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信息化课例研究”。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基础环境
学校早在2001年就开始组建校园网并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随着2004年新校的建立和使用,校园网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换代,每间教室,每个办公室都连接到了互联网,为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完善的硬件保障。
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网络中心,由专人负责管理。网络设计详细规划,构建了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为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网络采用了网通的百兆专线出口,骨干网采用千兆光纤传输,办公室与教室实现了百兆到桌面。在教学应用方面学校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基础,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重点落实“三通两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学校建立了数字化录播教室,实现课堂全过程、全场景的无人值守自动录制,以及视频的编辑分享。建立的电子阅览室、信息技术教室、探究实验室、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系统等一系列硬件平台。网络中心部署了十多台服务器,为全校师生提供办公管理平台、教学服务平台、心理咨询、网络科技馆、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视频监控、网络教研、上网行为监控、流量控制等功能。
二、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教师日常办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对网络的安全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网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
为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我们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每天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技术处理。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且做好网络的规划,我校根据学校的情况将网络划分为三大部分,教学区、办公区、微机教室。通过合理的VLAN划分以及流量限制,行为管理等措施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安全。
刚开始,如何有效地控制网络的合理使用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专业的行为管理软件过于昂贵,很多免费软件不适合学校现有的网络情况,后来我们采用了一款国产免费行为管理软件Panabit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要一台配置不很高的计算机,三块网卡即可。首先根据不同的部分划分了三个IP群组,每一个群组将会赋予相同的策略,从而完成管理。
首先,我们根据不同群组特点,利用“自定义协议组”的功能定义需要禁止、限制或放行的各类网络协议集合。比如上班时间禁止网络购物、禁止网络游戏、对于学生微机课限制网络聊天等等。
然后,我们利用“策略管理”来进行“流量控制”、“连接控制”和“HTTP控制”。我们利用“策略管理”中的“数据通道”功能可以限制预留或者保证某些对象的可用带宽。通过“流量控制”指定不同群组的具体应用的流量策略。然后设置策略调度,也就是给策略一个发生作用的时间段。这样一条完整的流量控制策略就设置完成。通过这些不同的策略搭配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中访问行为,实现校园的上网管理。另外利用Panabit强大的日志记录功能,可以讲每次访问互联网的各种程序行为记录到专门的日志服务器,以便需要时查询。利用Panabit的统计功能,我们可以监控到网络的各种数据传输统计,便于我们分析网络的应用情况分布,便于及时发现部分网络问题,方便网络的管理。
三、提高应用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1、我们坚持以平台为依托,以培训为先导,使老师们对各种应用平台由了解到熟悉,由熟悉到应用,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各种应用培训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纽带,我们从信息技术基础开始,包含了教学应用的各个方面,从计算机等级考试、英特尔未来教育等等专业培训,到学校组织的各种软件和教学平台的专项培训,平均每学期进行一次全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调动了广大教师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2、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为教学教研提供有效支持。结合学校情况,为各教研组和教师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学案等教学资源并共享到资源平台,教师将自己上课时用的资源、课件、视频等分享到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与学校自建的资源库、科技、电子图书馆行成了有效教学资源支持平台,为教师的备课、教研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校还建立了自己的在线备课授课系统,系统选用了成熟免费课程管理系统Claroline(课廊)。Claroline是“Cla Room Online”的缩写,它是一个开源的Web课程管理系统,由比利时鲁文大学开发,它有八年多发展史,并获得多个奖项。它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的、易操作的在线学习和课程管理系统,它特别强调合作性学习活动的管理,课廊包括在线课程管理、学员管理、课程讨论、作业、小组学习、测试评估、进度状态跟踪等典型LCMS(在线学习与课程管理系统)的几乎所有功能。课廊的设计最初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合作性学习系统,所以它安排了学习小组、班级、协作资源(wiki)等内容,为合作性学习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也适合于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管理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可以方便地实施“因材施教”。课廊相比其实几个课程管理系统,最大的特色在于“学习路径”,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把素材按照不同的顺序组织成不同的路径,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本系统操作简单,构架合理,运行速度快,并且是一个自由软件可以免费获得。利用教师账号登录系统后,在面板中单击“新建课程”按钮,在创建课程页面输入新课程的相关信息。确认后,一个拥有计划安排、讲义材料、课程论坛、聊天答疑等管理功能的新网站就建成了。登录后,就可以按照需要添加先前准备好的课程素材了,如课程简介、课程计划、课程讲义、练习、作业等。还可以建立“学习路径”,它本身没有任何题目和教学内容,它只是把“课程讲义”、“课程练习”和“作业”里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学习。比如必须先学完“文字的设置”后,才能去做“字体的练习”,最后才能去学“超链接”。这对于循序渐进的学习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知识间的联系,还可以做到“边学边练”,从而避免了学生被埋在素材堆里不知所措的情况。相对于传统教学,我们还可以利用“学习讨论”、“学习小组”、“聊天答疑”、“协作资源”等功能,充分体现网络优势和体现合作性活动。除了教学活动,利用本平台也可完成网络备课活动。
3、利用网络的优势和便利,展示优秀教师风采。为了突出优秀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我们专门建立了滨州一中三名教师工作室网站。将其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教案、学案、课件、检测题、课堂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上传至个人空间与广大师生分享。
四、拓展数字服务,丰富资源支撑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通信便利,建立了学校、年级部和部分学科QQ群,方便信息的沟通与联系。班主任都加入了学校的飞信平台,及时地传递学校的管理信息,促进了学校管理。
为丰富教学资源,学校定制了中学学科网网校通、中学学科网e卷通、第二教育资源网、校视通等校外资源网站,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的教科研工作。
学校大力推进滨州市数字化教育应用服务平台的应用。为此,学校组织260多名一线教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通过其建立网上教育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享用,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章节都有可供教师参考利用的资源,让教师从低层次、低效率的备课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教学设计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今后将继续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真正使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均衡教育发展,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打造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2014年5月打造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不可否认,当今学校的发展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息息......
各教管办,市直各学校: 为总结推广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应用先进典型经验,潍坊市电教馆要求各县市区报送信息化应用典型经验材料(市县、教办、学校均可),典型经验的范围不限,运用信息化......
立足应用,努力破解学校信息化建设迷局---学校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1、实施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等文......
界河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一、实施背景滕州市界河镇界河中学是一所有着60余年历史的老校,为我市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进入新世纪以......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蚌埠师范附小洪宏 2015年11月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蚌埠师范附小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