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郑历史文化汇总(全面)_郑州的历史与文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19:10: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郑州新郑历史文化汇总(全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郑州的历史与文化”。

新郑历史文化汇总

新郑起源:

新郑在上古称为“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帝喾时代,新郑为祝融氏之国。新郑又名祝融之墟,也称有熊之墟,为楚国先民的最早起源地。

西周时期,新郑为郐国。公元前770年,郑国将国都从咸林迁到今新郑溱洧水间,仍为郑,历395年,称郑。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自阳翟迁于郑城。韩在此立都长达145年。韩人都郑后在此设郑县,治所在外廓城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为了区别陕西之郑县,将韩之郑县改为新郑县,从此沿用千年不改。

夏、商时,新郑属豫州。春秋,新郑属郑国,为国都。战国,新郑属韩国,为国都。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秦灭韩,二十六年(前221),置新郑、苑陵二县,属颍川郡。汉承秦制,新郑县、苑陵县属司隶部河南郡。三国,新郑、苑陵属司州河南尹。隋开皇十六年(596),恢复新郑县。唐武德四年(621),新郑县分为新郑、清池二县。唐贞观元年(627),新郑属河南道郑州荥阳郡管辖,新郑第一次纳入郑州板块。宋熙宁五年(1072),废郑州,新郑县属开封府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郑县属郑州管辖。

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先后在新郑建都539年之久,郑韩故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新郑名人: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神农氏炎帝、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战国著名水利家郑国、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明代名相高拱、律师的鼻祖邓析、法学政治家申不害等。

新郑古迹:

裴李岗文化遗址、黄帝故里、郑王陵博物馆、欧阳修陵园、郑韩故城等 黄帝故里:

分五个区域:中华姓氏广场、轩辕故里祠前区、轩辕故里祠、拜祖广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中华姓氏广场:放置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高6.99米,鼎口直径4.7米,腹深2.8米,耳高1.5米,足高2.8米,重24吨,鼎足为熊足,取意轩辕黄帝系有熊氏;鼎腹饰九龙,首顶艳阳火球,口倾水纹,祈风调雨顺,象征祖国统一安定。造型庄严、凝重、大气,被誉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

鼎坛高9米,底座为35米×35米,坛面为21米×21米,共分三层15层台阶,鼎坛周围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观百家姓,唱和谐歌,畅想民族腾飞之未来”。

广场周围种植活化石的水杉,共计960棵,正好象征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俗话说:万姓同根,根在人祖。

轩辕故里祠前区:由南向北依次为汉代石阙、日晷、指南车、四柱石坊、轩辕桥与姬水河、“轩辕黄帝之碑”。汉代石阙为蜂腰型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楼,高16米,阙两楼间距18米。

轩辕故里祠:汉代建祠,明清修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祠前庭,正殿五间,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殿内壁画记载着丰功伟绩。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像。

拜祖广场:中间由南向北为一条36米宽,深红色花岗岩石通道,至黄帝像。地面铺30米×30米“五色土”图案,黄色以应黄帝,东为青色以应青帝,西为白色以应白帝,南为赤色以应赤帝,北为黑色以应黑帝。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设中华圣火台、拜祖台、颂歌台、黄帝像、中华始祖坊、黄帝纪念馆。黄帝手执宝剑的正面坐像。像高5.19米,以示“九五之尊”。轩辕丘高19米,长100米,丘内建有中华第一宫——轩辕宫,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黄帝出生地。

皇帝文化:

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在中原一带居住着也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首领少典娶了一位名叫附宝的女人,她在轩辕生下了黄帝,于是就给他起名为轩辕。

黄帝,为轩辕氏,轩辕二字,即天鼋,即力天,意思是神化了的大龟(龟、龙、凤、麟为中国古代四大灵物)。

《黄帝四经》是一部修真治国的巨著,它的思想被战国时期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家“各取所需”式地广泛摘取,发挥使用。《黄帝四经》,是黄帝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作,哲理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所言的“修身平天下”的大道思想,仍为今日修身治世的经典,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用道德方法修身,是治国的基础和前提。黄帝是先行者和亲力、亲为者,是后世治国者的楷模与典范。《黄帝四经》,是黄学所荟萃的黄帝文化的思想,是中华国学的根蒂。黄帝学说的精华,是中华人文文化之集成,是东周之前古代各朝修身治国的指导性经典。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学医者必读的经典著作,这也是一部流最久、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部医学专著。

一是社会出现了强胜弱、众暴寡的现象,需要“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开始“征诛”战争。二是“作为君臣上下之义”,产生了职官,即是当时部落联盟的议事会成员。三是有父子兄弟和夫妇的伦理观念及其礼制,这自然是父系氏族制度的形成。

《国语·鲁语》云: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礼记·祭法》从同,只是作正名百物。陈澔的《礼记集说》以“共财”为“供财”,意为供给公上之赋敛。那就是说这时开始实行“正名”定份,确定人们的身份、地位,要求人民提供贡赋。

黄帝文化的一个突出的特色,是制度文化。所谓制度,其主要内容就是“兵刑”二字,即军事和刑法,还有行政官吏。史称黄帝“始作制度”“始制法度”“垂法立制”之说多见。

黄帝八大功绩:

即初定甲子,历算星象;律吕恒音,教民歧黄;踪迹六书,文典辉映;创制指南,舟车四方;五谷丰登,蚕桑美裳;修德振兵,肇造华章;宇内一统,铸鼎开疆;设官司职,政体滥觞。

炎帝文化:

炎帝文化主要为重农、和谐和民本思想方面,炎帝所开创的农耕文化、医药文化、工业文化、市场文化、火文化和原始艺术等,是炎帝文化外延的具体内容,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

神农氏炎帝部落是很古老的,大体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庄子·盗跖》篇称其为“知母而不知父”的母系血统制度,还是一个纯粹的原始社会。就原始社会性质来说,神农部落起初是母系氏族,后来变革为父系的时间,我们并不清楚。而到炎黄联盟的前后,无疑都是父系氏族制了。就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大体是炎帝部落长时间处于“蒙昧”时期的中、高级阶段,至多是“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

原始农业生产是规划田亩、凿井引泉、培植嘉种、制造耒耜和实施火耕等。与之相因的是改善农耕生活:用火熟食,作陶为器,绩麻为衣,择甘泉以为饮,味百草以为药,日中为市以利民,制作原始乐器乐曲“以合天人之和”,摸索节候以便农事,等等。单纯甚至可说简陋,但这是最初的“物质文明”,要谈“民生”,这就是人类史上最初最根本的,也是当时社会最普遍的生民之本。神农时代社会思想意识的主要特征就是:1.社会不存在私有制,人们毫无私有观念,没有私欲、相害和纷争,敬神也不是为了求福求利,民风浑厚淳朴,一道同风。2.社会平等,人人劳动,男耕女织,酋长同样夫负妻戴,同劳共享而均平。3.社会不需要行政、强制命令,没有刑罚,社会照样安乐无事;也没有对外的战争。

炎帝文化内涵,主要是重视农耕、改进农耕生活和民本以及原始平等、和谐的思想。我们曾概括为:在开拓洪荒的艰苦斗争中,当时先民们锻炼并展示出卓绝的自强自立、坚毅进取、为公奉献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已、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遗传基因。由此精神衍生出一系列的优良道德观念和淳厚的民风民俗。它的根本,正如《神农书》所云:“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农不正,食不充;民不正,用不衷。”这就是炎帝文化民本思想的核心。

《国语·鲁语下》记述鲁国敬姜提出的一个理论: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民逸则淫,淫则恶心生,并进而阐发勤政爱民的为官之道。这即是神农氏的遗风流韵。

炎帝八大功绩:

“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耕而作陶,冶制斤斧;建屋造房,台榭而居”

郑国文化:

春秋时期中原文化的核心代表是郑国文化,以来因为地理区位,四方通行要道,紧邻东周都城。二来郑国历史的独特性,三来是郑国考古文化盛行。

另外春秋时期的郑国以商业著称于世。郑国的创建与发展都有依赖于商人的力量。据《左传》记载: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于宗周畿内木或林之地(今陕西凤翔南),是为郑桓公,后迁拾(今陕西华阴市、华县)。因时届西周末期,宣王没有什么可以分给自己的老弟,只好把一批买卖人,属于商族后裔的商业奴隶分给了郑桓公。这就是子产说“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的缘故。

郑桓公与商人订立了一个盟约:“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 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只要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就不强买或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商人有值钱的宝物,公家也不过问。双方“恃此誓言,故能相保”。

郑国都城是中原地区商贸中心。因为处在当时“天下”的中心,西到周,北到晋,东到齐,南到楚,郑国商人足迹遍布列国。郑城中,市民约有6万人,有逵市、羊市等大型贸易市场,设市官专门进行管理。城市街道纵横,商业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非常繁华。

故而中国历史上“工商食官”的制度首先在郑国被突破,中国历史上的“自由商人”也首先在郑国出现。

韩国文化:

由于韩国是灭了郑国后建立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郑国的商业文化。战国末期荀子在《王制》篇中说:“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翩、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络、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旎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从商业巨贾吕不韦的经营活动、韩非子思想中多少能反映出来韩国商人的状况。韩国的都市韩国的都市以宜阳、阳翟和新郑为代表。关于宜阳,《战国策》载:“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

郑州特产新郑大枣的历史文化

郑州特产新郑大枣的历史文化新郑大枣作为郑州特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碳化枣核证明,新郑大枣应经有8000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战国时期的《......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隔离区通行证考试资料

申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控制区通行证”学习资料为了加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控制区人员通行证件管理工作,维护控制区内正常的飞行运输生产秩序和地面交通秩序,保障机场空防和地面......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区)发展纪实

演绎郑州速度 建设航空都市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区)发展纪实这是一方呈现速度与力量的世界,领舞者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立仅两年多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

新郑游记

距上次游新郑尚不足年余,我就与一群充满活力的朋友再次踏上了这方厚土。原本希望是晴日里的放声高歌,却不曾想被一场毫无征兆的雨雪平添出几多意境。惶惶谁做雨中客?你与我,连同......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国家的“命根”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乃这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 ,也就是说对于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特殊基因,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是屹立于世界上的历史凭据。就......

下载郑州新郑历史文化汇总(全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州新郑历史文化汇总(全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