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二章习题答案_传感器应用习题2答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8:04: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二章习题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传感器应用习题2答案”。

第2.1章 思考题与习题

1、何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答:(1)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2)应变片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金属丝绕成栅形,称为敏感栅。并将其粘贴在绝缘基片上制成。把金属丝绕成栅形相当于多段金属丝的串联是为增大应变片电阻,提高灵敏度,2、什么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1)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是指应变片安装于试件表面,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表面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

kR/R

(2)实验表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恒小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原因除了粘贴层传递变形失真外,还存在有恒向效应。

3、对于箔式应变片,为什么增加两端各电阻条的截面积便能减小横向灵敏度?

答:对于箔式应变片,增加两端圆弧部分尺寸较栅丝尺寸大得多(圆弧部分截面积大),其电阻值较小,因而电阻变化量也较小。所以其横向灵敏度便减小。

4、用应变片测量时,为什么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答:用应变片测量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所以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5、一应变片的电阻 R=120Ω,k=2.05。用作应变为800μm/m的传感元件。①求△R和△R/R;②若电源电压U=3V,求初始平衡时惠斯登电桥的输出电压U0。已知:R=120Ω,k=2.05,ε=800μm/m;

求:①△R=?,△R/R=?②U=3V时,U0=? 解①:

∵ kR/R

R/Rk2.058001.64103RkR2.058001200.19681RU 4R

解②:初始时电桥平衡(等臂电桥)

∵ U0∴ U01R1U1.6410331.23mV 4R46、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形试件上,沿轴线和圆周方向各贴一片电阻为120Ω的金属应变片R1和R2,把这两应变片接入差动电桥(参看图2-9a)。若钢的泊松系数μ=0.285,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2,电桥电源电压U=2V,当试件受轴向拉伸时,测得应变片R1的电阻变化值△R =0.48Ω,试求电桥的输出电压U0。

图2-9a 差动电桥

已知:R1= R2=120Ω,μ=0.285,k=2,U=2V,△R1 =0.48Ω,△R1 / R1=0.48/120=0.004 求:U0=? 解:

k∴ 1R/R

R1/R10.0040.0022000m/m k2Lr1 Lr又∵

2∴

R2k2k120.2850.0020.001 14R2R1R4R2R3U

(R1R2)(R3R4)设:R1=R2=R3=R4=R,对电桥若四臂电阻都变其输出为:

U0则有:

U0(1(R1R1)(R4R4)(R2R2)(R3R3)U(R1R1R2R2)(R3R3R4R4)R3R1R4R2)(1)(1)(1)R1R4R2R3UR3R4R1R2(2)(2)R1R2R3R4R1R4R1R4R2R3R2R3R1R4R1R4R2R3R2R3UR3R1R2R4R1R3R1R4R2R3R2R442222R1R2R3R4R1R3R1R4R2R3R2R4R1R4R2R3R1R4R2R3R4R2R31RU(1)UR3R1R2R44R1R4R2R342222R1R2R3R4本题:R3R40 R3R4U01R1R21()U(0.0040.00114)22.57mV 4R1R247、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

答: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金属应变片在外力的作用下,应变片的几何尺寸(长度和截面积)发生变化(机械形变)而引起应变片的电阻改变,运用它们的对应关系实现测量目的。其灵敏系数(k≈1+2μ)主要是材料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半导体应变片受到作用力后,应变片的电阻率ρ发生变化,而引起应变片的电阻值改变。其灵敏系数(k=△ρ/ρε)主要是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变化引起的。●补充题:

已知四个相同的应变片,灵敏度为k,泊松系数为μ,在试件上粘贴如图。接入电桥如图(A)(B)(C)(D)求:

UBUCUD、、UAUAUA

解:各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 1号应变片:

1R1k1k R1R2k2k R2R3k3k R32号应变片:23号应变片:34号应变片:4R4k4k R4由式:U01R1R4R2R3()U 4R1R4R2R31R1U()Uk 4R141R1R4U()Uk 4R1R42对图(a):UA对图(b):UB对图(c):

UC1R1R4R2R3UU()U(kkkk)k(1)4R1R4R2R342对图(d):

UD所以: 1R1R4R2R3U()U(kkkk)0 4R1R4R2R34UkUB22UUAk4Uk(1)UC22(1)

UUAk4UD00UAUk4第2.2章 思考题与习题

1、何谓电感式传感器?它是基于什么原理进行检测的? 答: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转换成线圈自感量或互感量的变换,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的一种装置。它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检测的。

2、减小零残电压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答:(1)尽量使两个线圈对称

设计时应使上下磁路对称,制造时应使上下磁性材料特性一致,磁筒、磁盖、磁芯要配套挑选,线圈排列要均匀,松紧要一致,最好每层的匝数都相等。(2)减小磁化曲线的非线性

由于磁化曲线的非线性产生零残电压的高次谐波成分,所以选用磁化曲线为线性的磁芯材料或调整工作点,使磁化过程在磁化曲线的线性区。(3)使振荡变压器二次侧对称,两个二次电压的相位相同

在一次侧线圈上并联一个电容,并调整电容大小使两个二次电压的相位相同。

3、涡流式传感器有何特点?它有哪些应用: 答:涡流式传感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进行非接触的连续测量,灵敏度较高,适应性强。它的应用有四个方面:(1)利用位移为变换量,可做成测量位移、厚度、振幅、振摆、转速等传感器,也可做成接近开关、计数器等;(2)利用材料的电阻率作为变换量,可做成测量温度、材质判别等传感器;(3)利用磁导率作为变换量,可做成测量应力、硬度等传感器;(4)利用三个变换量的综合影响,可做成探伤装置。

4、试比较涡流传感器的几种应用电路的优缺点?

答:交流电桥电路:线性好、温度稳定性高,但存在零点残余电压问题及测量范围较小;谐振电路:电路简单,灵敏度高,但线性度差及范围更小;正反馈电路:测量范围较大,是电桥的2至3倍,但电路复杂。

5、有一4极感应感应同步器,设h=5mm、θ=150、δ=0.15mm、r=6.5mm、N1=N2=900匝,励磁电流I1=35mA、f=400Hz,试求: ①输出信号的灵敏度k(mV/deg)=? ②励磁电压u=?

第2.3章 思考题与习题

1、如何改善单组式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答:对于变极距单组式电容器由于存在着原理上的非线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改善其非线性。改善其非线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使变极距电容传感器工作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0.01μm至零点几毫米),而且最大△δ应小于极板间距δ的1/5—1/10。(2)采用差动式,理论分析表明,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得到很大改善,灵敏度也提高一倍。

2、单组式变面积型平板形线位移电容传感器,两极板相对覆盖部分的宽度为4mm,两极板的间隙为0.5mm,极板间介质为空气,试求其静态灵敏度?若两极板相对移动2mm,求其电容变化量。(答案为0.07pF/mm,0.142pF)

-12已知:b=4mm,δ=0.5mm,ε0=8.85×10F/m 求:(1)k=?;(2)若△a=2mm时 △C=?。解:如图所示

CCSab; k;

a0ab0(aa)b0ba8.85103pF/mm4mm2mm0.142pF

C0.5mmkC0.142pF0.07pF/mm

a2mm3、画出并说明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及其高频和低频时的等效电路。答: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为:

其中:

r:串联电阻(引线、焊接点、板极等的等效电阻); L:分布电感(引线、焊接点、板极结构产生的);

CP:引线电容(引线、焊接点、测量电路等形成的总寄生电容)C0:传感器本身电容;

Rg:漏电阻(极板间介质漏电损耗极板与外界的漏电损耗电阻)低频时等效电路和高频时等效电路分别为图(a)和图(b):

4、设计电容传感器时主要应考虑哪几方面因素

答:电容传感器时主要应考虑四个几方面因素:(1)减小环境温度湿度等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2)消除和减小边缘效应;(3)减小和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4)防止和减小外界干扰。

5、何谓“电缆驱动技术”?采用它的目的是什么?

答:电缆驱动技术,即:传感器与测量电路前置级间的引线为双屏蔽层电缆,其内屏蔽层与信号传输线(即电缆芯线)通过1 :1放大器而为等电位,从而消除了芯线与内屏蔽层之间的电容。由于屏蔽线上有随传感器输出信号等大变化的电压,因此称为“驱动电缆”。采用“电缆驱动技术”的目的是减小或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

6、画出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答: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

1、5为两个固定极板;2为壳体;3为支撑弹簧片;4质量块;A面和B面为固定在质量块上的电容器的极板。

当测量垂直方向上直线加速度时,传感器的壳体2固定在被测振动体上,振动体的振动使壳体相对质量块运动,因而与壳体固定在一起的两固定极板1、5相对质量块4运动,致使上固定极板5与质量块4的A面组成的电容器Cx1以及下固定极板与质量块4的B面组成的电容器Cx2随之改变,一个增大,一个减小,它们的差值正比于被测加速度,而实现测量加速度的目的。

7、什么是电容式集成传感器?它有何特点? 答:运用集成电路工艺把电容敏感元件与测量电路制作在一起构成电容式集成传感器。她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对被测量敏感的集成电容器。集成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体积小、输出阻抗小、可批量生产、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功耗低、寄生电容小等特点。●补充题:

已知差动式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原始极距δ0=0.25mm,极板直径D=38.2mm,采用电桥作转换电路,传感器两电容分别串接R=5.1KΩ的电阻作为电桥两臂,另两臂为固定电容C=0.001μF,电桥供电电压为U=60V,频率f=400Hz,求:①传感器灵敏度;②动极板位移△δ=10μm时,输出电压有效值为多大。

已知:δ0=0.25mm;D=38.2mm;R=5.1KΩ;C=0.001μF;U=60V;f=400Hz;△δ=10μm。求:k=?;U0=? S(D/2)2解:

∵ C0 (D/2)2(D/2)2(D/2)21C()00001/0(D/2)223[1()()]00000(D/2)200Z1Z4Z2Z3(Z1Z1)Z4(Z2Z2)Z3U0UU

(Z1Z2)(Z3Z4)(Z1Z2)(Z3Z4)

Z1Z2R

11、Z3Z4

jCjC0Z1R11[R]jC0j(C0C)1CC1C()()22jC0C0C1C/C0jC0jC0同理:Z2则有:

C 2jC0(Z1Z1)Z4(Z2Z2)Z3U0U(Z1Z2)(Z3Z4)(R1C11C1)(R)jC0jC02jCjC0jC02jCU122(R)jC0jC CjC02C/C02UU12(jR1/C0)4(R)jC02C/C02(jR1/C0)U222[(R)(1/C0)]C(jR1/C0)U2[(RC0)21]所以:

U0则: C2C01(RC0)12U12C0(RC0)12C00U0(RC0)12U

kU0UU0(RC0)210[2fR0(D/2)2/0]2160V0.25mm[2400Hz5.1103(8.85109F/mm)(38.2mm/2)2/0.25mm]210.4615V/mm461.5V/mU0

第2.4章

思考题与习题

1、什么是压电效应?

答:沿着一定方向对某些电介质加力而使其变形时,在一定表面上产生电荷,当外力取消,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状态,这一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当在某些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在一定方向上产生机械变形或机械压力,当外加电场散去,这些变形和应力也随之消失,此即称为逆压电效应。

2、为什么压电传感器不能测量静态物理量? 答:压电元件送入放大器的输入电压 0(RC0)21Uk461.5V/m10106m4.615103V4.615mVUimd33FmR1R(CaCcCi)222

由上式可知,用·当作用在压电元件上的力是静压力(ω=0)时,前置放大器输入电压等于零。因为电荷就会通过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传感器本身的泄漏电阻漏掉。所以压电传感器不能测量静态物理量。

3、压电式传感器中采用电荷放大器有何优点?为什么电压灵敏度与电缆长度有关?而电荷灵敏度与电缆长度无关? 答:p115 ●补充题:

1、有一压电晶体,其面积为20mm2,厚度为10mm,当受到压力p=10MPa作用时,求产生的电荷及输出电压:

①零度X切的纵向石英晶体;②利用纵向效应之BaTiO3(压电陶瓷)。已知:S=20 mm2,δ=10mm,P=10MPa,求:Q=?,V=? 解:①

Qd11Fd11PS

而:d112.3110∴

Qd11PS4.6210又∵ UQ/CaQ/(1012(c/N)

c

0rSQ-1

2而:r4.5、08.8510(F/m))0rS∴

UQ/Ca解② Q0rS5797.8(V)

Qd33Fd33PS

而:d33901012(c/N)∴

Qd33PS3.8108c 同上:

又∵ UQ/CaQ/(0rSQ

而:r1200)、08.8510-12(F/m)

0rS1788.3(V)∴

UQ/CaQ0rS2、某压电晶体的电容为1000pF;Kq=2.5C/cm,Cc=3000pF,示波器的输入阻抗为1MΩ和并联电容为50pF,求;

①压电晶体的电压灵敏度;②测量系统的高频响应③如系统允许的测量幅值误差为5%,可测最低频率时多少?④如频率为10Hz,允许误差为5%,用并联方式,电容值是多少? 已知:Ca1000pF;kq2.5c/N;Cc3000pF;Ri1M;Ci50pF 求:

①kV?②高频响应,kVUim()/Fm③L5%时,fLC?④f10Hz,L5%,并联电容Ci?解①

kVkq/Ca

kV2.5109(V/N)解②依据教材p113(6-14)式 ∵

kVUim()/Fm

d33;而:kqQ/Fd33F/Fd33

CaCcCi∴

kVkqCaCcCi6.17108(V/N)

解③依据教材p113(6-15)式 因: k()R(CaCcCi)1R(CaCcCi)*222

高频响应时:kk()1

k*k()5% 而:L*k则:k()其中: R(CaCcCi)1R(CaCcCi)22295%

RRa//RiRi106CaCcCi4050pF;2fLL解得:fL解④ LC119.5Hz 2k*k()5% 因: Lk*则:

k()其中: R(CaCcCi)1R(CaCcCi)22295%

RRa//RiRi106 f10Hz,2f解得:CCaCcC48447pF3、用石英晶体加速度计及电荷放大器测量机器的振动,已知:加速度计灵敏度为5pC/g,电荷放大器灵敏度为50mV/pC,当机器达到最大加速度值时相应的输出电压幅值为2V,试求该机器的振动加速度。

已知:ka=5pC/g,kq=50mV/pC,Vomax=2V 求:amax=? 解:

因为: kaQ/a;kqV0/Q 则有: V0kakqa 所以: amaxV0max8g kakq4、石英晶体压电式传感器,面积为1cm2,厚度为1mm,固定在两金属板之间,用来测量通过晶体两面力的变化。材料的弹性模量是9×1010Pa,电荷灵敏度为2pC/N, 相对介电常数是5.1,材料相对两面间电阻是1014Ω。一个20pF的电容和一个100MΩ的电阻与极板相连。若所加力F=0.01sin(103t)N,求;①两极板间电压峰一峰值;②晶体厚度的最大变化。

已知:S=1cm2,δ=1mm,E=9×1010Pa,kq=2pC/N,εr=5.1,Ra=1014Ω,Ci=20pF,Ri=100MΩ,F=0.01sin(103t)N,Fmax=0.01 N,ω=103 求:①Vop-p=? ②Δδmax=? 解①由图知

U0dQjQ 而:IdtI

(GaGi)j(CaCi)所以:U0Q(GaGi)(CaCi)222

则:U0mQm(GaGi)(CaCi)222

又因:QmkqFm20.010.02 pC

则有:Vop-p=2Uom=1.5mV 解② 因为:EF/S /F ES则有:即有:mFm ES2Fm2.21012m ES所以:max2m

传感器习题

传感器原理:习题第一章 引言1.国家标准的传感器定义是什么。它一般有哪两种元件组成。各举两个有和中间环节的传感器的例子。2.概述传感器的发展趋势。3.概述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原理习题

第四章 传感器原理习题4-1以阻值R=120Ω,灵敏系数K=2.0的电阻应变片与阻值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3V,并假定负载电压为无穷大,当应变片的应变为2με和2000με时,分......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1-2.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

传感器应用总结

传感器应用总结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提取、处理、传输以及综合等要求愈加迫切。作为信息提取的功能器件——传感器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小到智能手机,大到......

数据库应用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应用习题及答案4、在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数据库中只存在数据项之间的联系 B.数据库的数据项和记录之间都存在联系C.数据库的数据项之间无联系,记......

下载《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二章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二章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