改善和提高。2010年我国有效耕地面积为20.26亿亩。同时农业机械拥有量、化肥、农药施用量以及农作物品种生产能力
都拥有大幅度提高,这些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单产的提高上。2010年每公顷耕地粮食产量比2005年单产提高了88.9%。
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人口尽管我国已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降低,但是人口基数大,其增长率却很高,人口数量并没有显著的降低。人多地少是我国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因此这就造成了我们生存空间的狭小。
2淡水我国现有的水资源总量为2.8亿吨,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占有量只有2700吨,居世界第88位。人均水资源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和50%。我国降水的地理分布差异很大,一般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地下水资源分布也不均匀,全国地下水资源约为7000亿吨,但在分布上,地表水多的地方地下水也多,地表水少的地方地下水也少。目前我国北方缺水总面积已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每年农业缺水总量约为300亿吨,受旱面积已达2亿到3亿亩。
3森林粮食开发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由多个环境因子构成的综合概念,其中与人类生活及粮食开发有关系渊源最深、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森林。,我国仅拥有世界剩余森林的3%,森林覆盖率为12%,居世界第120位。随着全国建筑的兴起,我国许多地区木材缺乏。尽管今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但是采伐量仍超过木材生长量。
4自然灾害由于森林过伐、湖泊过度开垦和草原植被减少等原因,是我国农业生态出现了功能紊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酸雨污染以及臭氧层的破坏等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农业灾害更主要的是生态因素造成的,洪涝、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一直危害着我国的农业,近年来我国成灾率逐年上升。
5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饮食结构开始多样化,逐渐从粮食为主转向肉类及禽蛋和奶制品。而上述所需食品又需要大多粮食进行转化,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粮食供应。此外,对鱼类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
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
1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储备适量,粮食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食物总量不断增加,市场供给稳定。粮食是农业的基础,是人们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保证市场供给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的物质基础。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要控制耕地面积与耕地方法。
2农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永续使用能力得到有力巩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充分地利用和有效的保护。形成了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新能源为辅助的能源格局,能源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改善
3逐步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先导。它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要逐步地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促进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4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劳动力素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人口增长的可控性,就是要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与此同时,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六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对策
1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影响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为此要摒弃旧观念,准确认真的认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事情的成败。着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树立正确观念,坚持资源、生态、经济相协调与持续发展原则,实现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们通过多年的探索而提出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资源、生态、经济相协调与持续发展原则。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不仅如此,还应考虑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对农业开发和利用要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服从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也要服从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的要求,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搞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使用和组织管理,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人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使用和组织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养出一批有一定文化水平、懂科技、会经营、敢创新的农民企业家队伍。
4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可靠的支撑和良好的环境人和自然的协调统一要求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统一,除了要通过生产、科学技术、资金注入和市场建设外,还必须全面的社会保障、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政策手段支撑,以规范社会活动行为和运行机制,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芮黎明 农业结构调整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朱希刚 依靠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技术经济 2004
叶文辉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征收的深层思考 经济问题探索 2003
“十五”期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首先必须抓好农业这是基础产业,实现农村经济新的跨越。“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
当好“四员”,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了基层乡镇政府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乡通过大力推行改厢、改种,加强全程跟踪指导与服务......
当前,农村经济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疲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现实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农业和......
乡镇政府该如何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当前,农村经济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疲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现实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
乡镇政府该如何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张 立当前,农村经济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疲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现实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