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需要仪式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班级管理仪式感”。
班级管理需要仪式感
张亚娜
骄阳似火,我们这一队满怀热情的班主任们踏上了进京的征程,开始为期4天的班主任培训。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由东联教育主办的“中国德育与班主任大会”,听完这几天的讲座,给我里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仪式感”。四川的梁老师给他的每一届新的班都要举行开班仪式;苏州的于洁老师让第一名的奖品传递、评选“最美4班人”等也有她的仪式;被誉为“最浪漫的老师”——上海的郭老师给每一届高三减压的方式“喊楼”、“千纸鹤”等德育活动也是一种仪式。仪式感对生活的意义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对于班级工作也一样,需要某些特定时刻的仪式。仪式能给孩子一种对某些事情的正式感、敬畏感,它意味着重大事件的开始或结束,象征承诺、宣誓、庆祝、改变甚至升华,传递着特殊的信息与意义。
作为班级,每天都面临着老师上课下课的仪式,开始上课,学生起立向老师问好,表达感激之情:“老师好”;下课了,学生起立,向老师表达感谢之情:“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有些老师觉得繁琐,觉得可有可无。可是,这正是“教育”的体现,通过这种仪式,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的开始,让他们停下手头的其他工作,从思想上进入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老师、或者仅仅是对一个劳动者的尊重,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一份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对秩序的尊重。缺失了这个仪式,也就缺失了教育契机。长期的这种仪式教育,可以让学生以感恩之心生活,可以让学生遵守秩序,养成自觉和自律的习惯。而自觉和自律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优秀的品质。一个机构曾经做个一个调查,那些能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院校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高度的自觉和自律。
反思我自己,平时在班级的管理上确实缺乏了必要的仪式。仪式可以传递一种归属感。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小学,一至三年级课间不允许离开教室,如果去厕所要排队去,不能个人行动。这种做法对吗?从安全的角度说非常对。可是,这样制度下的学生,成了机械人,毫无童年生活的多彩,更没有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在班级管理上,我只是让学生的理念和思想默认听从于我,默认学生可以无条件执行我们的要求;而事实上,在实践中,很多的理念和思想会碰壁,因为总会有一部分同学自动切断和老师的一切沟通,阻断交流的桥梁。这时候,一切的理念都是摆设,你所谓的引领和推动也丝毫不起作用,因为这从未真正影响到他们。这可能是我的班级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根源也许就是归属感的缺失。他看不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看不到在班级的价值,于是自暴自弃,把自己屏蔽于班级之外。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是需要一定的仪式来唤醒他们。所以,我打算在初三的关键的一年,给学生们一些仪式感。
首先就是初三的“升班”仪式。走过初中两年,到了这最关键的一年,一定要给孩子们开一个好头。布置好任务,由班干部组织,开一次“升班”主题班会,学生自己规划自己的初三生活,并邀请任课老师参加。除此之外,在班级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颁奖仪式,除了颁发学习优胜奖之外,还可以颁发乐于助人奖、最佳口才奖、班级守护神奖、最可爱同学奖等,寻找每个人身上的亮点,从而让他们得到班级归属感,打开他们心灵,让他们融入班级,再动员他们投入学习就容易多了。这些奖项可以安排在周或者月,在初三第一学期末,更要表彰在各方面进步的孩子们,激发斗志。初三毕业前,布置班级一面墙作为“毕业墙”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去布置,让1614班真正成为学生温暖的家!
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说一个人有能力,无非是他的好习惯多一些;说一个人没能力,也无非是说他的坏习惯多一些。”仪式感的力量,就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输”,通过日常固定的小仪式,引导学生心存敬畏,追求崇高,认真读书,积极生活,诗意栖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形成越来越多的好习惯,形成越来越大的能力,得到心灵的纯净,灵魂的高贵。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生活需要仪式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需要仪式感1有多少人的生活是过得充满仪式感的?也许很少,也许没有。仪式感,或许只是看似与日常的生活格格不入。海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仪式感不一定带来昂贵,......
人生需要仪式感作文人生当然需要仪式感,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体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前几天我们学校举行了成人礼,是那些高三的学姐学长们,在某些人看来成人礼只不过是一个形......
人生需要仪式感散文我知道自己快走完20岁的青春旅程,30岁对于我来说是不一样阶段,30岁后是后半生,我不知道上辈子自己做了什么错事,或者是欠谁的债,罚我今生来体验生命的苦涩,但是......
生活需要仪式感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