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江苏省扬州市解析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8:53: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江苏省扬州市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江苏省扬州市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2012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测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和图2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图2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

2.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4.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5.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6.印章本身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但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右图所示的印章见证的历史是

A.北伐战争B.国共十年对峙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7.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的文献是

A.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

B.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8.右图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两岸同意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协议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

C.该协议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D.该协议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9.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A.1919年巴黎和会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联合国大会

10.《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求同存异”

11.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12.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按等级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13.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

A.公民法B.习惯法C.万民法D.《十二铜表法》 14.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15.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主要是通过

A.实行三权分立B.实行君主立宪C.实行共和制D.实行联邦制

16.《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表明

A.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灭亡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C.社会主义思潮由空想变成科学理论D.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实践

17.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不符合该材料含义的是

A、工兵代表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B、布尔什维克颁布《四月提纲》

C、布尔什维克颁布《和平法令》D、布尔什维克颁布《土地法令》

18.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不结盟运动组织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19.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20.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2分,合计6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4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2分)

22.(12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请回答: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2分)“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界线有哪些合理因素?

(2分)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2分)

23.(12分)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近代以来的中国国家观念转型十分明显。有学者说:“近代中国国家制度(主要指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国家观念转型为理论先导,而新国家制度的建立又为观念转型提供了某种制度保证。”

(1)据上述材料、下列表格和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相关表格的空格中填写正确答案(6分)

24.(12分)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百度网

材料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2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4分)

25.(12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4分)

(2)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同中国关系方面进行了那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4分)

(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2分,合计60分。

21.(12分)

(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4分)

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分)

(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2分)

(3)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2分)

(4)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至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12分)

(1)差别: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

因素: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等西方近代思想;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等(任答2点得2分)

(2)差别: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2分)意义:政治上: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或:提供了前提条件或政治保障);经济上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分)

(3)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2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1分)

第二层次:能对历史分期背后的信息进行分析(1分)

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2分)

23.(12分)

(1)(每空2分)

(2)变化:国家观念: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3分)

国家制度:由君主专制制度到民主共和制度。(3分)

24.(12分)

(1)特点:直接民主。(2分)

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公民人数少,奴隶、外邦移民、妇女没有公民权,只有少数成年男子才有公民权。(2分)

(2)确立:通过资产阶级的革命或斗争,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颁布宪法或法律文件的方式确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2分)

不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共和制等。(2分)

(3)举措: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等。(4分)

25.(12分)

(1)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分)

欧洲: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2分)

(2)活动: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2分)

意义: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促进了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

(3)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

影响: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答出两条即可得2分)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l.《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

江苏省苏州市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测试

苏州市2010届高三调研测试2010.1 语文本试卷总分16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21.(1)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1分)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1分)备选城市(任答一): 东京,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地点。 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地点。(2分)(2)当时处于战......

扬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中央电视台今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现代......

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开心果2015 制作】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

下载江苏省扬州市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扬州市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