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急救站责任目标管理细则_郑州市规划局最新规划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9:06: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郑州市急救站责任目标管理细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郑州市规划局最新规划”。

2014年郑州市急救站责任目标管理细则

为加强急救站管理,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2014年急救站责任目标管理细则。

一、加强组织管理,严格落实院前急救管理责任。严格按照郑州院前急救医疗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认真完成日常院前急救任务、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大型群体性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接受急救网络医院职能部门和中心医务管理部门的动态监管。

明确急救网络医院一名业务院长(急救站站长)负责急救站工作,最少每季度参加一次急救站科务会议,深入了解院前急救工作运行状况,及时听取一线急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工作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对工作运行不良状况、以及存在的医疗管理缺陷要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和改进措施,并确保落到实处,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明确急救站副站长为急救站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院前急救管理责任,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具体要求:业务院长参加科务会情况要有详细会议记录,附带日期、时间的图片资料)

二、建立全面的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急救网络医院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三级管理:由急救站所在医院医务科(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医院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院前急救医疗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二级管理:由急救站主任、护士长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院前急救医疗质量进行一次督导检查;

一级管理:由急救站医疗,护理骨干担任的郑州市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每周对院前急救医疗质量进行一次督导检查;

市属各乡镇卫生院急救站,由合作医院负责对其进行全面的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管理。

(具体要求:1.留取三级管理每季度对医疗质量检查现场照片,包括检查人员的照片、以及检查情况和存在问题的照片;2.一、二级管理对医疗质量检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要留取现场照片,问题整改后,留取对比照片。3.合作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急救站进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未开展或监管不力的,纳入年度考核管理。4.留取的照片须带日期及时间)

2.结合急救网络医院实际,制定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细则,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检查内容涵盖:

(1)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和人员职责执行情况;(2)救护车功能状态、抢救设备、物品、药品准备情况;

(3)日常院前急救工作及重大事故紧急救援工作完成情况;

(4)急救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常用急救技术、抢救设备,物品,药品的应用的熟练掌握情况;

(5)医疗舱规范化管理:合理布局,符合抢救流线及工作流程,抢救设备、物品、药品合理放臵,分类管理,标识清晰,便于抢救工作的开展;

(6)时间环节控制,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有效衔接,急救绿色通道建立情况: ①急救站调度员接收急救指令时间<15秒,通知出诊急救人员时间<30秒;

②急救人员接到急救任务通知后,登上救护车时间<90秒,救护车启动出发时间<120秒;救护车出发时间每月汇总达标率≥80%;

③救护车出发后,急救医师在1分钟内,拨打呼救联系电话,详细询问接车地址及病情,根据病情进行急救自救互救指导,并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

④现场急救结束转往医疗机构途中,在做好患方告知的前提下,救护车出动2分钟内通知医疗机构做好接诊准备;患者拟转入医疗机构非本急救站所在医疗机构的,在做好患方告知的前提下,救护车出动2分钟内,通过120指挥调度大厅转接告知拟转入医疗机构做好接诊准备;

⑤接诊医疗机构在接到接诊通知后,危重患者必须提前做好各项接诊准备,救护车达到时,接诊医护人员在门前等候;普通急救患者必须在送达医疗机构后,2分钟内进行交接;

⑥救护车送入的危重患者,开展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指从危重患者送入医院开始,经过紧急会诊、进行各种检查,至收住院时间)控制,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建议项目)

⑦对救护车送入符合救治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PCI目标时间控制在90分钟。溶栓治疗,目标时间控制在30分钟;(建议项目)

⑧对救护车送入符合救治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控制在3-4.5小时内。(建议项目)

(有关说明:1.调度员接收急救指令时间和救护车启动出发时间,由中心负责监控,其他时间由急救站负责监控。2.⑥—⑧项为建议开展监控项目,建议具备条件的急救站积极开展时间监控,为开展科研等工作提供依据。)

(7)院前急救感染控制情况(包括救护车常规清洁消毒情况;传染病及死亡患者转运、血液、体液污染等特殊情况消毒情况;医疗废物分类、规范处臵;传染病防护物品管理情况;急救人员自身防护情况;医疗物品归类管理情况;一次性物品的规范使用情况;急救人员职业暴露处臵等。);

(8)各类登记记录情况:包括救护车抢救设备、物品、药品交接记录,救护车及抢救设备维修维护记录,救护车消毒管理记录,救护车交接记录等记录情况。

(9)院前医疗文书的质量、归档、规范管理情况;①开展甲级病案率评价,每月对院前急救病历质量进行评价,保证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②院前急救病历医疗质量管理做到:一级管理:每周抽查不少于本周总病历数的50%,病情判断为重,及死亡患者病历100%检查;二级管理:每月抽查不少于当月病情判断为重,及死亡患者病历总数的50%;三级管理:每季度随机抽查每位院前急救医师的2份院前急救病历。一级及二级管理对每月院前急救急救病历抽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形成分析报告,提出病历质量改进措施,次月追踪评价改进措施落实及效果,确保不流于形式;③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版)》要求,做好病案归档和保存。

3.院前急救工作质量缺陷管理要求:

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工作质量问题逐级落实,认真深入进行原因分析,落实问题责任,提出整改意见及改进措施,并追踪整改落实效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中心医务管理部反馈的日常工作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院前急救病历缺陷等,要做到及时落实,一事一落实;同时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分析汇总,深入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次月追踪评价和比对整改落实效果,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具体要求:①各急救网络医院院前急救医疗质量三级管理体系人员组成名单,上报中心医务管理部备案;②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检查工作要有原始记录,记录要详尽、规范,原因分析要深入,明确问题责任主体,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改进措施,并追踪落实整改效果。)

三、加强急救站人力资源管理。

急救人员(包括随车急救人员:医师、护士、急救员、驾驶员,非随车急救人员:调度员)的配备要与急救工作量、功能任务相匹配,在线救护车与各岗位随车急救人员的配比不小于1:3,人员相对固定,且不少于在岗急救医护人数的75%,轮岗周期不得小于1年,参加急救专业岗位培训合格率达100%。

(具体要求:加强急救人员管理,做好岗前及岗位培训工作,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定期参加急救专业岗位轮训;规范急救人员信息管理,及时在急救信息管理系统填报、修改、完善急救人员基本信息。)

四、加强急救人员岗位继续教育培训。

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急救人员培训计划;积极参加科研、学术交流、研讨活动,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及急救医学新进展;积极撰写与院前急救医疗相关的学术论文。

1.结合院前急救工作实际及专用岗位需求,制定急救医师、护士、急救员、调度员、急救驾驶员各位岗位全年培训计划。要求有专门的培训室,及有心肺复苏(成人、儿童、婴儿)、气道管理、创伤急救等相关的培训设施;培训方式多样化,可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情景培训、团队抢救配合等方式,至少每月开展一次专题培训,每次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各岗位总人数的80%;授课人应有相关的技术水平,积极邀请医院相关专科专家、外院或上级医院专家授课,以提高培训质量;结合培训内容,最少每季度对全体人员进行一次闭卷理论考试及一次技能考核,以评价培训效果。

(具体要求:每次培训要有培训课件、培训记录、参加培训人员签到记录,以及培训现场的远近景图片资料,留取的照片须带日期及时间。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要有原始考试考核记录。)

2.努力提高急救人员的急救专业技术水平。

急救医师应具备处理各种急、危、重症能力,熟悉重大事故处臵流程,以及作为首到医师(临时指挥员)指挥协调能力;熟练掌握常见心电图识别、心肺复苏术(成人、儿童、婴儿)、气道管理(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呼吸面罩、高级气道、气道异物解除等)、深静脉穿刺术、以及颈椎损伤、脊椎损伤、四肢骨折、腹部开放性损伤等创伤急救技术;掌握可调节式颈托、脊椎板、头部固定器、解救套(KED)等急救设施的使用技术,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器、呼吸机等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

急救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技能和工作流程,掌握常用心电图识别,心肺复苏术(成人、儿童、婴儿)、气道管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便携式呼吸机、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等的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急救员应掌握急救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病人安全转运知识及搬运技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及外伤止血、包扎、固定等基本技术,以及配合急救医护人员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急救驾驶员应掌握急救基本知识,熟悉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规、安全驾驶相关知识,病人安全转运知识及搬运技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及外伤止血、包扎、固定等基本技能,以及配合急救医护人员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急救站调度员应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急救基本知识、沟通交流技巧,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3.选派急救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每年最少选派2名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学习周期不少于3个月,并获得进修合格证明。

4.鼓励低年资的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积极撰写与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每年最少发表论文3篇,最少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

五、加强救护车辆、急救设备、设施、物品、药品管理。建立救护车辆(包括急救摩托车)、抢救设备、转运病人的设施、物品、药品管理制度和记录,做好交接和使用登记;建立救护车维护保养、检修、维修及救护车抢救设备维护保养、检测检修、维修登记制度。

加强人员备勤和备用救护车管理,每急救站最少有1辆备用救护车,备用救护车的功能状态、通讯设备、随车抢救设备、物品、药品,以及相关的随车设施与在线救护车要求一致。每天有应急备勤人员值班安排,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备勤人员应在1小时内赶赴指定地点;

按照救护车及急救设备的使用年限规定或生产厂家建议报废年限,提出报废及更新计划,及时更新;建立急救物品、药品定期查对和更换制度,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统一配发的急救摩托车、下楼担架车、安全头盔、反光背心、伤情识别卡等物资要规范管理,属固定资产的及时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六、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安全管理。

1.为全体院前急救人员购臵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定期检查救护车、转运病人设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及危险因素,完善和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如:救护车医疗舱抢救设备的安全固定装臵、救护车坐乘人员的安全固定带、移动担架车固定带、下楼担架车固定带、各种担架固定带、救护车消防灭火器材等),以及警示标志。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发生交通事故、转运病人途中摔伤病人、急救人员意外受伤等安全事件后及时深入开展调查,明确责任,及时整改,确保成效。

3.加强药品安全管理。吗啡、杜冷丁、氯化钾等毒麻、高危药品要加强管理、独立放臵,粘贴专用标识。

4.加强急救人员职业安全管理。急救人员熟悉掌握传染病防护物品的穿戴流程,根据接诊伤病员情况或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及时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自身防护物品;熟悉职业暴露处臵流程,随车配备职业暴露处臵箱,及时处臵职业暴露事件,建立职业暴露事件记录,确保急救人员的职业安全。

5.重大事故医疗救援现场,夜间在户外开展急救工作时,急救人员要穿戴头盔及反光背心,确保自身安全。

6.加强急救站网络信息终端及车载网络信息终端维护、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七、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以及开展对社会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

积极参与全市急救网络系统开展的各项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演习、应急拉动、急救技能比武、参观交流活动等集体活动,营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积极开展急救站所在区域内社会公众的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同时按照郑州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健康大讲堂工作安排,完成社会急救公益培训任务,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具体要求:开展的社会急救知识普及培训要有培训课件、培训总结、以及图片等影像资料。)

八、做好相关数据统计。

做好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相关情况、院前急救工作中无故遭受打砸情况、院前急救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情况、院前急救人员不稳定性情况的统计记录,力求数据真实、准确,为修订和完善工作流程,做好救治成功案例统计,并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依据。

(具体要求:急救站日常工作中的上述情况要及时做好统计汇总,建立书面及电子记录,要求数据真实、准确,中心医务管理部每半年进行一次统计汇总。)

附件:

1.郑州救护车消毒记录

2.郑州市救护车辆交接班记录

3.郑州市救护车抢救设备及物品配置清单

4.郑州市救护车设备、设施、物品交接记录及周检查记录

5.郑州市救护车急救药品清单 6.郑州市救护车急救药品交接记录及周检查记录 7.郑州市救护车维护保养、检修、维修记录

8.郑州市救护车抢救设备维保保养、检测检修、维修记录

9.郑州市救护车急救高危药品目录及专用标识 10.郑州市院前急救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情况统计表 11.郑州市院前急救工作中无故遭受打砸情况统计表 12.郑州市院前急救人员不稳定性情况统计表 13.郑州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统计表

14.郑州院前急救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人群救治情况统计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的部署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强各村综合治理工......

公证处目标管理责任

公证处目标管理方案提高办证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为了加强公证工作的宏观管理,管理和监督,全面完成当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根据我县的实际和我处的实际,制定如下目标管理责任:一、指......

急救站自查报告

急救站自查报告急救站、急诊科成立以来在院领导支持关心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帮助下,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更好促进我院急救事业的发展,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自查如......

急救站工作总结

***急救站工作总结在院领导和院务会的持续关注和正确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专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改变观念,高速思路,强化了急诊医疗工作的规化......

企业目标管理责任保证书

2010年度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保证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

下载郑州市急救站责任目标管理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州市急救站责任目标管理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