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题提升练_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2:57: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题提升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十)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题提升练

1.(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

[清]王士禛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

颍川汤沐尽,空羡夥颐王。

【注】①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②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③沉沉:茂盛。④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⑤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1)概括诗歌前两联的内容及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1分)颔联写草原广袤苍绿,鹰隼振翅竟使云气飞扬,此联表面写景,实则暗写傅公劲健勇猛、挟带雄风之状,(1分)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2分)

(2)赏析颈联中“寂寂”“沉沉”二词的巧妙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寂寂”为“寂寥、冷清”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寂寂”无闻,冷冷清清,(1分)“沉沉”为“茂盛”之意,这里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1分)诗人运用叠词将傅公与陈胜死后衰荣的迥然不同相对比,(1分)更衬托出傅公命运之冤屈可悲,抒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1分)2.(2014·宜昌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望 海 楼 米 芾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洲:滨水的地方。(1)结合诗句,分析首联表现了望海楼怎样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自远方仰视望海楼,先以镇江城在“云间”和“近青天”衬托望海楼,(2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极写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2分)(2)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对比写景,请具体结合诗歌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联写景自楼内向外远望,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画角、沧洲形成听觉和视觉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和趋向的对比,把它们融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2014·黄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 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1)结合词句,请说说上阕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离惜别之情。以“绿树”“长亭”交代了分别的特定环境;用感伤的“阳关”音乐渲染离别的气氛;(2分)羁旅感伤之情。将自己“行人”的身份与“今朝秋色”的时令特点结合起来,更增强了分离时的感伤色彩。(2分)

(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历来被后人称道,说说你读这一句表达特色方面的体会。(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想象的手法(虚写、以虚写实也可),(1分)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便可不必与朋友分离;(1分)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起的愿望,更突显了当下不得不别的痛苦。(2分)

①①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答出1点2分,2点3分,3点4分)6.(2014·武昌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悰(cónɡ):快乐。

(1)这首诗题为“沧浪亭怀贯之”,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个“怀”字的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写酒友离散、诗社凋零,表现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有人认为“日光穿竹翠玲珑”描写景色极巧,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妙。你觉得哪句更好?请回答并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日光穿竹翠玲珑”更好。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红林翠竹之中,本来适宜会集朋友,把酒赋诗,但酒友离散,诗社凋零。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自然地引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4分)

示例二:“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日光穿过竹林,原本翠绿的颜色变得模糊,与上句“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相呼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观点1分,分析2分,手法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附【诗歌鉴赏】

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是因为友人的离去使他产生了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由于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却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

②①答案:雪天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无奈,(2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1分)盼望与人相见的急切心情。(1分)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2分)诗中第一句是实写,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2分)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浣 溪 沙 [清]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怎样一幅图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夕阳西下,小楼染上晚霞,珠帘斜挂在门窗,柔软的金钩弯曲下垂。(2分)词人倚在栏杆上,心绪无聊,无法控制心中的忧愁。(2分)

(2)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这是抑。(1分)下片,美好之人忽然出现,是那么潇洒,那么风流,使原来低沉的气氛一扫而光,这是扬。(1分)通过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塑造了少女的娇羞美丽形象。(2分)

10.(2014·荆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 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注】①本诗是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送胞弟邓王李从益赴宣城任职时所作。②解携:分手,离别。(1)这是一首送别佳作,诗中“别酒重倾”“乱山凝恨”都表达了惜别深情,请简要赏析。(4分)①别酒重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山下垂钓的严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季鹰,都是历史上视功名富贵若敝屣的著名“高士”。与他们相比,主人公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12.(2014·孝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春 游 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进行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蘸”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2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3分)【加固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菩 萨 蛮 【元】张翥

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何处望归鞍。春云山外山。梨花新月下。独自烧香罢。惟有梦相寻。惊鸟啼夜深。

(1)请结合对词的理解,谈谈“郎情秋后萧疏叶。妾心陌上悠扬蝶”妙在何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开头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两句构成鲜明的对比,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

答案: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2分)两-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五)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滚动强化练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五)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滚动强化练一、语言基础运用1.下列词语中注音的字,读音全都正......

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考点......

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第五讲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剖析:“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必考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赏......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如果说以上三......

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浅谈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题提升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 3.2.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题提升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