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论》第三讲(实事求是)_论实事求是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8:54: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邓论》第三讲(实事求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首先,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最先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

其次,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思想路线说到底就是认识路线. 第三,新解“事实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做了重要贡献.

第四,坚持不懈,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大部分时间里坚持了着条思想路线.

大跃进的经历

1958年“大跃进”,新闻报道昏话满篇,对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推波助澜。

华国锋“洋跃进”的是是非非

• 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到1977年,农业机械作业率不到10%。3年之内,达到70%!•1985年,石油产量要达到2.5亿吨。1978年石油产量1·04亿吨,在没有地质勘探资料的情况下,提出“建设十个大庆“的口号。”

•1985年,钢产量要达到6000万吨。1978年实际产量只有3178万吨。

华国锋主持保存毛泽东的遗体,主持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华国锋自任编辑委员会主任。

•华国锋的标准像和毛泽东像并列地挂在所有的公共场所,被人们景仰; •华国锋的题字风行全国。

•华国锋生于1921年,山西交城人。1938年投身抗日,任中共交城、阳曲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1949年随解放军南下,在湖南任县委书记、地委专员、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期间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197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76年4月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同年10月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军委主席。1980年9月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6月又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人民日报》1976年10月22日:“揭出‘四人帮’反党集团,又一次证明毛主席关于资产阶级‘就在党内’的论断无比英明无比正确。‘四人帮’反党集团是党内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他们上台,就是资产阶级上台,修正主义上台,法西斯上台,资本主义复辟,我们党就要变修,国家就要变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就会丧失……”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邓小平的贡献)

第一:与“两个凡是”针锋相对,提出要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第二:旗帜鲜明地批判“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第三:发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领导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准确“”完整“领会毛泽东思想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

2、“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1976年广大群众在**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邓选)2-39。•”毛泽东同志自己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一个人讲的话每句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页。•如何对待 ”两个凡是“,“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 „凡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页。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978.5.10,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常务副校长胡耀邦同志亲自审定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领导大讨论,并将其发为展成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6月“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邓选》第2卷119页。

•就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指出: 不要再下禁令,设禁区了,不要在把刚刚开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向后拉。

•同胡耀邦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标准》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不可避免,争得好,根源就是‘两个凡是’。”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 的精髓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的讨论。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新时期的思想僵化:

•“与时俱进”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新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把“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深化“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与时俱进”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了创造性升华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思想路线的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内涵的三个基本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理论,都依时间、空间、条件为转移。当时代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那些反映特定时代的结论,也应当随之而改变,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具有民族差别、国家差别的各个不同场合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些原理和某些具体细节加以适当的改变,实施正确地适应民族和国家差别,而不能借口工人运动和国际策略的统一,要求消除多样性;而当马克思主义某个原理所反映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必须反映新的条件的新的结论,来取代以前的条件的过时的结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关系

•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总体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地阻碍,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反过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的前列,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上的真正解放。因此,与时俱进与与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其二,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赶上发展的时代,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

•其三,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来看是顺乎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其实质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创新的含义及其意义

•创新: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其实质就是突破旧观念、旧思想、旧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发现事物的新属性、新规律、新问题,从而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

江泽民对创新范畴的新界定

•2000年6月,江泽民在甘肃、宁夏考察时,进一步扩大了创新的范畴,第一次提出了三个创新,指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并进一步强调了创新的意义,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

•只有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理论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更加深刻、更加完整地认识,为人类提供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展新视野,开辟新思路,形成新认识。因此,理论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理论创新才能避免行动的盲目性、自发性和随意性。因此,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

•二是,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离开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理论创新就无从谈起。其它几种创新概念:

•制度创新,使之改进现有制度安排或引入一种全新内容以提高制度效率及其合理性的创造性活动,如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投资金融体制改革等。制度创新是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进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科技创新:即是科技知识的创新,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人的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文化创新:即是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真,是指获取真实情况,把握事物运动客观规律;务实,是指从实际出发,追求实际效果。求真是务实的基础,务实事求真的目的。

•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努力获取真实情况,把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实际,从而获得实际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第三讲 艺术功能论

第三讲 艺术功能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艺术不同功能,理解并掌握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三种功能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的审美认知、审......

邓论第1章复习题

邓论第一章复习题一、单选题1.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周恩来2.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党的()A.......

论实事求是

11级语教《3》班甘权学号:1105010349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语某些时候会让我感到世界的些许无奈。 从呱呱坠地,我们便开始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它的缤纷多彩,它的无......

论实事求是

浅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其含义,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简而言之,就是从实际出发,探寻事物规......

论实事求是

论实事求是摘要: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

下载《邓论》第三讲(实事求是)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论》第三讲(实事求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