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手册_接待指南手册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9:52: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接待手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接待指南手册”。

目 录

1.行程安排……………………………………2 2.宣风镇概况…………………………………3 3.萍乡市广宣鞋业有限公司简介……………11 4.易简烈士陵园简介…………………………12 5.易简生平介绍………………………………14 6.宣风镇花木基地简介………………………18 7.兴文塔简介…………………………………20 8.兴文塔的由来………………………………229、宣风萝卜和曹操的故事……………………2710、宣风谷酒工艺简介…………………………2911、竹山园遗址简介……………………………31

行程安排

8:30镇政府集中→9:00乘车前往萍乡市广宣鞋业有限公司→易简烈士陵园→宣风镇万亩花木基地→兴文塔→镇政府六楼会议室召开吟诵会→12:30中餐

注:在易简烈士陵园与宣风镇政府大楼门前台阶将安排照集体照宣风镇概况

宣风镇位于萍乡市东部,东邻宜春市,素有“萍乡东大门”之称。总面积9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万亩,林地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现有人口3.7万人,农业人口2.8万人,下辖13个行政村,272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

宣风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称“仙凤”,以“仙界风景胜地,凤凰择栖之所”而得名。集镇驻地附近昔为界子山,当时古木参天,茂林修竹,风景秀美,历为御道驿站。南面京口的坪峰山棋盘石相传为仙人临风娱棋之地,尚留有棋盘残局。相传东汉初(公元26年)有一秀才赴京应试,道经此地,停轿小憩,慨言曰:“真可谓仙界风景胜地也”。从此后人习称“仙凤”。又据《昭萍记略》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知府郑淳典将此驿站改建为“公馆”,名曰“宣风公馆”,故原来的“仙凤”逐渐演变成“宣风”了,并沿用至今。宣风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人文鼎盛、商业发达、水陆交通方便的小市镇。昔年袁河木帆船通航,每逢春夏旺水季节,每艘可满载万斤货物,直达南昌。河岸有码头,日泊千帆,历代文人学士宦游至此,多有题诗,以志其盛,有诗云:“日有千人烧香,夜有万盏明灯”。廖廖数语,可见当时宣风之盛。宣风是萍乡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之一,京口竹山园遗址和虹桥禁山下遗址都曾出土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的工具,有诗云“我邑农林渔牧业,宣风老表初启锚”。

宣风镇是萍乡最早的建制镇之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320国道、浙赣铁路复线和宣万公路以及正在建设当中的杭南长高铁专线纵横穿越境内,昌金高速公路擦镇而过。2005年全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09年90%的自然村实现互通水泥路,全镇水泥公路通车里程达180余公里,修建候车厅23个。

宣风镇是萍乡市的鱼米之乡,也是芦溪县的重要农业产业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蔬菜瓜果和其它经济作物。多种类的蔬菜瓜果、品种繁多的花卉盆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养鸭、养鸡、养鱼场等等,比比皆是。此外,宣风谷酒、萝卜、板鸭、吐霞礼品西瓜、油茶、扎粉等都是这里的土特产品。近年来,我镇大力发展花木种植,种植面积已达31000亩,并荣获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联合命名的“中国花木之乡”称号。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是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瓜果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65个,省、市、县农业产业化企业7家,其中江西福义实业有限公司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27家,其中永盛农民专业合作社获省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农业机械设备400余台。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连年来均获市县先进,06年吐霞瓦丘获省第二届花卉博览会新农村建设金奖,07、08年珠亭下屋、烧山获得全省新农村建设“优美村庄”荣誉称号。

宣风镇工业基础良好,传统工业以鞭炮焰花、小水电、水泥建材为主。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我镇大力实施了“经济强化”工程,相继设立了珠亭、栗湾两个总面积6500亩工业小区,现有投产企业65家,年产值可达16亿元。2009年,我镇又规划设立了江西宣风生物产业园,于当年7月经省发改委批准建设,纳入南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该园区是萍乡市唯一以生物产业为主的特色园区,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目前一期A区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当中。芦溪县农科所已确定整体搬迁至园区,届时将依托高级农艺师钱怀璞为首的生物育种团队成立特种稻米研究中心,大力培育开发紫红米等特种稻米资源。通过前期努力,园区即将与华中农大、省科技厅合作共建“华中农业大学江西生物技术研究院”和“华中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园”项目,以此实现产学研项目的充分结合,有效对接科技企业;另外,园区产业招商活动广泛展开,武功紫红米综合加工、生物酶、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育种、中药饮片等新建项目已意向落户园区。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镇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全镇招商引资企业已达30余家,其中广宣鞋业、华为电瓷、万通竹木、硕森花炮均为全市重点招商项目。目前,我镇已形成了以鞭炮烟花、建材、水电、电瓷、鞋业、竹木加工、机械铸造、化工等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宣风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镇义务教育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位居全市乡镇前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中考重点高中升学率在芦溪县名列前茅;宣风卫生院是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乡镇卫生院之一,14个村级卫生所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宣风敬老院是一所高标准的花园式敬老院,已实现公寓化服务。文体事业日益繁荣,全镇13个村均建立了各类体育场地、文化娱乐场地和农家书屋,节假日,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矗立于袁河岸边的兴文古塔,建于清朝,已近200年的历史。科技工作成绩斐然,该镇花卉苗木协会在带动农民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国家科技部授予了“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覆盖面不断扩大。

宣风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早在1995年就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城区面积由20实际90年代初的0.6平方公里扩张到了现在的4平方公里。先后累计投资兴建了文凤小区一期、二期工程、宣风客运站、自来水厂、农贸市场和赣西商贸批发市场及栗湾小区。完善了宣风新街、老街水泥路面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特别是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以来,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去年建成的新自来水厂、文化站、卫生院门诊大楼和正在建设当中的高品位的陶园小区都将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街道宽阔,楼房幢幢,店铺有序,商品丰富,宣风已成为农副土特产产品的集市贸易中心,每逢庙会赶集之日,更是热闹非凡。

宣风镇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始终将信访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亲自调研指导,亲自落实保障,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对重大事件,该镇主要领导都做到亲自过问,亲自抓落实。成立了全省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司法调解工作室——杨斌圣工作室。

宣风镇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近年来,镇党委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镇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党建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串百家门,知百家事,听取群众意见,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热切期盼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做服务群众的表率。积极探索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新途径,在全镇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作为全市基层党务公开示范镇,承办了全市基层党务公开现场会。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阶段,宣风镇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强镇建设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宣风、和谐平安宣风、创新创业宣风、富裕文明宣风”,努力实现宣风“三年大跨越,五年上台阶”。不久的将来,在宣风这方热土上,经济一定会更加繁荣,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萍乡市广宣鞋业有限公司简介

萍乡市广宣鞋业有限公司是由台湾客商张荣梧投资兴建的一家专门从事鞋业加工生产的企业,该项目是我镇2008年引进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位于宣风镇珠亭村,总投资2000万美元,规划建设用地250亩,是一家专业生产耐克牌系列鞋类的外资企业。该项目一期工程于已于2008年9月建成投产,截止目前,已安排劳动力就业2300余人,企业为全体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已累计上缴税收600余万元。二期扩建工程包括新建两栋生产车间、仓库和其他附属设施,目前工程进展顺利,二期一号车间框架结构已经完工,建设工程基本完成,现阶段正在进行设备安装,11月中旬可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竣工后,将具备成品鞋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就业人数达3500人,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该项目是我县成功对接外企、对接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典范,是萍乡市环保样板企业。易简烈士陵园简介

易简烈士陵园建于解放前,但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陵园内的碑文石刻被破坏,其中包括蒋介石对易简烈士的亲笔题词的碑文。文化大革命后,烈士陵园经过两次修缮,到2006年时,陵园内墓碑和林廊设施完备,墓碑高7米,墓碑正中间刻有“易简烈士墓”五个大字,墓碑基座上刻有易简烈士的生平事迹,整个陵园显得简洁而高雅。2007年2月,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怀下,宣风镇启动了易简烈士陵园改造工程,新烈士陵园聘请了专业的园林设计单位进行精心规划。2008年3月29日,易简烈士陵园隆重揭碑,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造后的易简烈士陵园庄严典雅,总占地面积22亩,绿化面积达19亩,墓碑主体建筑占地面积650平方米,陵园内硬化路面800平方米,陵园广场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包括2800平方米绿坪和300平方米停车场。陵园墓碑远看似一把挺立的钢枪,碑高9.99米,象征着易简烈士的为国为民的壮举长久留在人民的心里。墓碑中间刻有“易简烈士之墓”六个锍金大字,由中国当代书法家李远实先生亲笔题写。墓碑基座在正面刻有易简烈士的墓志。易简烈士的灵柩安葬在墓碑的正后方,墓体采用混凝土材料建成半圆形状。陵园的绿化以龙柏、毛竹为主,配以香樟、雪杉、桂花、白玉兰、冬青、樱花、红杜鹃、栾树、南天竺、常青小灌木等十余个品种,使陵园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2009年12月25日上午,纪念易简烈士诞辰120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在易简烈士陵园举行。易简烈士生平介绍

易简(1889-1926),号卫权。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竹垣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易藩昌为人忠厚正直,虽家境贫穷,但为让子女多断文识字,将来立足社会,扬名显姓,仍克勤克俭送子读书。易简自幼聪颖,好文爱武,7岁入宣风镇廷宣小学读书,成绩超群,毕业后考入江西陆军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进入南京陆军中学。毕业后,即先后进入湖北武昌军官预备学校、河北讲武堂和保定军官学校学习。22岁时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时分派至江西地方军队服役,恰值辛亥革命风云席卷全国。易简对清廷暴政虐民、丧权辱国深怀义愤同时又深受民主革命潮流影响,拒命没有到职。武昌起义暴发后,便投奔李烈钧所领导的赣军,历任见习排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率部转战于粤、桂、赣、闽等省,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他关心部下,爱护百姓,纪律严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深得战士和百姓好评。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易简参加了创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多次战役。他率部配合广东方面革命军先后歼灭了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军,接着又肃清了盘踞在广东东江流域的陈炯明叛军残部。统一广东全境后,准备誓师北伐。

1925年,易简所在的赣军赖世璜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赖世璜任军长,易简由一团团长、师参谋长晋升为一师师长,配合湖南、湖北革命军开辟北伐战争中的江西战场。

1926年秋,孙传芳在九江至南昌一线,集结重兵,与此同时,北伐军也把主力投入江西战场。当时,南昌、九江一线战事激烈,北伐军几次进攻南昌,均因兵力不足、寡不敌众被迫撤退,北伐军受到重大损失。第十四军在赣南誓师北伐,先占领了赣州,后北进至宁都,以期向广昌、南丰、南城一线推进,攻占抚州,最后进军南昌。15 易简率领的第一师于10月中旬到达到抚州,即与敌守军展开攻势。孙传芳部邓如琢方面军在抚州部署了重兵,妄图阻挡北伐军进军南昌。

1926年10月18日,易简率部猛攻抚州,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经过三天激战,终于克敌制胜,夺取了抚州。不幸的是,10月20日,易简在指挥进攻抚州城东时,在文昌桥上中弹阵亡,时年37岁。攻破抚州,使南昌的攻守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北伐军得以集中全力歼灭敌军主力,获得北伐战争在江西战场的重大胜利。

易简既是一员战将,同时又颇具文采。北伐途中第十四军在宁都休整时,易简曾于军务之余浏览了翠微峰魏征君祠,撰写了一幅长联“翠微峰魏征君祠联”。联云:“两千年以后,访金精十二峰,问吴王斧痕,仙人胜迹:数百里而来,登翠峰一片石,寻易堂故址,九子讲坛”。这幅长联,反映了易简的思想情趣,被收录进新修撰的《宁都县志》中。易简牺牲后,为表彰其功绩,被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其灵柩由水路从抚州运往宁都,经赣州运回故土,掩埋在萍乡市宣风镇红桥村禁山祖山坟地。易简灵柩运至宁都时,当地军民数千人在省立第十一中学礼堂举行了追悼大会。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党代表熊式辉,为了悼念这位在北伐战争中英勇捐躯的将军,亲笔题写了调寄《忆王孙》词一首,用青石板镌刻着镶嵌在其墓后面。这首词写道:“北方犹未扫氛埃,嗟叹攻城去不回,中道何堪劲翮摧,最可哀,恼恨苍天不惜才。”

198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易简为革命烈士。

稿自《当代江西简史》中 国 花 木 之 乡

——宣风镇花卉苗木基地简介

宣风镇境内以低丘陵和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是花木生产佳地。近年来,宣风镇以荣获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联合命名的“中国花木之乡”称号为契机,成立了宣风镇花木协会,做大做强花木产业这块“蛋糕”,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兴起了江西福义公司(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同、立新、长红花木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成以栗湾为主,吐霞、竹垣、排楼等富民示范基地16个,涌现了肖福义等花木种植大户105户,带动农户3100余户。全镇现有花木种植面积3万亩,拥有红桎木、广玉兰、紫薇、含笑、樟树、雪松、罗汉松和桂花等品种300余个,从事园艺和农技的专业人员260人,花木销售网点22个,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2004年县政 18 府与江西省林科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就发展规划、品种开发推广、技术指导培训、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长期合作,为宣风花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宣风镇将立足本地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拓宽发展渠道,全力打造富有江南特色的花木品牌。2009年,全镇花木产业实现销售额1.6亿元,利润3000余万元,为全镇农民人均增收800余元。兴文塔简介

兴文塔,坐落在芦溪县宣风镇茶垣村庙下组袁河岸边与浙赣铁路之间。据同治《萍乡县志》记载:“兴文塔,在廷宣乡龙山寺右,距城35公里,为东河锁钥,塔后有笔峰别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邑绅敖星煌倡建。”距今一百六十年。

该塔距宣风镇约七华里远近,这里风景如画,塔的北面几丈远处便是袁河,袁河的两岸都是绿树丛生着的村落。河面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粼粼波光。该塔七层八棱,高35米,占地面积31.4平方米,底层内空20.25平方米;塔的底层由约300厘米厚、500厘米长的麻石砌的,非常的厚实,而上面各层均是用白泥砖块砌成的。每一层的上边,均用雕凿的石块拼成八角形的塔檐,每只角上都砌有往上挑的鹤冠石垛;各层有券顶窗孔四个。顶为葫芦型。塔身建造得非常整齐美观,砖块之间和石块之间的连接,用的是桐油、糯米和石灰调制的辅料凝结而成,这种材料使塔体的连接非常牢固。塔的正门朝西向,门上方是半圆形,门楣上刻着“兴文塔”三个大字。在塔内,门洞上下左右的石块上都设臵了安装塔门用的转轴孔。1984年10月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风兴文塔的由来

文 / 曾建开

萍乡东路有一座兴文塔,座落在今芦溪县宣风镇茶垣村龙山庙下的袁河边上。此塔高35米,为一七层八角形砖塔。修建兴文塔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当时的萍乡县多出人才。这座宝塔始建于清道光癸卯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

说起萍乡县修建兴文塔的原由,就与芦溪镇林家坊的清进士敖星煌有关。敖星煌本为敖家坊村人,其祖父辈居住在鲤子塘,后来敖星煌父亲在芦溪镇林家坊村的小街上开店,于是他全家便迁往林家坊村居住了,敖星煌的少年时代就是在林家坊小街上度过的。清道光十二年乡试敖星煌中了举人,道光十六年他又考取了恩科进士。考取进士后他并未立即被授予官职,因此他受文廷式祖父文晟之请,赴广东为文晟的儿子文星瑞执教。当时文晟在广东做官。道光二十一年冬,敖星煌从广东回到家乡,道光二十三年赴吏部候选,经抽签,被任为陕西洛川县知县。但他赴任刚两个月,他的继母便去世了。按朝廷官员任职制度,他必须回家守丧两年,这期间便等于下岗了,于是敖星煌于这年冬回到了家乡。

敖星煌在家乡并未闲着,而是四方奔走于官府与乡绅之间,呼吁在宣风境内建一座兴文塔,以期使萍乡多出优秀人才。在他的鼓动倡导下,本县的一些乡绅也积极参与筹备建塔之事,推举敖星煌负总责。敖星煌多次到萍乡县衙门,向当时的萍乡知县叶仲元陈述建塔情由,争取县里的批准与支持。叶知县很赞赏敖星煌的事业心,认为修建兴文塔是一件振兴地方教育、鼓舞邑人求上进的好事,于是他正式委任敖星煌为兴文塔修建工程的监修,他自己则亲自担任兴文塔的主修。县衙门为修建兴文塔开了绿灯,行文号召县人捐款建塔,叶知县与敖星煌等人带头捐了款,事情进展得比较顺利,工程捐款也陆续到帐。

当时,湘东的绅士们主张将兴文塔建在湘东,上栗的绅士们主张将兴文塔建在上栗,芦溪的绅士们则主张将塔建在宣风,县城的绅士主张将塔建在城关。叶知县对各方代表说:“大家都不要争了,兴文塔不管建在本县什么地方,目的都是期望萍乡多出人才,而不是只希望某个乡某个镇出人才,按照历史上的地理风水观念,东南方是主文的,因此将兴文塔建在县东是合符道理的。若是将这塔建在县西、县北、县南各方向的话,这个兴文塔就会是一个普通的观赏宝塔,对本县多出人才根本就不会起作用,建了又有什么用处呢?”叶知县一锤定音,最后大家同意将兴文塔建在廷宣乡,即今天的宣风镇内。

此后,敖星煌请了本县最知名的“地仙”(风水先生),带着罗盘在宣风境内到处去相宝地,最后选定将兴文塔建在茶垣村龙山庙前的袁河边上。

接着,敖星煌又带了两个人到湖南醴陵、株洲等地,寻访有修建高塔丰富经验的工匠来修建宣风兴文塔。那位湖南的建筑师带着他的师兄师弟和他的一班徒弟来到萍乡,就山凿石,准备开工。敖星煌等人一面请能工巧匠烧制建塔用的白泥砖,一面又派人去宜春定制宝塔鹤冠上悬挂的铜铃,忙得不可开交。等到建塔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塔基石条等已运到开工现场后,敖星煌又择了吉日,在龙山庙前举行开工仪式。开工那天来了两三百人观看,知县叶仲元亲自到场,又与各地乡绅代表到龙山庙中祭祀龙王和诸菩萨,祈求建塔能顺利进行。

举行了开工仪式后,建塔工程便紧锣密鼓地干了起来。不出三个月,这座壮丽巍峨的兴文塔便竣工了。敖星煌亲自为这座塔题名,刻在宝塔大门的石门楣上。本来这塔门两边是说好由叶知县撰一副塔联的,不料在宝塔开工后不到半个月,叶知县便被调离了萍乡。叶知县调离萍乡之后,先是由顾尔康代理知县一职数月,而后曾兴仁到任。曾兴仁在萍乡知县任上还没干满一年,又被调往分宜县任知县去了,叶仲元重新回到萍乡复任知县一职。但是,这时兴文塔已竣工一年了,塔联也刻不上去了,所以宣风兴文塔大门口至今只刻有敖星煌题的塔名而无塔联。

兴文塔建成的第二年,又逢全省的乡试,萍乡县在这次乡试中一举考取了文星瑞等五名举人,文星瑞后来做到了广东罗定直隶知州和高廉兵备道道员;在同一年会试中,本县长丰乡王景澄考取二甲第一名进士,后来他做到了浙江温州知府。又过了两年,在全省乡试中又考取了柳家驹、李敦临等六名举人,后来柳家驹做了知县,李敦临做了云南姚州知州。

兴文塔建成后的第十三年即1856年,萍乡大才子文廷式出生。清道光十六年文廷式在京城会试中考取一甲第二名进士,俗称“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四年后光绪皇帝亲拔文廷试为大考一等第一名,升其为侍读学士,文廷式成了皇帝重臣。后来文廷式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力主抗战,政治上支持光绪皇帝革新,成为晚清政治中的重要人物。文廷式在文学上也极有造诣,是著名的清八大词家之一,著有《纯常子枝语》等著作。人们说,这都是修建宣风兴文塔带来的文运。宣风萝卜和曹操的故事

话说三国时期,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便亲率八十万大军南下,欲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进而统一全国。

大军浩浩荡荡,向荆州进发,不日便到一大河边。河宽浪大,无桥无船,难以渡河,曹操便令大军安营扎寨,等候命令,自己便率曹仁、张辽、徐晃等将和荀彧、郭嘉、荀攸等谋士下马去了解情况。

曹操见大河两岸土地平坦,田野一望无际,远处古木参天,茂林修竹,风景秀美,心想这必是一富庶之地。便找当地人询问。原来此地乃宣风镇,以“仙界风景胜地,凤凰择栖之所”而得名(当地方言“仙”与“宣”同音);这条河就是有名的袁河,经赣江流入长江。

曹操正想问当地人有何良策过河时,便有人进献一萝卜,巨大无比,曹操甚为惊奇。当地人说:“萝卜乃当地特产,味道鲜美,甘甜爽口,有‘小人参’之称。”此时,谋士荀彧献策道:“丞相,此萝卜正好能解当前之危。可把萝卜分成两半,一半挖空中间,造一大船,军队可以渡河,至于另一半吗,三军正缺粮草,此萝卜可当食粮,刚好能缓解粮草的燃眉之急。”曹操说:“此计甚妙!”即令曹仁带士兵将萝卜分成两半,令张辽率兵将其中一半萝卜运送至伙房,烹调以为三军食用;令徐晃率兵将另一半运至河边,找当地船工加紧造船。

萝卜大船经三日才造成,而另一半萝卜呢,八十万大军经三日也刚好吃完。

萝卜大船造成后,装载着八十万大军扬帆启航。曹操坐在船上,品尝着当地人进献的宣风谷酒,看着这袁河两岸的美景,不由得诗兴大发,遂起身走至船头,慷慨激昂,赋诗一首:《过袁河》:南下荆州,誓灭孙刘。大军一至,所向披靡。宣风胜地,风光旖旎。袁河阻道,萝卜解危。三军食粮,渡河舟楫。剑指东吴,四海归一。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军顺利渡过了袁河,从此,宣风萝卜也便名扬天下。宣风谷酒工艺简介

宣风谷酒者,享誉萍乡之特产也,主产于芦溪县之宣风、银河两镇,盖宣风、银河原系一镇也。香、清、纯、烈为其主要特色,酒精度通常为52度至60度之间也。上溯其源,此酒之酿造已历千余年矣。明南安知府张弼过芦溪,尝有《过周濂溪行祠》诗,言“一官监酒税,千古建香祠”,可证宋庆历间(公元1041-1048)茂叔任芦溪监税官之主责,即征酒税也。

此酒以本地稻谷为原料,采用固态培菌糖化,固态发酵冷却法之工艺酿造,每百公斤稻谷可酿酒55公斤至65公斤也。或以稻谷为主,配以少量高梁、大麦酿制。通常,农户于秋后延请酿酒师登门酿之。农户所酿谷酒,多供自家饮用及馈送亲友,仅以余酒出售也。亦有专门酿售之作坊。其工艺,系将稻谷等原料臵入木制酒甑中加温,蒸熟后倒出,拌以一定比例之发酵剂,使之酿酒。俟发酵毕,再次将其臵入木甑内加温蒸煮,采用“冷却法”调制出谷酒也。

宣风谷酒,里人又称其为“鬼酒”。里人素有好客之风,凡遇红白喜庆、端午、中秋、除夕、元宵诸节,或遇参军、升学之庆,或平时招待亲友、来客,多以宣风谷酒为宴席之首选。更有甚者,春节拜年旧俗,必邀来者先饮此酒三杯,然后再赐茶果。芦溪宣风银河诸镇乡里,至今仍传承此遗风。

今芦溪全县有宣风谷酒作坊近百家矣,年产酒千余吨,除满足本市市场外,广销南昌、长沙及与萍乡相邻地区。宣风谷酒价廉物美,健体提神,不易上头,有称之为“小茅台”者,凡饮者无不赞赏之。竹山园遗址简介

竹山园洞穴遗址, 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京口村,是一处石灰石岩洞,洞口直径6米,洞深1.5米。是江西省境内唯一经过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对探索早期古人类活动具有极大地科学价值。早在1982年、1983年,当地村民便在石洞内发现了动物化石,有了重大发现的村民们马上把这里的情况上报到市博物馆,随后市博物馆对此展开发掘,获得一批动物化石标本。1985年11月及1986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陈万勇先后两次来该洞考察,取走部分化石考证。1988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工作队李家和副研究员为领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专家邱中朗教授和许春华副教授来萍乡,对该洞进行正式的发掘工作,为期1个月。出土了东方剑齿象、华南大熊猫、野猪、豪猪、爱氏硕鼠共15种远古动物化石,同

时获得打制石器一件。经鉴定确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更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晚期,距今几万年到几十万年。出土的部分文物现收藏在市博物馆,2000年7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文物部门正在为这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旦获准,这些化石将成为真正的国宝。

接待手册

温馨提示:19日天气,多云,气温6℃~20℃,微风。20日天气,多云,气温7℃~18℃,微风。敬请注意天气变化!热 烈 欢 迎XXX党委巡视组专项巡视XX 开展进一步营造风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XXX党委......

某公司商务接待手册

XX公司商 务 接 待 手行政人事部 X年X月X日册一、总则1、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商务接待管理工作,加强商务接待费用控制,特制订本手册。2、本手册适用于公司本部,各分、子公司可参......

修改接待手册11

省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督查及先进县 复查验收工作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着力打造赣榆文明和谐的放心消费平台赣榆县人民政府 (2011年2月 22 日) 尊敬的省放心消费创建考核组各位领导:......

调研活动接待手册

行 程 安 排11月18日行程1.下午4:00—4:40,视察 所。2.下午5:00—5:50,在 三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议。3.晚上6:30,在 晚宴。 11月19日行程1.早上7:30,在 早餐。2.上午8:30-9:30,赴......

省委巡视组一行接待手册

目录一、日程安排……………………………1二、巡视组一行人员名单及住宿安排…3三、XXX陪同人员名单………………4四、桌席安排…………………………5五、温馨提示…………......

下载接待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接待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