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儿童诗两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9儿童诗两首”。
课题:
9、儿童诗两首
一、教学内容
9、儿童诗两首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儿童诗,学生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试写儿童诗。
五、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儿童诗。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
(二)探究新知
一、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
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
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
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
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
白条’。”„„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三)课堂小结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
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四)作业布置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七、板书设计
《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美好街头阅读的溪边钓鱼
愿望江上戏水
丰富的想象快乐童年
八、课后反思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9 儿童诗两首教材分析:人教版课标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
9、儿童诗两首教材简析:五下第二单元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
9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读读记记“花苞”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像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9、儿童诗两首科目:语文执笔人:张延宁姓名:累计课时: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