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考察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品德与社会评价方案”。
八街小学2012学年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考核方案
一、评价目标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以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为了鉴定、选拔和甄别。
二、评价原则
1、人性化原则: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要从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自我意识、个性与情感等方面全方位地引导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
2、多元化原则:
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有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自评、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和其他有关人员参与评价等方式,贯彻发展性评价的精神。
3、过程化原则:
评价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学习结果指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评价要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新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该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惜,做到更好地激励学生。教师可采用日常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它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的成长过程,直接促进学生发展。
三、评价的具体内容: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简单的说就是“爱”,有了爱才会快乐的成长。让学生热心参与、细心探究、用心体验,真心去爱。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2、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尊纪守法、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诚实可信、维护公德;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等。3.交流与合作。
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学习能力。
对有关课本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精神。
5、个性与态度。
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1、平时成绩占:40%
2、书面成绩占:60% 书面考试要求:
(1)命题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考核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杜绝怪题、偏题。
(2)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3)试卷的难度适宜。
(4)考试的成绩尽量采取等级制。
三年级组
曹汝琼
2013年6月6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水库小学梁晓峰一、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创新......
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大家初步懂得了基本的规则,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的习惯。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考察方案一、考察目的本课程考察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品德与生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