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_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表达与应用、名著阅读(每题3分,共30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 ▲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 B.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 C.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 D.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纪委在查处杨达才、刘铁男等一批贪腐高官的同时,积极拓宽反腐渠道,搭建了网络反腐举报平台,这一举措激发了民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热情。
B.当前,全国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道德银行、评选孝子孝女和精神文明标兵、举办邻里节等形式,大大加强了居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C.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囊括了绝大多数国内外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最新发现的从未对外公布的珍贵史料。
D.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我国重大的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相继出台。
3.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敢问您高龄?”。..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
②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
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 ④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 ⑤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 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闻者彰 彰:清楚 .B.吾向之未始游 向:向往 .C.为寒所勒 勒:束缚,压制 .D.余拏一小舟 拏:牵引 .6.下列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不知东方之既白 .B.凌万顷之茫然 .C.驾一叶之扁舟 .D.皆在衽席之下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师郯子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始指异之 .D.自远而至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渺渺兮予怀 C.客有吹洞箫者 D.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9.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可卿死后,尤氏这时却偏偏卧病在床,不能料理家事,宝玉向贾政推荐凤姐协理宁国府。王夫人还有些担心,王熙凤则十分喜欢。
B.元妃省亲时,石牌坊上写着“省亲别墅”四个大字,元妃命换了“天仙宝境”四字。稍后元妃赐正楼曰“大观楼”,园名赐“大观园”。
C.宝玉和黛玉争吵,说“亲不间疏,先不僭后”,意思是他和黛玉是姑舅姊妹,宝钗是姨姊妹,宝钗比黛玉疏。宝钗是后来的,黛玉在先。
D.宝玉请莺儿打络子,莺儿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还建议用金线配着黑珍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10.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稻香村,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B.贾探春劝宝玉:“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C.贾母叫贾珍点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南柯梦》,贾母很高兴。第三本是《满床笏》,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D.《红楼梦》中,两次写到黛玉葬花:第一次林黛玉葬花时,与贾宝玉共读《会真记》,表达对爱情的渴望;第二次林黛玉葬花时,以《葬花词》表达心中的悲苦。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11~14题。(13分)
孙君小传 [清]秦湘业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
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
①诸侯上客。然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
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迨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
注:①方驾:比肩,媲美。②僦屋:租赁房屋。③颉颃:原指鸟上下翻飞,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窃慕效之几方驾 窃:私下 .B.予权浙江运使 权:谋划 .C.余齿少君十余岁 齿:年龄 .D.迨君身后求遗稿 迨:等到 .12.下列对选文所涉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排行的序位之一,表示排行第四或最小的。文中“君其季”指孙君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一个。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而太学、国子监则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C.秋闱:即乡试。明清科举三级考试中最低级别的考试,因其于每年秋天考试而得名,考取的称“举人”。
D.弱冠: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以示成人,但因其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
▲ 14.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5)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6)▲,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7)▲,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8)▲,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想起丝瓜 柯平
①儿子从乡下外婆家回来,小手中有一熟悉花朵,花分五瓣,其色金黄,我一看就知道是丝瓜花。这得力于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获得的农艺经验,那时我们宿舍门前即有一足有半个篮球场大的瓜棚。江南初夏时分,丝瓜从棚顶铺天盖地垂下来,大者长二三尺,小者尺许。有位同学因个子奇瘦奇高,又爱吃丝瓜,一个“丝瓜精”的雅号自然非他莫属。这位仁兄后来发迹,一直混到西南某省人事厅厅长的高位,成为母校的骄傲。这当然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靠吃丝瓜吃出来的,如果吃丝瓜能吃出一位厅长局长,那市场上的丝瓜绝非如眼下区区几元一斤就能买到。就算不说贵如金玉,至少比外形与它相似的河鳗黄鳝之类起码也是不遑多让吧。
②在庞大的蔬菜家族中,我想除了山药,丝瓜的身子可以说是最长的了。它因也是外籍中国菜,故又称为蛮瓜。二月下种,六月上市,江南江北皆有栽种,一般用于炒食与作羹,以其色碧绿,其味嫩爽,其价低廉为人所喜食。但古代的情况可能与现在有些差别,从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诗来看,当年送朋友无花果,对方回赠几条丝瓜,喜出望外,写诗答谢云“翠笼珍果望还赊,报我眞应愧木瓜。采掇恐沾秋径湿,传看不觉夜灯斜。饱知实德非虚语,脱尽浮华是大家。异物清诗两奇绝,渴心何必建溪茶。”诗写得极好不说,称丝瓜为珍果,又用汉乐府典比作琼瑶,又灯下全家传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估计这玩意在当初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因有此激动。另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他生平所见过的丝瓜竟有长达四尺的,如果此言不诬,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身高,足够吓人的了。
③在写作黄瓜一文时,我其实已经写到了丝瓜,记得在文中我将它们比作一对相声演员,如果黄瓜喻牛群,丝瓜自然就是冯巩了。这倒也算不上是我的个人发明,在民间的谚语俗语里,其实早有不少有关它的生动比喻,如形容某人脸长为“丝瓜脸”,候人不至称“头颈望得
请以“底色”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
高 一 语 文 答 案
1. B(第一空所说的交往是君子之交,因此应填志趣相投,情投意合是合适男女之爱。第二处空格所填词说的是作画,清新:1.清爽新鲜; 2.清美新颖“清澈”的适用对象是河水。清澈:形容清而透明,澈:透明了。因此应该用“清新”。第三处空格说的是写文章,此起彼伏:指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这边起来,那边伏倒,这边伏倒,那边起来。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用来表示频繁地出现或产生。该成语不适合语境。跌宕起伏:跌宕形容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起伏形容不断变化的样子。)
2.A(B项,搭配不当,“加强”应改为“提高”。C项,不合逻辑,“囊括”与“绝大多数”矛盾。D项,语序不当,“重大的”和“一系列”应对调。)3.D(“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
4.A(③句“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紧承前面一句内容。⑥“这”指③句内容,但表示转折,转而写永和九年暮春之初那天的意义,先整体从时间的角度写,后面应跟①④,然后再从作家的角度写,后应跟②,⑤承句讲,“„„转眼没有了踪影”,“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5.B(向:先前)
6.A(A项,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补全音节。D项,结构助词“的”。)7.D(形容词作名词,远处。其余为意动用法。)8.B(谓语前置。其余三项为定语后置。)
9.C(A项,宝玉向贾珍推荐凤姐协理宁国府。B项,石牌坊上写着“天仙宝境”四个大字,元妃命换了“省亲别墅”四字。D项,宝钗建议打络子并给出参考意见。)
10.D(A项,探春住了秋爽斋,李氏住了稻香村。B项,史湘云劝宝玉。C项,第二本是《满床笏》,第三本是《南柯梦》。)11.B(权:暂代官职,执掌。)12.C(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13.译文: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高才,1分;定语句式“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1分;类,1分;工,1分;“弗之善”,1分)
14.年青(少年)时心高气傲(对应制诗不以为然),率性而为(厌举子业,入学也不以乡试
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际,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16.第一句“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饮”字;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写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点出了冬天的天气。(每点2分)
17.①仕途失意的悲愤;②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③漂泊无依的愁苦;④疾病缠身的痛苦。(每点1分)
18.(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故不积跬步(4)孰能无惑(5)术业有专攻(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舳舻千里(8)寄蜉蝣于天地
19.内容上,写儿子从乡下带来了一熟悉花朵丝瓜花(1分),交代了文章写作的缘起(1分),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1分)结构上,呼应标题(1分),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对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趣闻往事的回忆作铺垫。(2分)
20.①食用价值;②药用功能;③洗涤利器(生活工具);④比喻借代作用(语言修辞功能)。(1点1分)
21.与前文现在丝瓜价格低廉做对比,(2分)突出古代丝瓜因数量稀少而价值不菲;(1分)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增添文章的语言美。(1分)
22.①丝瓜牵连着作者的青春少年时光,同窗友情,寄予着作者的美好怀念之情;②丝瓜江南江北皆有栽种,虽然普通,却用途广泛,表达作者对它平凡而又伟大的赞美;③丝瓜使作者重温母爱亲情的温暖,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思念之情。(每点2分)23.作文略。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搭讪(shàn) 瘐毙(yǔ) 打烊(yàng) 油腻(nì) .... B.寒伧(Chen) 蹩进(Bì) 丛冢(zǒng)......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
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袅袅(niǎo) 浣妆(wàn) 璀......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6.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每小题的最佳答案) 1.“先看病后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