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考试诚信教育策略研究”。
小学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
义乌市保联小学
夏伟良
[内容摘要]
诚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追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持续快速地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得愈加明显,其作为德育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因此,怎样提高诚信教育的效率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本文将对此阐述笔者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 拿来主义 活动 训练 监督 渗透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明礼诚信”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诚信程度的高低,不仅体现他(她)个人的修养水平,也反映出其所处的家庭、集体,甚至是国家的教育水准和文明层次。因此,在小学生中进行诚信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传统美德,也是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形成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爱祖国、爱集体、讲文明、守信用的思想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一、明礼诚信,相互促进
“明礼”是人的行为外在表现,是讲究“礼仪”、“礼让”,主要包括重礼节和讲礼貌,简单地说就是讲文明,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包括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扰乱公共秩序等等。小朋友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养成懂礼节、讲礼貌的习惯,归根到底,是养成尊重他人、互相礼让的道德精神。“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坑弱,做到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讲信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教给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上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意义,识别和抵制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增强讲文明、讲礼仪,守信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在这个方面,祖国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如:
‚三国时期,关羽以‘诚信’二字名垂千古,而吕布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因为无诚信而遗臭万年。
战国时秦国商秧‘立木为信’,使变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秦国从此渐渐强盛起来;周幽王为博爱妃‘千金一笑’而上演 ‘烽火戏诸候’的一幕,导致杀身亡国的凄惨后果。
……‛
所以,笔者认为,挖掘祖国传统文化,这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良好途径。
二、强化训练,开展活动
《规范》实施的过程的基础,是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而习惯的形成又在于训练,它的特点是规定性和重复性,对学生礼貌用语、做事原则、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训练。树立典型示范,引导礼仪方向。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依据,利用班会、晨会、中队活动,逐条宣讲《规范》和《礼仪常规》,让学生句句理解,时时对照,付之行动,并紧扣以“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1世纪的必备素养”为中心礼仪常规进行思想教育,联系生活实际中一些伦理道德行为问题进行辨析。通过学习、对照、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文明的愉快情感,给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思想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名人效应。知名人物,尤其是伟大人物,具有特别强大的感召力,他们的崇高人格和高尚修养像指路明灯一样,能指点孩子们成长的方向。
2、教师垂范。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调任一个较差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放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看到一头特大特肥的猪。老师走近那头大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老师吻了猪也和他们一样大笑了。
读这个故事,我们不是看到这位英国教师的滑稽可笑,而是看到了这位英国教师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师生平等的意识,看到了教育所追求的亲近自然的境界,看到了教育所拥有的和谐欢愉的氛围。确实,老师好的师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
三、拿来主义,积极消化
中国有句古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正是借鉴他人长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义地说,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吧:
1、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就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其中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则古代中国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教材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诚信‛的标语,在教室里张贴。
2、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任课老师就毫不客气地判这些学生的生物课为零分。这位老师说,第一天上课她就和学生订下协议并由家长签字认可,协议说,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支持她的老师们说,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程更加重要。
3、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耳濡目染的是‚诚实‛二字,到公司里‚诚信‛几乎是普遍的经营理念。在日本,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诚信‛二字,如东京文京女子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勤勉、仁爱‛;横滨翠陵中学的教育方针是‚自立、诚实、实行‛;泰星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品位和刚毅‛,校长解释说,诚实就是对所有人都要以诚相待,有品位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诚实,因为诚实,所以要一诺千金,以坚强的意志实现诺言。
在日本,诚信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学生学校生活的始终。日本学校有一种伦理课,诚实、善良、向上、奉献、谦让、名誉、正义是其主要内容。日本中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册,名为‚心的笔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载着各种道德规范,诚实是重要内容之一。2001年7月日本正式实施了学校改革教育法,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
4、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德国家庭里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做出榜样。在德国城镇的十字路口随处可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了解,自从立了这块牌子,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
在德国,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或者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你,并给你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好榜样的理论。氛围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规范了成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诚信待人。
„„
四、营造环境,优化氛围
优化教室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中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请使用礼貌用语”等宣传牌。整个教室范围比较整洁、清新、优美,好像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良好公德的养成。
五、检查督导,全程渗透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老师要加强检查督导,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诚信地待人,不说谎话”和“言行一致,为人正直”两方面的内容。另外,有必要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明礼诚信”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并定期评选出“明礼诚信”小标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当然,家校配合少不了,只有双管齐下,同步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真真切切地做到“明礼诚信”,并产生长期的教育效力。
综上所述,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自然不可能局限于若干条。但是,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它带给我们的回报必将是巨大的、喜人的!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修订版;
2、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三期;
3、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第一编,叶澜等著。
《中学生诚信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瓦店镇中学生诚信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摘 要诚信是人最根本的品德,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学校中开展诚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 李子荣 王昌林课题承担单位 兰陵县庄坞镇北哨小学二零一六年三月《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 2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
《小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 2009-05-05 15:06:42 阅读819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梁才中心小学张清枝一、指导思想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
图书馆读者诚信教育管理策略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开展读者诚信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图书馆在读者诚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分析当前图书馆读者中存在的诚信缺失以及缺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