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测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 年级地理诊断性测试试卷(十)
命题人:测试时间:12.2总分:100用时:40分钟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分
数: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2×2=44分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
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回答3~5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A.模式1B.模式
2C.模式3D.模式
44.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
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据此完成6~7。
6.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8~10题。
8.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城郊地带,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
决定性因素是
A.政策B.市场C.气候D.地形
9.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
10.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环太湖地区和环杭州湾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桑蚕基地,纺织业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两大纺织业集群区,盛泽与绍兴分别是这两大纺织业集群区的核心。据此完成11~12题。
11.绍兴、盛泽发展纺织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发展历史悠久,基础好 ②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③邻近日韩,便于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④靠近商品粮基地,原料丰富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2.盛泽、绍兴纺织业集群区在全球纺织业价值链(是由一系列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这些价值创造活动通过信息流、物流或资金流联系在一起)中还处于低端。有利于提升其在该价值链中地位的措施有()
①加强与国内资本、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②产业集群内部分工明确,互不干、涉 ③培育纺织机械制造基地 ④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08年江苏卷)读“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14.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较慢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15~17题。
1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16.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1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B.加强规划与管理
C.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重工业D.建设城市新区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右图是我国四个地区企业城市化的典型
模式,读图回答18题。
18.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回答19~20题。
珠江三角洲地工业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
19.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B.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20.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由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转变
C.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
廊。完成21~22题。
2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2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23.读广东省工农业发展的有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1: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
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甘蔗、10万公顷北运蔬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果、药材等。
(2)根据材料2分析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城市分布最密集,发展最快的地区。分析该地区城市发展快的原因。(8分)
24.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4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工业生产环节:设计——加工或组装——市场营销。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三: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以
产业为主;1990年后,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12分,每空4分)
(2)根据材料2,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6分)
(3)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请你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8分)
(4)就如何实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四点以上建议。(8分)
(5)附加题,可不做:读材料二分析珠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10分)
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广东省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农作物品种却多样化,主要原因应和市场需求有关。随着广东省经济发展,居民消费需求由温饱生存型向舒适享受型过渡,耕地面积减少,城市面积增大,农民开始种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作物。通过表格可知,广东省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比重上升,传统产业比重下降,这与劳动力成本、素质及科技水平有直接的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23答案:(1)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2)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比重增加,传统产业比重减小。传统产业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升高,效益降低;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增长附加值高,潜力大,效益好。
(3)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资的大量引入,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城市化。
24.(1)加工(和组装)环节 4分 劳动密集型 4分 高新技术 4分
(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6分)
(3)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此为必答,2分);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比深圳密集(答中其中4点即得8分)。
(4)建议: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③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⑤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每点1分,要求回答其中四方面即可,共8分)
年级高二 学科地理(文科)作业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使用日期2013年12月11日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阶段Ⅰ城市......
第五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有利因素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
长垣一中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编号:高三地理必修1(2013-12-03)编制:田庆霞审核:高三地理组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班级:姓名:小组:评价:【高考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