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_初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3:03: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春风化雨讲课改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点 滴 感 受

本溪市第三中学刘俊杰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这期间所有教师都在探寻她的踪迹,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更是执着地苦苦追随她的脚步。因为她的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让我等尝尽心酸,时而迷茫,时而顿悟,时而有所得,时而有所失……甚至一时失去信心几欲放弃。虽然如此,我在这探索的过程中还是有所收获的,下面把我这段时期的一些感受总结一下:

一、课堂前移,通过预习锻炼自学能力

回想自己的这十年来的教学生涯,觉得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是有的。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之前我其实并未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尤其深入了解了后湖地区学生的现状我更加觉得预习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简直就是虚无的,因为老师布置的预习形同虚设。自己也曾经一度苦恼,后来也就放弃了。2009年于丽娜校长来我校主抓教学工作,随即提出了双主体教学模式,并进行了相关培训,虽然本人并非善于创新之士,但是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是可以的,于校长和我们探讨有关预习的问题,我把苦恼向她倾诉,而于校长却说,你想过么,也许学生不爱预习是因为他不会预习,你也说了,这个地区的孩子底子薄,习惯差,这是有可能的!也许你教他他就会了,会做预习就能预习了啊。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回到班级我就调查,结果真是这样,大多数同学都不会预习,认为预习就仅仅是读课文,我才意识到自己真是愚笨啊。所以,我就教学生怎样预习,如记叙文,首先是了解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关于作家要至少了解名、时、地、平、著几个要素;作品要了解文章出处和相关文集等;然后要疏通并掌握字词,扫清障碍;搜集写作背景的资料,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发展过程,实践结果等六要素);还要大概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态度,立场等等;基础好一点的同学要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语文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特色等。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必须熟读课文。教会学生预习并重视预习,坚持下来真是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这样也减轻了学生课堂的压力,有的同学还能带着问题去听课。所以,我认为,语文的有效和高效是和预习分不开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

进入课堂,了解学生才发现,预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实际有效的预习的确对部分学生有帮助,但是对于有些同学来讲,预习只不过是老师家庭作业的一种变化,应付一下就可。真正的根源还是兴趣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家长甚至有些教师都认为语文学习可有可无,短时间投入精力也不见成效,索性放任。正因为这种偏见,学生不重视语文。长此以往,学习语文也就索然无味了。为使让学生乐学,每个学期第一节课我都结合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或者作文,比如这个学期第一节课我就结合钓鱼岛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很感兴趣,最后学生热烈发言,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形成文字,这样一篇议论文的雏形就有了;然后第二节课我就带着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审视自己的习作,然后再燃学生修改作品;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形成了一篇议论文,而且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之后再学习课内议论文,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平时的每一节语文课我都精心设计导语部分,希望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从而让他们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前,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较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较多,参

1与性差。事事都是老师来解决,最后老师累得精疲力尽,学生所收甚微。新课程改革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本着这样的理念,我及时转变观念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在班级内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基础好的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尝试让他们解决,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这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和老师一样可以为他人解决问题,无形当中也增强了成就感。

四、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也是高效表现

如果说语文教学难见成效,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老师来说就更加明显了。学生基础差,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不重视,没有自学能力,缺乏课外阅读,所以就连最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认读都不会,其他的就更别提了。所以,针对这样的学生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的放矢的让他们得到提高也成为了我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我的做法是:每节课都强调部分字词的音形义,处理习题时也并不一带而过,反而要着重讲,这就给学生一种信息——即老师都很重视基础知识,说明这很重要。这样坚持下来,学生果真愈发重视基础知识,也能有耐心坚持下去了。

五、追求课堂实质性收获,扩展高效内涵

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听了很多前辈和同行的课,觉得有很多收获,曾经一度模仿人家去教学。往往一节课下来觉得教给了学生不少知识,可是真正一检测效果并不好。新课程改革之后,我进行了很多思考,教学到底要达到什么效果?用什么来体现效果?基于我们教育的现状,我想,还是要追求课堂实质性收获,即以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依据,以学生真正学会知识为目标,从而来衡量我们的教学成果。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延展性强,所以就不能以单一或传统的标准去要求语文课堂教学,那样很容易把语文教学逼到死角。语文试卷上看似就那四道大题,但其实里面所涵盖的内容却似汪洋大海,比如口语交际这道题,除了能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外,还能间接体现学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做人的基本素养,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也都能有所体现;再比如诗词鉴赏这道题,除了能看到学生对本首诗词的基本掌握情况,还能看出学生的细心程度;还有作文,那就更有深度了,其实我个人觉得作文更能体现学生的内心,而不是专注于语法、结构,或是某种套路,往往得分高的作文,恰好是那些语言质朴,情感真实细腻的文章。所以,综合这些来看,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的基本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学生的内心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题目的理解,所以语文教师备课写教案时绝对不能缺少的一项就是认真对待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项,我不知道数学等理科老师是否会特别注意这一项。基于此,我觉得语文课哪怕这一节课只是教会了学生怎样看人、怎样处事、如何关爱别人和世界就是了不起的收获了。

六、科学设置作业,巩固教学成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给学生“减负”,也就是说要减量不减质。这真是一个难题,怎么办?我觉得首要就要对作业设置特别注意,一定要科学从优的设置作业。作业完成情况是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所以,我就采取了分层次留作业的办法,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力求定性定量,要区分对待。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要做,选做题由中层学生选做,高层学生全做。由于作业分类,克服了"大统一",使低层学生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达到培养基础性学力;中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在培养基础性学力的同时,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为例,可以布置以下五道作业题: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用通俗的白话复述这首诗所述事情的经过和作者的情感;

3、简析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

4、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品析诗人形象。

5、揣摩诗歌的语言,学习多角度赏析诗歌。第一道题是必做题,其余各题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兴趣选做,第二天,全班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七、及时反思,不断改革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语文教学更需要经常进行反思。不但教师要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成功之处;反思教学失败之处;反思学生的反馈。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及时反思,想自己在课堂上有哪些失误;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启示等等。然后集中进行师生交流,能大大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赶上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我正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以期给学生减轻负担而增加实效,从而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困惑。现在就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情况作一些介绍、说明。一、新课程实施......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一、课程改革进展情况1、成立了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培训组织机构,建立各种制度,确定了实验目标,确定了实验方案。依据《实施方案》制......

高一新课程改革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高一新课程改革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X中 白桦为了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理念,X市从2010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新课程课堂改革,各个学校也都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推荐]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临颍县巨陵镇二中李建立新课程改革实施了近两年,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结合自己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3.根据课程管理......

下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