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永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_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8:33: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对永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发展永德县域经济的思考

壮大县域经济,是“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的领域、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区域分割、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已被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所替代,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县域经济也正面临着事关发展方向的选择。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本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经济之路,提升并创新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有效途径。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份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反映的是每个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2、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

3、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

性。

4、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5、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接受市场的洗礼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臵,获取竞争优势。

6、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7、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县域经济曾一度非常活跃,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是,在体制转轨和买方市场条件下,相当一部分县的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县域经济面临的困难也愈来愈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全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永德发展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

1、气候优势。永德自然方位,处云贵高原西部,滇西纵谷及怒山山脉南端,怒江江中山急拐弯东岸;行政方位,为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是临沧市8县之一。县境东北与云县、风庆、昌宁毗邻,东南与耿马县隔河相望,西同镇康县山水相依,西北与施甸、龙陵两县以勐波落河、怒江为界,总面积3208平方公里,位居全市第3位。县境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突出,垂直分布有北热、南亚热、中亚热、北亚热、暖温、中温、寒温等七个气候类型,自然形成了永德十分典型的立体农业。

2、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有流程5公里以上河流84条,总长800余公里,每平方公里有河流0.25公里,水资源总量18.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58万千瓦,待开发者占99%。地下矿藏有煤、锡、锑、铅、锌、铜、铁、金、银、汞、硫磺、石膏、大理石等,已探明小石城、户乃两地褐煤储量2000万吨。地上物种众多,已知高等植物3000余种,有三叶橡胶、冷杉、蒲葵、雪莲、红豆杉等,尤以野生南药诃子独占鳌头,其资源、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今森林覆盖率为38.6%,活立木蓄积量为524.5万立方米。境内有方圆23万亩省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被世人称之为南亚热带天然动植物园,其现存野生动物有孟加拉虎、金钱豹、长臂猿、金丝猴、苏门铃、鳄蜥、绿孔雀等千余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有30余种。

3、县地岩溶山地过半,伏流暗河、悬崖洞窟、温泉热水、古树名竹布于各地,堪称资源荟萃。已知地下石窟百余处,出露温泉16处,土林、地下彩虹、万丈岩瀑布、怒江峡谷、雪山林海等,则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4、境内有热区资源面积计130.39万亩,产有粮食、蔗糖、橡胶、热带水果、茶叶、畜牧、紫胶、南药柯子、药材等,是理想的产业发展之地。

5、永德社会稳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具备较好投资开发环境。县乡村等级公路网络已建成,地到县公路建成油路,经济主干线户乃至勐底建成油路二级公路,县乡公路建成弹石路,117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对外通讯与全国联网,实现光纤电缆传输及程控电话通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中学13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小学280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乡设有卫生院,医疗保健设施日趋完善。

6、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永德县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有志来投资开发者创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二)劣势

1、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由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素质差、技能低,绝大多数都不具备专业技能,造成接受新的脱贫致富知识能力、技能经验差,缺乏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多只凭着传统的简单经验去耕作土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数也没有掌握技能和技术,而现代的非农业部门对劳动者的要求较高,因此,劳动力素质低导致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新兴产业。

2、基础设施滞后,科技力量薄弱,人才和技术短缺。基础设施条件差,使县域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同时,由于县域的信息不灵、科技基础差,不能为科技人员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难以吸引人才,也导致了科技创新难,经济缺少科技依托。县域科技力量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三、永德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永德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结构调整中,走出了一条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之路。至2003年底,全县有3镇9乡,116个村委会、两个社区,1634个村民小组,一个国营农场;县域人口33.16 万人,人均纯收入967元,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8亿元,比“八五”末的1.06亿元增长38%;2003年,全县共完成GDP6.56亿元,增幅达8.7%,为实施“十五”计划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县域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永德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制糖、水电、制茶、建材、冶金、矿产品加工、橡胶产品初加工、生物食品加工等工业体系,县内有上属企业8户,规模以上工业6户。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县域人均创造和拥有财富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4.15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632亿元。全县财产保险收入440万元,赔偿支出216万元;县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全县县域人口中,农业人口占92%。农村居民的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农村这种较低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表明,农村消费需求有着增长的巨大空间。2003年,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1.1万吨,下降2.4%。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为66.84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6.02万亩,粮经比重为72∶28。猪牛羊肉产量13664吨。

在看到永德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比较,永德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规模、人均财政收入、产业结构、民间资本拥有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等,与全国、全省、全区县域平均水平有着较大差距。

一是县域单位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区位臵靠后。2003年,全区8个县中,地方GDP比位居第五,与全区发达县距离尚远。

二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比较落后。2003年,全区县域三次产业比重为39:31:30,永德县域三次产业比重为44.6:32.5:22.9,仍为比较落后的产业结构。

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民间资本的人均拥有量比较低。2003年,全区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2亿元,永德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531亿元,仅占7%,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为贫困人口的标准衡量,2003年,永德农民人均收入967元,每人每天收入为0.3美元左右,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下。

四是永德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农民人均纯收最高的德党镇为1622元,最低的乌木龙乡为627元,高低相差近1000元。

五是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不高,发展活力有待增强。近年来,永德县域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县域基本竞争力不强,最明显地表现为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不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为主,内生机制不健全。

六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虽然永德县域财政实力有了较大增强,但仍存在财政收支紧张状况,多数政府机构运转和财供人员的资金供应要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不少乡镇存在着负债问题,有的已存在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

挥,也必将影响永德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永德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优势和市场分工要求,进行总体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及部门发展规划。要围绕促进特色经济发展拟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农产品种植向适合生长的地区集中,鼓励“一村一品”乃至“一乡一品”地发展专业化生产,鼓励农户专攻一业,其生存需要可通过商品性消费解决,鼓励科技创新和推广,依靠科技提高经济效益。总之,要大力营造有利于特色经济发展的环境,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对当地人文历史和现在经济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从长远考虑进行生产布局规划和发展规划。

(二)实施好退耕还林(草)工程。

退耕还林(草)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项目工程的实施,部分农民已经从中得到实惠,退一亩地补贴100公斤粮20元钱的优厚待遇,使他们偿到了甜头。因此,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实施好退耕还林(草)项目工程。确保退得下,保得住。退一片活一片。另外,要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对退耕还林(草)的认识,不但要看见当前利益,更重要的要着眼于长远利益。

(三)积极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开拓新兴服务业。

针对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现状及其引发的突出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要从增加二、三产业比例入手,积极开拓适合当地的新型工业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项目。另外,加快建立绿色食品工业体系,创名牌,出精品,抓特色,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同时努力开拓

和扩展新兴服务业,培育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农牧林并举,种植、养殖、加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和产业联动,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形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以解放思想为切入点,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从政策上、体制上保护、支持和鼓励,帮助多种形式的民营经济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大对乡镇企业的鼓励和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放心在当地扎根、创业、发展,拉动投融资需求。要着眼将来,筛选产品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强的重点企业,从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等多方面给予特殊的倾斜,培育县域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联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带动发展县域经济。

(五)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农业内部种植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种植向粮、经、草、特多元经济结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农村就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它对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农村经济发展积累资金、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全国乡镇企业比较发达地区来看,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劳动力走进乡镇企业,使

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并用发展二、三产业积累的资金“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使农业也成为一种有效益的产业。

(六)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要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一批贯通城乡、辐射面广、吸引力强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针对农村一些地方的群众存在的怕出门、怕求人的封闭观念和小富即安、见好就收的小农经济思想,要注重教育干部群众增强市场意识,敢于求发展,要能走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把自己的特色做优、做大,增强特色经济的竞争能力。要依托加工企业、销售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合同农业”和“订单农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盯住区内外大市场大城市的需求,打好品牌,走特色之路。

(七)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新一轮扶贫工作首先要从扶“智”的角度出发,以改已往给钱给物的扶持办法,给钱给物只是解决了眼前困难,没有考虑到长远利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一轮扶贫应从开发农户的智能和潜力上下功夫,使每户都能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科学技术,使他们完全从贫困的苦海中脱离出来,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还要更进一步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对那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要实行整体搬迁,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极端贫困的人口彻底摆脱贫困。这是彻底解决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

(八)加强领导,落实措施。

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于各地政府重视和抓好经济建设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环环相连、层

层贯彻,县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贯彻落实工作,无论什么样的目标和战略对策都将失去实际意义。所以,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建立领导责任制,按照规划目标进行政绩考核,必须把有关对策措施落到实处。不能以领导任期而改变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一任接着一任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实施,贯彻落实,为县域经济健康、快速、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我是1998年底调临西镇工作的,先后分管乡镇企业、招商兴市和财税工作。下面将自己对临西镇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向领导做一......

对徐家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

对徐家店镇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徐家店镇党委蒋新政一、基本情况徐家店镇是海阳的北大门,西临莱阳,东与栖霞市接壤。全镇总面积154.7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总人口5.4万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

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

谈镇域经济发展

抢抓有利机遇,快速推进镇域经济的发展枫林镇党委书记、镇长 欧阳才华枫林镇地处鄂赣交界,316省道、五九铁路、杭瑞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被称为鄂东南的“东大门”。近......

下载对永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永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