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补习文言文卷(一)教师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七下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七(下)补习卷之文言文阅读
(一)姓名
(一)元兵南下时,叠山先生(南宋诗人谢枋得,号叠山)率众勤王,溃散(作战失利)而遁。兵(指.元兵)至上饶,拘谢母,必欲得其子。母曰:“老妇今日当死,不合(应该)教子读书知礼仪,识得三纲五常,是以有今日患难。若不知书不知礼仪,又不识三纲五常,那得许多事!老妇愿得早死。”语言雍容..(从容不迫),无愁叹之意。主者(这里指元兵中管事的人)无如何,遂释之。
译文:元军挥兵南攻的时候,谢枋得率领众战斗勤王,战败后溃散逃逸.元军攻至上饶,抓住了谢枋得的老母,想用她抓住谢枋得.谢枋得的老母亲说:老太婆我今天应该死,我不应该教儿子读书识礼仪,知道了三纲五常的做人道理,所以才会因为儿子(抗元)遭受今日的苦难.如果我不教他读书识礼仪,他(谢枋得)就不会知道做人三纲五常的道理,也就不会那么多事(去抗元)害我被抓,所以老妇人我愿意早早赴死.“说话的时候表情雍正端容,毫无愁恨悲叹的感觉.元军主管此事的人无可奈何,只好把她放走了.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勤: ②是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谢母是如何让元兵哑口无言而辛免于难的? 说法一:谢枋得的母亲用反语相讥的方式讥讽元兵不知礼仪纲常而获救; 说法二:明为责备自己,实则讥讽元兵不懂礼仪;
说法三:谢母的崇高气节和视死如归令元兵肃然起敬,于是获免。
4、根据文中内容,可给选文拟一个标题:。选文叙述的内容表现了谢母怎样的品质?
(二)范武子杖文子①
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
④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⑤折委笄。
[注释]①范武子:晋国正卿。文子:即下文的“范文子”,是范武子的儿子。②廋辞:隐语,即谜语。廋:隐匿。③知三焉:晓得其中的几条。④父兄:指长辈。⑤委,即委貌冠,周代的一种礼帽。笄:簪子。
范文子很晚才退朝回来,武子问道:“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啊?”文子回答说:“有位秦国来的客人在朝中讲隐语,大夫中没有一个能够回答出来,我晓得其中的三条。”武子发怒说:“大夫们不是不能回答,而是出于对长辈父兄的谦让。你是个年轻的孩子,却在朝中三次抢先,掩盖他人。如果不是我在晋国,你早就遭殃了!”说着武子就用手杖打儿子,把他玄冠上的簪子都给打断了。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范 文 子 暮 退 于 朝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对()②让()③掩()④尔童子()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
4、文中“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句子,表现了范文子怎样的性格? 年轻气盛、锋芒毕露、自命不凡
5、你如何看待范文子教育儿子的做法。
②
③
(三)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⑶⑷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⑸⑹⑺⑻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⑼⑽⑾⑿⒀⒁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 ⑴
⑵
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⑴济阴:郡名。贾人:商人。⑵浮苴:水中浮草。⑶巨室:世家大族。⑷向许:刚才答应。⑸无乃: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⑹勃然:发怒的样子。⑺作色:脸变了颜色,指变成了怒色。⑻几何:多少。⑼黯然:情绪低落。⑽退:走开。⑾吕梁:地名,龙门山。⑿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⒀覆:翻,这里指翻船。⒁盍:何不。济阴郡的商人,渡河时船沉了,(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哭喊着。有个渔夫驾着船去救他,还没到他身边时,商人就急忙喊道:“我是济水边上的世家大族,你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用船把他救上陆地以后,商人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渔夫问他:“刚才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现在却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那商人马上生了气变了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一天之内能有多少收入呢?而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金子,还觉得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个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触礁又翻了,而这时那位渔夫也在那里。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呢?”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站在那里看着那条翻了的船往下沉,终于(船)沉了下去。简析: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看来,“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然而,渔夫也做得太绝,他不应该见死不救的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至()②号()③予()
2、选出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的划着船去救他] B、我济上之巨室也。[被我救上岸的人很多都是大户人家] C、渔者载而升诸陆。[渔夫把他拉上船后,就自己跑上岸去] D、立而观之,遂没。[站在岸上观看(的人),也慢慢地被水淹没]
3、按要求填空。
①与“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
②与“舟薄于石又覆”相呼应的语句是。③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④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
4、选出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一项()。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不了没项之灾的事。B、本文揭露了商人奸狡巨商,许人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的故事,批判了渔夫的惟利是图、乘人之危。
D、本文写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贾人许金能酬,说话算数;渔者财迷心窍,乘人之危。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商人是个怎样的人?
6、这则寓言意在告诫人们什么?
练习:
(一)陶侃惜谷①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⑤⑥⑦⑧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字士行,东晋人,曾任县吏、督邮、太守、大将军等职。②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③云:说。④聊:随便。⑤贼:损害,伤害。⑥执:抓起来。⑦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副业肯下苦力。⑧给:富裕。陶侃曾经外出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垦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
②
③
④
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湛氏截发换得酒肴,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终于备得一桌“精食”。次日,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陶侃也倾心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陶侃独请行,“众咸服其义”。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份,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
1、解词。①持()②鞭()③田()
2、划节奏:是 以 百 姓 勤 于 农 植
3、翻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4、本文表现陶侃怎样的政治主张?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二)起之为将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⑥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⑦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注释]①起:吴起,军事家。②设席:铺设柔软的垫褥。③裹:背。④赢粮:多余的粮食。⑤病疽:害着恶性的毒疮。⑥吮:用嘴吸。⑦不旋踵:脚跑不向后转,即奋勇冲杀。
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吴起作为一个将领,他的饮食与衣着,全都跟士卒中最下级的相同。晚上睡觉的地方,不加铺盖,行军的时候,不骑马乘车,亲自背粮食,一切都跟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中有长毒疮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了这个消息,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旁人不解的问:“你的儿子,只是一个兵卒,而贵为上将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溃疮的脓汁,你为何反而哭起来了呢?”那名士兵的母亲解释说:“这个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往年吴公也曾为我的孩子的父亲吸过脓疮,孩子父亲为报答他恩德,在战场上,格外卖力杀敌,死在敌人手里。而今,吴公又为他的儿子吸吮脓疮,我不知道这孩子又会为他卖命战死在哪里了。因此我要哭出来了。”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①为将()②起为吮之()③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②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知死所矣,是以哭之。
3、“卒母闻而哭之”,这是什么原因?
4、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
附精美作文:以“成长的脚印”为话题或题目作文。
①
②
③
④
⑤
2012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2)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叱咤风云(zhà) 俯瞰(kǎn) 解剖(pōu ) 睥睨(pì ) B、妇孺皆知(rú) 戏谑(nuâ) 高亢(kàng) 哂笑(shěn) C......
初三补习第二周练级卷一、默写1.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4.,往来翕忽。(《小石潭记》)5.......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试卷一答案解析试卷一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
七上新版语文试题卷一答案一、1.B2.A3.D4.C5---7略8.(1)王丽把图书馆的书弄脏了。(2)刘老师,很抱歉,下次我一定注意!9.(2分)(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10.译句略 11.(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尊......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语文卷(一) 写景抒情散文第I卷(选择题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处暑(chǔ) 气氛(fēn) 巨擘(bò) 力能扛鼎(gāng)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