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书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书海畅游”。
畅游书海、魅力无限
——有感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前三十三条中的十五条
我呢,近期有个愿望——我要建个“书吧”;特别是当我有幸在电视里看见台湾某个人建的特色“书吧”,吸引了无数读者,不尽游客时,更坚定了我要有个属于自己并能给爱好读书的人提供方便的,既能看书又能休闲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让人羡慕的“我的书吧”。因此,你绝对可以坚信我是个爱书也爱看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积累的看书人。只因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高尔基的那句话——那是在我读小学时,我的一位非常爱学习爱读书的姐姐送给我的一句话。也许是当年的那句话影响了我。但我妈妈说:“你很小的时候,为了一本连环画,哭了很多次,最终有一天我给你买了一本,你呀,立到、做到都在看。”的确,在我的记忆中真有这样一本书,大概是《红岩》这类革命题材的连环画。地震前收拾屋子的时候好似看见过。说了这许久,似乎有点跑题了,现在正式入题——
首先向各位展现我的读书收获——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本节讲一位历史教师的公开课,吸引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让他们忘了记笔记,当听者发出感叹和疑问而向他请教:“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苏霍姆林斯基始终认为,阅
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途径。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阅读是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苏说:对待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与第五条的阅读目的相似。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用有感情,有表情的阅读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切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技巧,方法,培养阅读兴趣,这与前文相照应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21、兴趣的秘密何在苏说: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你的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你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你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这多出的十倍至二十倍,更好的方法只有多读书!
24、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期。”如何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呢?苏说:“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阅读正是达到学困生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
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苏说:下半天应当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学生可以读课外书,参加科学——学科小组,在野外劳动,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人们的劳动。特别重要的是在下半天要让学生阅读——出于爱好、出于求知愿望的阅读而不是出于背诵和记忆要求的阅读。这告诉了我们阅读的内容要让孩子们觉得有兴趣。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这里,我又要提到书籍了。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我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关于蠕虫的教材,我就得培养我所需要的学生的情绪状态,我就推荐他们读一些关于自然界、关于土壤的生活的有趣的书。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只要在课堂上能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不堪。这与第五、十八相似。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请你这样告诉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孩子的智慧,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样的地位。”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年青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
1、关于你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
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青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虽然以上内容,各位在座的手中都有,但据我观察,他们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A、第33、24、22、20、2条内容强调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特别是第22条的内容,值得我们感兴趣的同仁们品读体味!
B、第31条内容说明家长读书的榜样示范作用,这一条我深有感触,俗话说:“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我们没有人不希望子女比自己更能干,所以,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在教育好别人子女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己的子女营造一种舒心的学习生活氛围!
C、第3、5、6、18、19、20、21、24、25、27、29条内容告诉为人师的我们,想要教的轻松,让孩子们学的快乐,必须让他们多读书,而且各科老师可以要求孩子们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这样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会更集中,他也会因为比别人懂得多而自豪!感兴趣的同仁们可以去研读第5、18、20、21、29条。最后,让我以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来结尾:“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你的知识、你的求知渴望和阅读爱好,就是你个性教育力量的强大源泉。你自己要善于看待这个源泉,并引导学生前去这个源泉。”
畅游书海书,是人类智慧的启蒙者;书,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书,是博古通今的博士;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人们并没有忘记书。睡觉前如饥似渴地读上几页;外出郊......
畅游书海“621”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高一四班的。我演讲的题目是《畅游书海“621”》。大家一定很想知道,“621”是什么意思?且听我慢慢道来。这621代表我今天演讲的......
书海畅游作文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吃年夜饭的欢笑,拜年的喜庆,放焰火的尽情,读书的乐趣……让我历历在目,回味无穷。其中,寒假在书海畅游,让我最快乐!寒假我把一张椅......
畅游书海演讲比赛各位评委、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畅游书海”!自古以来,书就是人类的好朋友。早至孔夫子,以书为伴,满腹经纶,流芳百世;上至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雄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书海畅游记叙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