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心理效应进行班级管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理效应与班级管理”。
如何运用心理效应进行班级管理
在这次远程培训中,对我感触最深的是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尤其是心理效应中的破窗效应,了解了破窗效应,对我们班级管理作用很大。
心理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大家普遍存在的心理规律。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普遍性,二是微妙性,三是客观性。生活中有很多心理效应,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心理学效应在起作用。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会恰当地运用它。对咱们班主任来说,在建设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如果学会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心理效应,就能掌握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心理规律。那么班级管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使班级管理充满艺术魅力和人本气息。
在这里我主要说说我对破窗效应的理解。破窗效应:将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首先请大家看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寻找切入点并解释它。
现象:在课堂上,起初同学们十分安静地听老师讲解,突然有手机的短信铃声响起。因为是非常搞笑的铃声,所以大家都笑了。老师没说什么,接下来的五分钟里又有两三次其他同学的手机铃声响起。后来老师发现竟然有同学故意调出铃声。
问题:其他同学是因为觉得自己的铃声也很有趣要让大家听一听,笑一笑,还是因为老师没有责备提醒第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认为无所谓,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解释:这是一种有趣的生活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破窗理论”。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共同提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不良现象就会滋生、繁荣。在刚才提到的现象中当第一位同学无意中发出手机铃声,而没有受到老师责备或制止时,其他同学就会得到这样一种暗示:老师对该行为不会责备或制止;再加上人天生的破坏欲,佛洛依德说人天生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死的本能并不单是求死,而是体现在人的破环性、攻击性上。对于学生来说,叛逆挑战老师的权威就是一种死本能的体现,他们一挑战肯定有分不清是非的同学就会报以笑声表示欣赏,这样他们的死本能就得到充分的满足。于是便会效仿。
心理机制:那么从刚才所讲我们可以得出破窗效应的心理机制有两点:
一、人是容易受环境的暗示的,包括物质的和人文的;好的环境能诱导人积极上进的好的一面。消极的环境,能诱发人的消极坏的一面。
二、人有天生的破坏欲。平常只是受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的约束,不表现出来而已,只要时机合适,破坏欲就会钻出来。
实例: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发挥其效应。当第一个学生没有交作业,老师又没有及时教育时,班级的不交作业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当自习课开始有学生小声讲话,老师又没有及时管理时,讲话的声音会越来越大;当有学生不遵守班规时,老师又没有及时处罚,班级不守班规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
启示:(因此,了解了破窗效应我们就能得到以下启示)如果想制止某种现象,当其第一次出现时,应给予制止或惩戒。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避免破窗效应的消极影响呢,总结起来一句话:利用破窗效应将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摘要:俗话说得好:“会做班主任的苦三个月,不会做班主任的苦三年”,本文从带班的经历中总结出心理效应、量化管理优化班级管理。关键词:心理效应内化效应数字化心理学家逆反心理要......
运用心理效应、量化管理,优化班级管理论文摘要:俗话说得好:“会做班主任的苦三个月,不会做班主任的苦三年”,本文从带班的经历中总结出心理效应、量化管理优化班级管理。关键词:......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李正强(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中心小学)在心理学中有很多“效应”,这些效应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应该善于揣摩并抓住学生......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有些家长,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若孩子不能完成,就一味指责或批评;若孩子出现失误,就拿其他孩子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时间久了,他们......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1.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他随机抽取样品,然后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