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际经济与贸易几年”。
国际贸易作业
题目: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学院:外国语学院
年级:2009级英语本科4班
姓名:XXX
学号:2009123408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摘要:我国对外贸易通常是依据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强调自己的自然资源和劳动
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与此相应,在国际贸易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本文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比较优势,不一定能成为竞争优势。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对外贸易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比较优势上,需要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关键词: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转变。
一、传统的比较优势中存在“陷阱”
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比较利益理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的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各个国家进行国际分工的标准基本上是依据古典学派李嘉图在19世纪所说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在1919年、俄林在1933年所说的“资源禀赋”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的差异,各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劳动生产率较高或成本较低)的产品,尽管一个国家(一般是落后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的成本可能会高于另一国家(一般是发达国家)不具有相对优势的同一产品的成本”。
资源禀赋学说是指:“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有的劳动资源丰富,有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的资本资源丰富,各个国家分工生产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经过国际贸易,各国获得最大的福利”。
我们知道,各个国家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结构。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而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在比较利益引导下的贸易格局是: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
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目前的进出口结构基本上也是这种格局下的一种形式,进口结构基本上以技术密集的设备为主,出口结构则是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其中占出口第一位的纺织、服装明显属劳动和资源密集的产品。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竞争优势会渐渐削弱。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面对发达国家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不具有竞争优势。而且,虽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因其工资低而劳动成本较低,但发达国家面对国内充分就业的压力,会以各种壁垒阻碍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这势必又出现比较利益“陷阱”: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中,以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总是处于不利地位”。『1』
同时,比较优势理论本身有着局限性,比较利益理论所讲的比较成本是对本国的产品进行比较而言的、不意味着本国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就―定具有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垄断优势的资源和产品。“然而,在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些假定条件已经改变。首先,在当今商品经济国际化的条件下,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流动,其次,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经过投资和新技术的采用,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再造,也可以被新材料所替代:经过人力投资,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又可克服劳动力数量不足的矛盾。所有这些表明,除了一部分原料生产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竟争中已不具有垄断优势。以本国拥有的资源的相对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虽然能获得贸易利益,但不能缩短自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1』
“在现阶段,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产业竞争力。单纯的由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单纯根据资源禀赋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企图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出口导向,就会跌入“比较利益陷阱”。” 『1』
二、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过去在按照比较利益理论建立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互通有无.而现代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个国家(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内)进入国际市场有明确的占领国际市场,以获得更大的国际贸易利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许多国家没有停留在已有的比较优势上,而是致力于创造国际竞争的优势.我国过去的国际贸易结构带有低收入国家的特征,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占很高的比重,现在我国的出口结构已实现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初级产品的替代.这种替代能够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面对着一对矛盾:一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理论,我国目前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是这些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些优势还必须利用。”『2』
现在需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如何在现有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它们的资源禀赋与我们基本相同,原有的基础也差不多。现在它们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根据它们的经验,创造竞争优势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贸易结构导向的转变,过去参加国际竞争主要是依据自身的供给条件,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现在则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是有效的进行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化工作。为了使比较优势成为竞争优势,各个竞争国都争先采用新技术,以新技术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产品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但是这些产品包含了更多的新技术含量,因而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差别表明,虽然我国目前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但不意味着中国的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它要成为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必须有个转换过程.转换的关键是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高技术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由此产生真正的比较竞争优势.如果将引进国外生产要素结合进来考虑,那应该是指,将引进的国外资金,国外先进技术,同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结合,生产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高技术产品,但在中国生产的劳动成本含量比在其他国家生产的低,具有
价格竞争的优势。
国际贸易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在的国际分工主要不是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的分工,因为贸易已不限于部门外(各个国家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贸易,大量的是部门内(不同国家交换同种产品)的贸易。反过来也可以说,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完全体现在生产不同产品上,而是体现在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差别性上我们已经注意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不会直接成为国际贸易的优势。
结论:
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要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从传统的依据比较利益理论,强调自己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因为,比较优势战略作为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战略上的具体运用,并不能保证一国获得持续、较高的贸易效益。
追求贸易效益的最大化是理性国家对外贸易长期追求的目标,只有在比较优势基础上,获得贸易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发展的赶超。中国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对贸易水平的提高和贸易结构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应在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参考文献:
① 安妮―克鲁格,1995:《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上海人
民出版社。
②杨叔进,1983:《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江苏人民出版社。③钱纳里,1991:《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④洪银兴.1996:《国际商务导论》,中国青年出版社。⑤库兹涅茨,1989:《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
『2』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6期 《财贸经济》2001 年第4 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枝能,了解主要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培养目标: 本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以及国际贸易就业方向: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具备报关、报检、进出口、制单业务以及海运、空运、集装箱运输......
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专业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经济学学科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学校在人才引进、课程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国际经......
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业一)班级:姓名:学号:教师:周美英日期:2014年4月15日总分:100分(第一题50分;第二题50分) 题目一:我国某出口公司10月14日对某外商发盘,限20日复到。16日接到对方来电:“......
国际经济与贸易心得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个名字听上去很“高大上”,凭着自己对交际和贸易的兴趣,我坚信只要我在这专业上卯足劲,那么我也必定能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