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割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措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焊割典型事故案例”。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措施
一般直流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为55~90伏,交流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为60~80伏,而工作电压仅为25~40伏。因而,我们都会认为电焊机的安全用电仅仅只要注意焊机的输入电压,而二次回路的安全用电和防范往往会认为电压较低,比较安全,容易疏忽。其实,在各类事故统计中,电焊机的二次线触电事故经常发生。
事故教训1:2000年7月22日,在平果铝业公司公司承担碳素部分检查作业的四川冶建公司攀枝花工程处发生一起电焊机二次线触电死亡事故。据现场作业人员陈述及现场勘察,当时凌晨4时,该工程处承担了对碳素厂软水站给水管进行更换的检修任务,现场作业人员在图简单方便的心理作用下,直接用电焊切割给水管(当时,给水管内仍有余水),在切割到水管的1/3时,该作业焊工绝缘手套及身体部分部位都被给水管流出的水浸湿或汗湿,正当换焊条时,发生触电事故。通过分析,该事故是由于焊工在更换焊条时,手或身体的部位触及到焊钳的带电部分,而斜架在给水管上的铝合金斜梯,底端倒绝缘胶皮没有,焊工的双膝顶住梯子(尸检发生双膝明显的电击痕迹),这样形成了从焊钳上的电流流经该焊工人体、双膝、铝合金梯子接入地,造成了此次事故的发生。以上事故案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剧,给我们很深刻的启发。
事故教训2:而中国铝业某分公司,2002年6月17日,一名已经内退的老焊工在进入圆转窑中检修施焊时,由于在铁容器内施焊,而且天气炎热,操作工全身汗湿,绝缘鞋有损坏,进入容器内刚抓起焊机焊把,造成触电事故,因抢救无效,该焊工因触电死亡。
其它事故案例:
实例1:焊工擅自接通焊机电源,遭电击 ⑴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焊接,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闸盒,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胶皮去掉,分别接在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接零线在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酿成触电死亡事故。
⑶主要预防措施
焊接设备接线必须由电工进行,焊工不得擅自进行。实例2:要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遭电击 ⑴事故经过
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②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③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抢救无效。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 船舱内焊接时,要设通风装置,使空气对流。②在船舱内作业人员脚下垫绝缘胶垫。
③舱内工作时要设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实例3:接线板烧损,焊机外壳带电,造成事故 ⑴事故经过
某厂点焊工甲和乙进行铁壳点焊时,发现焊机一段引线圈已断,电工只找了一段软线交乙自己更换。乙换线时,发现一次线接线板螺栓松动,使用板手拧紧(此时甲不在现场),然后试焊几下就离开现场,甲返回后不了解情况,便开始点焊,只焊了一下就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工人丙立即拉闸,但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因接线板烧损,线圈与焊机外壳相碰,因而引起短路。②焊机外壳未接地。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应由电工进行设备维修。②焊接设备应保护接地。
实例4:焊工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触电身亡 ⑴事故经过
上海某机械厂结构车间,用数台焊机对产品机座进行焊接,当一名焊工右手合电闸、左手扶焊机时的一瞬间,随即大叫一声,倒在地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电焊机机壳带电。
②焊工未戴绝缘手套及穿绝缘鞋。③焊机接地失灵。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工作前应检查设备绝缘层有无破损,接地是否良好。②焊工应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③推、拉电源闸刀时,要戴绝缘手套,动作要快,站在侧面。实例5:焊工在容器内焊接,借用氧气置换引起火灾 ⑴事故经过
某农药厂机修焊工进入直径1m、高2m的繁殖锅内焊接挡板,未装排烟设备,而用氧气吹锅内烟气,使烟气消失。当焊工再次进入锅内焊接作业时,只听“轰”的一声,该焊工烧伤面积达88%,三度烧伤占60%,抢救7天后死亡。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用氧气作通风气源严重违章 ②进入容器内焊接未设通风装置。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进入容器内焊接应设通风装置。②通风气源应该是压缩空气。实例6:氧气瓶的减压器着火烧毁 ⑴事故经过
某建筑队气焊工在施焊时,使用漏气的焊炬,焊工的手心被调节轮处冒出的火炬苗烧伤起泡,涂上了獾油,还继续焊活,施焊过程中又一次发生回火,氧气胶管爆炸,减压器着火并烧毁,关闭氧气瓶阀
门时,氧气瓶上半截已烫手,非常危险。①漏气的焊炬容易发生回火。
②在调节氧气压力时,氧气瓶阀和减压器沾上油脂,发生回火,在压缩纯氧强烈氧化作用下引起剧烈燃烧。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气焊前应检查焊炬是否良好,发现漏气严禁使用,待修复后再继续施焊。
②不能用带有油脂的手套去开启氧气瓶阀和减压器。实例7:动火场地不符合要求,引燃大火 ⑴事故经过
某船厂焊工顾某向驻船消防员申请动火,消防员未到现场就批准动火。顾某气割爆丝后,船底的油污遇火花飞溅,引燃熊熊大火。在场人员用水和灭火机扑救不成,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的事故。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消防员失职,盲目审批。②动火部位下方有油污。③现场人员灭火知识缺乏。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消防员接申请动火报告后,要深入现场察看,确认安全才能下发动火证。
②要清除动火部位下方的油污。③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学习。实例8:脱附罐作焊机接地极造成事故
⑴事故经过
某厂的焊工,选用新安装的脱附罐作接地极(罐内有两吨多活性碳)。电焊时由于导线连接处的局部加热,引燃了罐内的活性碳,结果将两吨多的活性碳全部烧光。
⑵主要原因分析
由于焊接电流产生的电阻热和引弧时产生的电火花局部加热活性碳引起着火。
⑶主要预防措施
严禁利用金属物搭接起来作为焊接回路的导体。实例9: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⑴事故经过
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某单位一装运硫酸的罐体底部漏酸,补焊时,将罐底朝上,人孔朝下放在地面上,当焊工起弧时,酸罐即发生爆炸,当场烧伤焊工,并炸死在场工人一名。
⑵主要原因分析
经过取样分析得知,罐体材料不是耐酸钢,在稀硫酸作用下,罐体材料中的铁与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Fe+H2SO4=FeSO4+H2↑
由上式可知,在酸罐内会充满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爆炸极限范围,因此显然是电焊火花引燃罐内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焊补酸、碱罐前,必须先了解罐内情况,然后用(硷)水清洗,待其中的液体或气体排净,并使焊件不呈密闭状态时,才能施焊。
②盛稀硫酸的罐槽,应用耐酸钢板或衬铅钢板制成。实例11:错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引起爆炸 ⑴事故经过
某五金商店一焊工在店堂内维修压缩机和冷凝器,在进行最后的气压试验时,因无压缩空气,焊工就用氧气来代替,当试压至0.98MPa时,压缩机出现漏气,该焊工立即进补焊。在引弧一瞬间压缩机立即爆炸,店堂炸毁,焊工当场炸死,并造成多人受伤。
⑵主要原因分析
①店堂内不可作为焊接场所。
②焊补前应打开一切孔盖,必须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补焊。③氧气是助燃物质,不能替代压缩空气。
⑶主要预防措施
①店堂内不可作为焊接场所,如急须焊接也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即在动火点10m内无任何易燃物品、备有相应的灭火器材等。
②补焊时应卸压。
③严禁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作试压气。
实例12:柴油柜、酒精桶、空汽油桶、汽油桶等内部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容器,在对其进行焊割前一定先进行置换(一般用水),清除易燃易爆气体后才可以作业,否则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实例13:登高作业容易发生高处坠落,除了遵守焊接规程,还要遵守高处作业规程,如系好安全带等。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 在焊割作业生产巾所发生的触电、火灾、爆炸、高空坠落及其他事故等,其主要原因归纳为一句话——人的因素,即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因此,在工作中学......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在焊割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触电、火灾、爆炸、高空坠落及其他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往往带有侥幸心理,如:违章作业、无证......
焊割典型事故案例在焊割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触电、火灾、爆炸、高空坠落及其他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往往带有侥幸心理,如:违章作业、无证......
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原因分析实例1 无证违章操作,酿本世纪末特大火灾 1.事故经过2000年12月25日晚,圣诞之夜。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东都商厦楼前五光十色,灯火通明。台商新近租用......
20起典型汽轮机事故原因分析及排除措施汇编一 富拉尔基二电厂86年3号机断油烧瓦事故(一)、事故经过86年2月23日3号机(200MW)临检结束,2时25分3号炉点火,6时20分冲动,5分钟即到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