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
我始终认为:小学教育既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近年来,我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一些做法是——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我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针对一位屡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为他制定了一个称“马大哈”的计划,意思是一次作业粗心了,给自己记一个“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个“马大哈”。哪天他细心检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扬。这样,约莫过了一个月,这位同学养成了作业做完后细心检查的习惯,“马大哈”的个数逐渐少了甚至没有,100分的次数愈来愈多,成绩一下跃居前茅。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计划以来,我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另外,我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潜伏期,我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应该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小学生养成教育低段实验班级管理一年级(1)班王艳玲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从细节做起,让爱这样延续----浅谈小学一年级的养成教育摘要: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养成教育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养成教育论文(共12篇)由网友“一二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养成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篇1: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论文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
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养成教育与幼儿道德教育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