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让一年级的孩子爱上朗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爱的朗读关于孩子的”。
让一年级的孩子爱上“朗读”
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焦月萍
【写在前面的话】 一次坐车的路上,听到一位教授高年级的老师说,现在班上有些学生连课文都读不正确、通顺„„这时候教授低年级的我便断然地将责任领受:如果老师在教低年级时,注重孩子朗读习惯地培养和朗读水平地提高,到了中高年级便不会出现这样好笑、“愚蠢”的事儿了。于是,在平常的工作中,我暗自使劲。在上周的常态课教学中,虞校听了我的课,欣然地肯定我班的朗读水平甚至达到了有些二、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我心里很开心,但是,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因为只有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一、再度思考——为什么要让孩子朗读
我想:不管做什么事,只有自己意识到了其事的重要性,才会一如既往、坚持到底地做下去。
现在我们天天跟孩子上语文课,那语文课到底是干什么的?让我们再来重温于永正老师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主要是为了学习语言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的。规范的书面语言是怎么学来的?是读来的。语文能力是老师讲出来的吗?不是。如果讲能讲出能力来,那教学这件事不就太简单了吗?
仔细分析这段话,感觉于老讲的是多么的质朴深远——阅读能力是孩子们自己读出来的。记得徐世荣先生也对朗读教学的意义做过阐述,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本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所以有人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的确,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才有了跳跃着的生命,才能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慢慢内化成自己有序的语言。
二、回首往事——引领孩子走上愉悦的朗读之路
现在,听着孩子们入情入境地朗读,心里感到很开心,但是自己的目标自己了解。只有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越做越好。
1、每个早读课亲临现场
现在想来,一年级的孩子从什么都不会到学会拼音到能一本正经的朗读了!尽管他们的进步很大,但是在早读课上,让学生跟着语感还没有稳定形成的小班长朗读,心里很放不下心来。
所以一年级上学期的每天早读课,我都亲临现场,从提醒孩子们的声调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领读,深情并茂,抑扬顿挫,手舞足蹈。
读《家》时,我用自己的手势和温和的声音带领孩子们游览一个又一个幸福而又温暖的家;读《看菊花》时,我用自己的动作和刚劲的声音让孩子体验菊花的勇敢;读《大海》时,我用轻柔的声音和笑眯眯的样子让孩子们见识了大海的静谧和宽厚„„
每一段朗读都是一路特殊的旅程,孩子们从刚开始地声调不准,到竭尽全力地注意,从面无表情地朗读逐渐变得投入、认真,我为孩子们的进步感到高兴。
尽管自己的作业还要抽别的时间批阅,但是我觉得这段时间的付出非常值得,因为孩子们的朗读只有重视在最前头,给到孩子们最好的榜样示范,才能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激发起孩子最大的朗读兴趣。
2、每节语文课必写小黑板
因为乡下的条件有限,不可能每节课都将重点文字打在屏幕上,让孩子们正襟危坐、认
1真朗读。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之甚短,如果老师因为偷懒而不顾孩子的心里感受,只顾大部队的朗读响亮、准确,而没有教给孩子们具体的朗读方法,指引孩子们看好文字读书,很可能就会出现古代故事中“滥竽充数”的现象。
而老师将重点文字写在小黑板上圈圈点点,或是将短的文章写下让孩子们亲眼瞧见,或是将课文中的长句子写下来并亲自给孩子们画上节奏,我想: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地指引和良好习惯地培养。
刚开始我班有些后进生读书也真是费劲,他们经常将词语读错、句子读破,或是朗读长句子不知如何是好,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相信铁杵能磨成针,他们的朗读会越来越好。上课时,孩子们的小眼睛看着黑板,沉定心思地朗读,有一丝的马虎休想逃得了我的“火眼金睛”。在我的严格要求和管理下,在我的一板一眼的规范和教学中,孩子们对于朗读不断严谨,朗读时多字少字、或是读错的现象也逐渐减少。
3、每节课必先看老师朗读
现在我每上一节语文课,在进行完有趣的导入后,我都让学生坐端正,眼睛看着我、耳朵认真听我朗读。这一招是跟于永正老师学的。
记得有一位美国语言学家研究发现:人们谈话,35%的内容是靠单纯语言表达,65%是靠伴随语言(主要指面部表情及手势等动作)表达。可见,讲话者的伴随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讲话如此,朗读当然也不例外。还有一位名叫艾伯特·梅拉别恩的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的面部表情。这位研究者则从听者(学生)这个角度,道出了伴随语言的重要作用。
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只有有表情地朗读(包括适当加点手势等动作——这一点对于低中年级儿童尤为重要),才能充分地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只也有“看老师读”——耳听老师读的声音,眼观老师读的表情和形体动作,才能充分获取老师所传出的信息,深刻地感知课文。光听不看,就会大打折扣。
在班上我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眼睛睁大看着我,觉得很奇怪。可是现在当我入情入境地朗读完之后,孩子们一个个眉开眼笑,拼命地鼓掌表演。我知道那是因为在他们的生命旅途中,抑或是有了别样的体验和感受而兴奋不已,抑或是被老师投入激情地表演深深感动„„
现在,当我漫步在孩子们朗读声中,我发现了好多的孩子正摇头晃脑、面带表情、小眼发光,如果说是我想通过范读要给孩子带来些许变化的话,在孩子们的身上我却感受到了灵动的力量和投入的带劲。
三、提高教艺——让学习和研究在课堂上开“花”
一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只有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时间,精心设计才能让孩子们燃气朗读的激情。
[案例一]抓住重点形象感知
——《骑牛比赛》教学札记
上完这节课,感觉孩子的朗读非常带劲、到位,我知道那是因为我抓住了重点,运用了多种方法给了孩子生动的感受,所以孩子们的体验非常到位。
师:刚才你们通过努力拿到了去南美洲观看骑牛比赛的门票。下面比赛就要开始了,老师要看一看谁看得最认真?朗读课文第二段最认真、最投入?
(孩子们投入到再次感受和体会课文的意境中。)
师:谁来说说你看完比赛的感觉?
周楚轶:我感觉骑牛比赛太精彩了,而那公牛真的太疯狂了!
师:说得真好!看看第二段中有哪些词是描写公牛的?
(学生很快找出野性大发、疯狂地上下蹦跳)
师:同学们,在电视上我们可能也看到过斗牛比赛,那些牛如何疯狂?如何野性大发?王旭:他们一看到红布,就拼命地冲过去,速度非常快,像箭一样。
陈欣妍:公牛的角特厉害,还会把小孩顶死。
„„„„(孩子们一个个紧张地、皱着眉头说道。)
师:是的!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公牛的疯狂、野性大发吗?
(孩子们摇头晃脑,声音激昂地读起来。)„„„„
师:尽管公牛如此疯狂,但是有一位骑手的表现确是令人惊讶。他是谁?瞧!他来了!
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这幅图,说一说,在比赛现场你都看到什么了?
薛沩琪:公牛拼命的上下蹦跳,想把骑手甩出去,但是骑手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师(插嘴):对!观察仔细,想象丰富!这位骑手就像涂了胶水一样牢牢粘在牛背上。吉宇航:我看到牛的尾巴扬在空中,正在拼命发威,想把骑手甩下去,但是并没有成功。田梦瑶:你看!牛屁股后面的尘土都飘起来了,可见这头牛真的发怒了。
师:是的!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但是骑手孩子牢牢地骑在牛背上,你们知道这就叫什么吗?
(有的孩子看着老师眼睛看向了小黑板,快要用粉笔圈出“技艺高超”了,便歇斯底里地叫道:技艺高超)
师:孩子们,光这样吵闹是没有意思的。你能通过投入地朗读再次展现骑手的技艺高超吗?那才叫真的本事!
(孩子们好像个个憋得慌,好不容易找到了宣泄的场所了,便什么都不管地带劲地读起来)
【教后感想】一年级是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开始,词语的教学是开启孩子们思维和遐想的大门。新课标中也指出:在低年级就要重视字、词、句、篇等语言的积累。而我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画面描述、通过看图发挥想象等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公牛的特点、深切地理解感受了“技艺高超”的意思。这样通过抓住重点进行引领,孩子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就轻松得多。孩子们通过努力感受到了课文的境,体会到了课文的情,还愁孩子们读不好课文吗?
[案例二]进入情境深切感受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札记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老百姓对于毛主席的深深感激之情,从而感受毛主席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的伟大胸怀。而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沙洲坝人民在饮水方面遭遇的严重困难,并发自内心地感激毛主席?我想:只要在课文“抑”的方面大肆渲染,才能更加显现出毛主席的高贵品质。
师:看到“沙洲坝”的“沙”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朱晨旺:那里到处都是黄沙,人们都睁不开眼来。
陈欣妍赶紧补充:就跟沙漠里一样,非常地干燥。
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起了简笔画:是的!这儿气候干燥,土地都一块一块干裂,空中沙土飞扬。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在饮水方面会遇到哪些困难?
孩子们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了大胆地想象,有的说:“水源很难找。”有的说:“人们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喝,非常的劳累。”有的说:“要翻越好几座大山才能挑到水喝。”——我都给予了学生们很大的肯定。
这时候,我拿出了上网查找的描写葛洲坝人们用水困难的故事,播放了一段和故事意境差不多的悲情音乐。我动情地朗读起来,当读到“毛泽东和杨家兴来到池塘边,只见村边连着几口池塘,有的妇女在浣洗衣服,有的挎着菜篮在洗菜,有的在涮马桶„„”这段时,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苦难经历,这时候我仿佛也变成了在沙洲坝那儿生活的苦难的人,我的声
音哽咽起来,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这时候我仿佛也感受了孩子们的紧张„„
故事朗读完了,孩子抱以热烈的掌声,他们现在可能还没有这样的痛苦经历,但是今天我在课堂上的流泪一定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给予他们心灵一次很大的洗涤,他们或许也有些感受到了沙洲坝人民生活的困苦。
当下面我让孩子们读一读文中是如何描写的时候,陈雪玲同学清脆的朗读给了听课老师一次很大的享受,让人欣喜的是她能将文中的重点词进行深同感受地朗读了。
[教后感想]很庆幸自己曾拜读过李吉林老师的《小学语文的情境教育》,她的书中就有这样的观点——“只有先老师自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才能深切地打动孩子”。在这节课上,我通过画简笔画、音乐渲染、激发想象等方式让孩子进入故事情境,我想: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我的情感投入给了孩子们有力的支撑,当孩子们有了对于课文深切的感受,并且拨动了孩子内心情感的琴弦,孩子们一定很乐意地投入朗读。
四、整本阅读——让孩子从心底里爱上朗读
新课标中指出:“要鼓励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并且要读整本的书。”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
现在通过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坚持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快读完5本课外读本了。《日有所诵》天天坚持,不过形式已由老师的领读换成了陈欣妍领读;学校发的《中华诵》我们已经朗读、背诵大半;通过每天中午的半小时课外阅读时间,我已经帮孩子们朗读了3本孙幼军的童话小说。
通过我和孩子们的不断努力和坚持,孩子们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上星期五我帮后进生张帆读书,瞧!反映灵敏。外地子女小陈慧每天回家一写完作业便投入课外书的朗读,哈!她现在朗读起来可以迷倒一大片。那个在我每次朗读课外书总是用铅笔头点的飞快的呆呆的罗宇翔现在朗读速度已经不慢。
【结语】现在班上的大部分孩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感,早读课我交给了班长领读,我再也不要像以前那样亲力而为。现在我心中的目标就是带领孩子多读一些课外书,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感染孩子,让孩子们模仿、逐渐养成习惯。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孩子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让孩子爱上幼儿园让孩子爱上幼儿园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有些小儿不愿意入托,总......
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张婷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孩子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可以提高孩子......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讲一讲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由于女儿才上三年级,也不是特别优秀,所以成功的经验没多少,失败的教训却已颇有一些。现在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
让孩子爱上读书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三四年级是孩子分化的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孩子的试卷上不再是皆大欢喜的百分。而儿童阅读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四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
让孩子爱上传统节日赣榆县宋庄镇中心小学 222144 刘入侠【内容摘要】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