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教学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理教学法”。
区域地理教学法
区域地理是在初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对区域地理位置、存在问题、开发条件、趋利避害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涉及到一个区域的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状况三大模块。其内容多,涉及面广,地名等记忆量大,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学、难记、难区别。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下几种方法,自认为效果良好。
1、串联法: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之初,我举了一个例子:有人买了一堆小鱼,没有篮子和袋子可以拎回家,怎么办?找根细绳将鱼串起来,呵呵,拎起来是一串,放下来是一片,省心省力。那么区域地理学习中如何找到这条看不见得细绳呢?从大处来看,区域分析无非就是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入手分析;从小处来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无非就是分析成因、危害、治理措施,而成因可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入手,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和政策法规等,形成分析的套路,大部分学生能很快掌握。此方法在地名记忆中,作用也很明显:如城市用铁路线串联。在举一反三,学会迁移知识后,则进入下一个环节。
2、综合分析法:区域特征的形成实际是地理整体性的表现,其地理位置与地形会影响气候、植被、水文条件的不同,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如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高山环绕使气候干燥,东北地处较高纬度又近冬季风发源地,冬季漫长而寒冷等,多找几个突出的和不突出的区域进行分析,就能找到方法和学习套路。
3、比较法:区域是不同的,这就表现为区域的差异性。明显的差异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相似但又不同的最容易混淆,此时用比较法最好。比如日本和英国、鲁尔区和辽中南、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我国秦岭南北等
其实,区域地理学习最难的是空间定位,如果是哪里都不清楚,接下来的分析就可想而知了。对于这一点,没有捷径,多看、多练、多讲是必不可少的。
初中地理个性化教学法抓好课前预习,加强课内落实多年的课堂改革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彻底的进行改革,只是学校和教研室听课的时候才按照“345”模式讲课,所以并没有真正尝......
区域地理实习报告201012140129 徐福蓉一、区位条件分析(考察区域:冕宁县灵山寺及其周边区域)①行政区位: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越西、喜德,南接西昌......
区域地理教学方法高二地理缪瑾区域地理是高中必修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
对新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以“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例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原理进......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总结经过一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