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论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班级:13级冶金2班学号:2013102105姓名:杜培培
摘要: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在于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奠基者,他创立邓小平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之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色之源。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1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奠基者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涵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的理解是前提,对“结合”一词的理解是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性同中国的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的个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阶段。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由邓小平首先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大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上正轨。中国共产党最终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果断停止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命题。这句话有四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必须是马克思的普遍真理或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核心问题,而不是个别词句的问题。因为只有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二是不要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这在国内外都有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要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四是以上几点均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经过曲折探索得出的基本结论。
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之雏
2.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内容非常丰富。
2.2邓小平理论创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客观评价道:“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思考和设训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蓝图。“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概念。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系统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任务、动力、条件、步骤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等问题,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作出了理论回答: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台阶式的发展战略等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
而比较完备的又需要从各方而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理论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
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色之源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起点是充分发展了的资本主义。而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构建单一公有制,施行计划经济,一些具体的运作模式基本袭用苏联模式。毛泽东虽然指出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却没有走出一条成功的新路,反而盲口的追求“纯粹的”、“高级的”的社会主义,甚至提出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一系列重大错误的发生。邓小平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没有解决好中国特殊性与社会主义普遍性相结合的问题1978年后,邓小平抓住问题的所在,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著名论断:“普遍真理有这样一条,就是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将来还要实现共产主义”“如果离开了这条普遍真理,不实现社会主义,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就不存在了。但是,中国怎样才能比较快地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呢?这就必须研究本国的特点。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硬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针对中国经济、文化、政治远远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这一实际情况,把中国这一特殊性与社会主义普遍性相结合作为他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他说,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要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拘泥于经典社会主义的一般论断以及把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模式当成社会主义的固定模式的误区中走了出来,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主义一定要体现“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考试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院 别: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专 业: 光学工程学生姓名: 王玮学 号: 20114239013授课教师: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方面都的研究日趋深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两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两个时期是指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相互联系又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