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生产力_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7:59: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如何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生产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论如何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摘要:

本文从区域经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核是区域系统整体功能发挥而呈现出的一种能力。文章进而分别从系统产业结构、地域结构的优化,以及系统要素的改造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西部地区 区域竞争力 区域经济系统 区域结构优化 差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外有关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逐渐增多。尤其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发表其代表作《竞争优势》之后,竞争优势理论被引入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企业战略、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并为各方面专家、学者所重视。目前,我国学者也已开始从区域层面研究竞争力问题,这方面的文章也已开始多起来,对于单独地将区域竞争力作为考察对象的文章却并不多。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系统要素、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竞争力及其提升。

由于系统要素运动形成系统结构,进而呈现出特定的系统功能;而且,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系统功能可以分解为系统结构的功能。因此,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具体到对区域经济系统结构的分析上,即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一步而言,系统结构是由系统要素及其运动形成的,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再落实到对区域经济要素(构成要素和发展要素)的分析上,即区域经济要素的改造。

我国区域竞争力研究始于1996 年,国家体改委国际司、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以及深圳 综合开发研究院以向瑞士两大研究机构提供中国资料为契机,以瑞士公布的全球国际竞争力 报告及相关资料为基础,展开了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这项研究,以国内31 个省(市、区)为比较对象,对国内区域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力图从理论与 实践两个方面推动国内区域竞争力的研究,使这一研究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本文在介绍上 述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尤其是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的特色进行分析,并提出相 关建议。

二、关于西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1、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竞争力的比较优势

(1)资源优势。

西部地区由于各种生态系统比较齐全,各类自然资源丰富。西部地区的矿

产资源充沛,生物多样性丰富,历史和大自然还赋予西部地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如西 安的兵马俑,甘肃的莫高窟以及四川的都江堰。但是,要注意的是,“资源优势”论的理论 依据是比较优势理论,固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和过分依赖于资 源优势。事实上,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是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资源优势”的提 法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也有抵触,过于强调资源优势易于加剧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使经济发 展不得不付出资源与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惨重代价。

(2)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主要是指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低廉,这是经济欠发达

地区的共性。西部地区人均土地拥有量较大,土地价格较低,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 建设的成本较低,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但必须注意的是,“成本优势”仅仅

显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

(3)后发优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后发”往往也包含着一些优势。“后发”可以通过向

别人学习、模仿、技术引进,省去大量的研发成本和漫长的尝试与摸索阶段,可以借鉴经验 少走弯路;此外,还可以借鉴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在经济竞争中,“没有 免费的午餐”,世界各国已经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学习、模仿和技术引进已经受到 重重限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少已成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在借鉴东 部地区以及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勇于创新,发挥自身特色。

(4)生态优势。

专家预言,绿色经济将成为21 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这是因为绿色

壁垒已经成为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它是由那些发达国家构建并用以对付不发达国家的,是 通过制定内容复杂、要求严格的环保标准以及法律和法规,以阻止或限制外国商品进入的一 种市场准入制度。根据作者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比较研究显示,尽管在宏观方面西部 地区也存在诸如在资源开发方面的污染,但在某些地区生态优势明显。由于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排放较轻。比如陕西的大荔县,工业相对落后,但生态环境 极为优越,因而该地区发展绿色产业是极有竞争力的。西部地区的后发工业化可望有借鉴地 克服别的地区工业化的盲目和无序,将生态优势保持下去,不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 路。

2、西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现状

客观地说,目前就全国而言,西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还比较弱。正视差距,才能激励发 展。就竞争力的“硬”要素而言,从经济实力角度看,2002 年人均GDP 居全国后列,人均 地方财政收入较低,资产负债率较高;从资本和金融体系方面看,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 部地区投资规模小,能力弱,争取到的国家投资不足,民间投资能力不强,利用外资能力弱,在证券市场上融资份额小,上市公司少;从开放程度看,西部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较低1,陕西为4.14, 重庆为3.40, 贵州和甘肃分别为2.22 和1.96;全国为9.13,而东部地区的 广东、上海、天津和北京分别为48.98、32.15、28.34 和26.77。从城市化水平和聚集能 力来看,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于全国而言偏低,且城市规模偏小,聚集能力弱,难以 为西部地区的工业提供充分的资源;从结构要素方面看,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虽然西部 地区的农业比重较大,但还没有一个省(区)是农业大省(区)和农业强省(区)。由于长 期对工业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更是弱小。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 中国企业家协会2002 年评出的中国500 强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寥寥无几;其次,所有制 结构不合理,经济成分少,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过低;从科技要素方面看,西部地区的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和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得多。

四、关于提高西部地区区域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1、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要发挥西部地区的初始竞争力,就应该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优势。经济全球化并不排斥 本土化,全球化恰恰伴随着日趋凸现的经济个性化,只有突出的经济个性才能在全球化的竞 争中谋求持续发展。有个性才有市场,才能形成发展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经济就 是要走突出特色之路。过去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什么产 业或产品一旦有市场就一哄而上,结果只能是一哄而下,根本没有突出个性,因而难以发挥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要正确认识核心竞争力,还必须联系核心产品来思考。核心产品是介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与最终产品之间的中间产品。帕拉哈德曾这样描述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关系。他认为,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树叶、花果和果实是最终产品,而提 供养分、维系生命的根就是核心竞争力。这个描述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即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发展企业多元化经营,或者说只有把多元化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框 架中去运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个描述同时也形象地说明了核心产品的发展对于建立和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如果一家企业在核心产品的竞争中赢得了绝大多数制造份 额,它就可以左右最终产品的发展与变革,进而战胜竞争对手。如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就 是分别依靠其强大的微处理器和视窗操作系统这样的核心技术产品而获得市场上绝对的和 长期的竞争优势的。这说明,建立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核心产品的支持。如果一家企业 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最终产品市场,而不注重培育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产品,它 也许在市场扩张期就可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并获得一些收益,但由于其经营活动要依赖并受 制于提供核心产品的企业,所以,它不可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最后已经获得的市场份额 也可能会丧失。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并获取最大的利益。发挥本土优势,生产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产品,不仅可以发挥西部地区的初始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其 现实竞争力。

2、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结合,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区域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潜在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西部 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必须正确地选择产业集群的路径战略。应当利用产业自发集聚的特点,通过培育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环境,大力扶持产业群的孕育、萌芽、发展、壮大,反过来 再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各种要素环境的不断增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工 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工业化是城 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区域经济发展要以工业化为重点,并以城市化为核心 来开展,真正把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来提升工 业化。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大批企业成长起来,产业集群也就无从谈起;没有城市化,工业 化、企业成长、产业生成、产业集群也就没有载体。加速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既要对传统 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又要促进支柱产业优先增长,还要力促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 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要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依托,县级城镇为支撑,并以工 业为基础,小区为单元,结合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科学规划,强 化城市的综合功能。

3、依靠信息化手段,构建创新系统

区域竞争力是动态发展的,要想获得持续的现实竞争力,必须建立持续的潜在竞争力体 系,因而要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发展区域化模式有利于加速“集 体学习过程”,使信息、知识、经验在整个区域内快速传播,从而提高区域内企业和相关机 构的创造能力,区域创新过程就能由此成为一个区域的集体努力过程。区域创新系统是因为 区域网络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民间组织、政府等)在协同作用中结成网 络而进行的创新,它被融入到区域的内环境中而组成系统。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 创新系统。创建创新系统的条件、装备、知识和信息源泉,都离不开“信息化”。现代信息 技术的发展弱化了自然资源的垄断优势,非物化的信息资源成为新的优势资源。

西部地区应着力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通过制度创新,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提供人们竞争、合作的框架和规则,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减少风险成本和不确定性风 险,从而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二是通过市场创新,培育和形成新 的市场竞争主体,增强市场活力;拓展新的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地扩大市场的外延;充分发

户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企业、居民和农户之间架起一座商品交换的桥梁。三是通过产品 创新,生产出适合区内资源条件和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优势名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 高西部地区厂家的知名度。

4、加速优势企业规模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域的比较优势将经历从资源比较优势,到经济比较优势,再到技 术比较优势的演变过程。其中,区域比较优势实质上就是优势企业的规模化优势,是区域分 工进一步深化的表现。一个地区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把资源集中投入到优势产业集群中的优 势企业中去,不仅能够获得专业化带来的好处,而且还能进一步获得规模化带来的效率。一 个地区最终的优势体现在技术比较优势上。因此,增强区域竞争力,还要靠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开发能力。因而,要鼓励实力雄 厚的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和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联合研究与 开发。而当前西部地区众多企业的劣势就是缺少规模化,比如,陕西省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供 应的苹果占当地的1/4,但陕西省的苹果业却没有一个统一的集团公司,而是以一家一户的 经营方式为主要模式,这样难以形成品牌优势,也不能形成规模经营。优势企业应以市场为 导向,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吸引甚至借用优秀科研人才,从而最 大限度地提高西部地区的现实竞争力。

5、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人力资源的系统整合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占GDP 的比例。要认识到科技竞争力是区域竞争 力的核心,加强与区域科技竞争力相关的区域软硬环境的建设,大力培育西部地区的科技创 新与科技转化能力。要树立“经济崛起,教育为本”的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形成继续教育、创业教育、终身教育的意识,扩大职业教育、在岗教育的规模,大力促进适 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最大可能地提高西部地区的潜在竞争力。西部地区应以西安、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发挥科技辐射和新产品孵化的作用,以科技为导向,带动整个西部地区 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文化是区域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一体化趋势已非 常明朗。在区域发展中,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及文化内蕴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有长期、持续 的影响。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支撑作用,区域经济孕育出区域文化,而区域 文化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诺斯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制度性作用在降 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提高西部地区的区域竞争 力,不仅要挖掘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而且要以大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要对世界多种文 化有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并且善于理解、沟通和协调,从而以博大的胸怀和气魄去创新区 域文化,形成有竞争力的社会思维方式,从而为提高区域竞争力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M].北京:(出版社),(出版年份).(I).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朱传耿、沈山、仇方道.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美] 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王必达.区域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9-06.

论如何提高某林地生产力

如何提高某林地生产力怎样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提高综合效益,是当前在林业经营(特别是商品林经营)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地适树......

我国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材料)

我国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一、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现状西部地区主要包括云、贵、川、渝、陕、甘、宁、青、新疆、内蒙、西藏、广西12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

论网络文化生产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论网络文化生产力作者:江凌 李丹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12期摘要:网络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产业类型和盈利模式,成为文化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论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能

论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能论文摘要:行政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测落实,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党和政府的......

论如何提高我国教育服务

论如何提高我国教育服务教育是一国振兴之根本,随着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提出后,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加重,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小,远低于2......

下载论如何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生产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如何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生产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