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否定&第三人称转述_肯定句双重否定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7:39: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双重否定&第三人称转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肯定句双重否定”。

双重否定从字面上就知道,是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加强了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定义

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不过地用适合的字眼。普通例句:

1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包括有双重否定的句子就是双重否定句。比如:

(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的原句为:我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2)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

“没有一个„不” 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王老师。

(3)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

“不会不”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的原句为:你一定知道这件事

2详细释义 双重否定从字面上就知道,是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加强了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成语例句:

1)无处不在:形容到处都是,遍及各处;

2)非我莫属:形容此事(人选)只有我是最合适的。志在必得。

3)无可厚非:没有甚麼可以持反对(疑惑)意见的了。

4)战无不胜:未曾输过的战争(较量)。

5)舍我其谁:还有谁比我更合适的吗?

6)无坚不摧:很强硬的,可以摧毁(战败)一切事物。

7)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8)无毒不丈夫: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瞻前顾後,应当大刀阔斧的雷厉风行的果断做事风格。

9)无风不起浪:没有风不会起波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10)国不可一日无君:一个国家不能一天没有领导,否则将天下大乱。

双重否定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种是两个否定副词连用,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加上一个否定意义的动词,再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上反问语气。还有一种是先交代一个排除作用的先决条件,再用否定副词来诠释前面的条件。这四种句式中,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都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内蒙访古》),意思就是“是一个英雄”,但语气更强烈,强调了敢于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双重否定句的四种形式举例如下:

1、由两个不连续作用构成如:不是我不愿意;

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否定副词加不字构成如:无处不在他没有理由不接听电话 3.由一个反问词加上不字的问句

如:怎能让我不想她?

这孩子要到啥时候才不会让人替她操心了啊? 4.先排除再加上不字的陈述句

如:除非是我亲眼所见,否则我是不会相信的!

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轻易放弃的!

在双重否定句中,有那么几个可以用:

“不得不”、“ 不能不”、“ 难道”„„“不”„„ “不可能不”、“ 不会不”、“ 怎么会”„„“ 不”、“ 不是不” 等。编辑本段作用

否定句中有一种双重否定句,句子里前后连用两个否定副词,如“不„„不”“不是不、不能不、不会不”等、“非„„不”“没有„„不”等格式。对双重否定句的意思的肯定与否定、语气的轻与重以及此句式与反问句的连用等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弄混搞错,下面就来谈一谈。

一、意思的肯定与否定。双重否定句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但运用双重否定要注 1

意全句意思表达的准确,不能把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弄混了,这在考查病句的试题中常出现。如:

①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②听荀派的戏,没有人不为那唱段中缠绵的深情和委婉的旋律而不感到身心激荡的。

例①中“不会否认”是双重否定,亦即肯定,后面又用上了“不„„”,于是意思就成了“谁都承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了。这显然是把话说反了,可以把后面一个“不”字去掉,也可以把“否认”改为“认为”。例②也是多了一个否定词,“没有人不„„”已是双重否定,后面一个“不”字就不应该用了。在做题时,由于否定词多,同学们易搞混,这时不妨采用数学中“负负得正”(否定+否定=肯定)的方法,来判别整个句子的语意的肯定与否。例①②均有三个否定词,那么最终语意仍表否定意义。

二、语气的轻与重。一般来讲,双重否定,它肯定的语气要比肯定句重,语意也更强。如:

③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与我太痛苦。(鲁迅《〈呐喊〉自序》)

④六十一个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千支注射剂,非得空运不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⑤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例③④⑤的双重否定语意果断明确,都表示十分肯定而强烈的语气。但是有的双重否定也可用来表示委婉的语气。如:

⑥真正的朴素的风格并不是不费气力就能达到的。(施向东《兆理·考据·辞章》)

⑦四凤:妈,我知道旁人会笑话我,您不会不同情我的。(曹禺《雷雨》)

那么,到底如何判定双重否定句语意的轻重呢?看来,那只能就具体的环境而定了。

三、与反问句的作用。双重否定句常与反问句连用,语气强烈,加强了表达效果。但同学们易搞混句意。如:

⑧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吗?

例⑧是包含两个否定词的反问句。理解此句句意的正误,可分两步走:先看句中含否定词的个数,若是奇数,则是否定的反问形式;若是偶数,则是肯定的反问形式。再联系反问句的特点,肯定的反问形式,表达否定的思想内容;否定的反问形式,表达肯定的思想内容。例⑧则是属于肯定的反问形式,表达否定的思想内容:“大家都承认《红楼梦》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显然语意弄错了,应改为“难道能否认《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吗?”对于此类题目,也可以简单地这样考虑,由于反问句的外在形式与思维内容相反,那么含有双重否定的反问句的句意应为表示双重否定的反问句的句意应为表示双重否定的否定词的个数+反问句本身所隐含的一个否定词,用上述“负负得正”的方法,否定词个数为奇数,则最终语意为否定;否定词个数是偶数,则最终语意为肯定。编辑本段评价

以上分析表明,双重否定句不只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的也有弱化语气的作用。一个双重否定句,究竟是强化语气还是弱化语气,这要看具体的句式和语境而定。一般地说,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句式是加强语气的;否定副词连用和否定副词加否定意义的动词两种句式中,除加强语气的以外,有一部分,即那些带有推测婉商、情势使然等意味的,语气比单纯肯定句委婉柔弱些。因此,我们对双重否定句不能一概而论,在阅读和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细加分辨。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双重否定词及分类:

1、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

2、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

3、不„„不„„、没有„„不„„、非„„不可。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

他不敢不去。(强烈)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

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

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

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可以改为

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包括有双重否定的句子就是双重否定句。比如:

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 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双重否定从字面上就知道,是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加强了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双重否定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两个否定副词连用,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加上一个否定意义的动词,再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上反问语气。这三种句式中,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都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内蒙访古》),意思就是“是一个英雄”,但语气更强烈,强调了敢于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双重否定有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

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如果想改成反问,还要加上问号。

在双重否定句中,有那么几个个可以用:

不得不 不能不 难道„„不„„ 不可能不 不会不 怎么会„„ 不 不是不 不要不 等。

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人教版初中教材在汉语知识短文“句式的变换”中也说:“用双重否定句式语意更重一些,语气更加肯定。”其实,双重否定句除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外,有的也具有减弱语气的作用。下面试结合具体例子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双重否定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两个否定副词连用,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加上一个否定意义的动词,再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上反问语气。这三种句式中,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都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内蒙访古》),意思就是“是一个英雄”,但语气更强烈,3

强调了敢于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两个否定副词连用的句式,有的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的有弱化语气的作用。例如:

①他们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而工作.他们是在进行创造,是不·能不·工作.(徐迟祁连山下)②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叶圣陶改变字风)③百武的名字载入史册,未·必不·会被普通人淡忘;徐虎的名字未必能载入史册,但愿他不会被人淡忘。(《中国青年报》1996?11?17《百武和徐虎》)

④通知早发了,他不·会不·知道吧。

例①“不能不工作”比说“一定要工作”的语气要强些;例②用“非„„不”的形式,强调了亲自实践的重要性。①②两句中的双重否定都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 ③“未必不会被普通人淡忘”比肯定句式语气要委婉些;例④中的“不会不知道吧”也带有揣测意味,比说“一定知道”语气轻弱得多。③④两句比一般肯定句语气要弱些。

一个否定副词加一个否定意义的动词的句式,语气也有或强或弱两种情况。例如:

⑤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⑥南方不·是没有··大旱,可是成灾的时候较少,就因为老百姓有浇水的习惯。(姚雪垠《李自成》)

⑦民国元年以前稍不同,先是说康党,后是说革党,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容,但也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之意。(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⑧弄通了这一问题,该是不无··益处的。

例⑤“没有一个不„„”就是“都„„”的意思,更加强调了“概括一切”、“无一例外”,肯定语气更强烈。例⑥“不是没有„„”就是“有„„”的意思,强调南方也有大旱的时候,之所以能减少灾害,那是因为有老百姓浇水的主观努力。⑤⑥两句属于加强语气的一类。例⑦“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之意”含有猜测意味,语气比较委婉,讽刺挖苦那些投机取官的官僚绅士,比直说“有那所谓„„之意”更加含蓄辛辣。例⑧“不无„„”就是“有„„”的意思,但这儿语气婉约,含有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情势使然的意味。⑦⑧两句属于弱化语气的一类。

以上分析表明,双重否定句不只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的也有弱化语气的作用。一个双重否定句,究竟是强化语气还是弱化语气,这要看具体的句式和语境而定。一般地说,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句式是加强语气的;否定副词连用和否定副词加否定意义的动词两种句式中,除加强语气的以外,有一部分,即那些带有推测婉商、情势使然等意味的,语气比单纯肯定句委婉柔弱些。因此,我们对双重否定句不能一概而论,在阅读和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细加分辨。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偶数个否定词,句意为肯;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改句子同理。表示否定的词大概有:未、非、否、莫、不等等。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就是谓语前面加“不...不”,也就是负负为正的原理

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副词,如“没有„„不”、“不„„不”,表示肯定的意思,它的语气比原来的更强烈,更肯定。

例如:这种新产品质量好,价格也便宜。改为:这种新产品质量不能说不好,价格也不能说不便宜。

例:

1.他肯定很高。--他不可能不那么高。

2.这些灯全部不同。--这些灯没有哪两盏是相同的。

3.他会迟到。--他不可能不迟到。

4.她一定聪明。--她不可能不聪明。

5.她懂得洗衣服。--她不可能不会洗衣服。

6.她一定会考满分。--她不可能不考满分。

7.它一定是杂技团的。--它不可能不是杂技团的。

8.长廊里的每一幅画都是不同的。--长廊里没有哪两幅画是完全相同的。

9.他会诅咒你。--他不可能不诅咒你。

10.它会发出不同的叫声。--它发出的叫声没有哪两声是一样的。

11.学校里只给每一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学校里只给每一人发一张票,这怎能叫人不为难。

1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红四团的战士不得不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

13.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要讲一点文明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

14.这次 4

活动的经过你很清楚 ——--这次活动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

15.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一定要看 ——--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不能不看

16.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没有一个不同意 17.对少先队员来说,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对少先队员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18.他很喜欢水 ——--他不可能不喜欢水.19.他喜欢养花 _-----他不可能不喜欢养花.20.他喜欢画画 ————--他不可能不喜欢画画.21.他喜欢上网 ——--他不可能不喜欢上网.22.他喜欢吃苹果 ——-他不能不喜欢吃苹果.23.他喜欢上学 ——-他不能不喜欢上学.24.他丧失双亲之后,只能去寻找好心人来收养他--他丧失双亲之后,不能不去寻找好心人来收养他.25.只能去做苦力 ——--他不能不去做苦力.26.他现在只能上普通的大学了 ——--他现在不能不去上普通的大学了.27.受生活所迫,他一天只能去打两份工 ——--受生活所迫,他一天不得不去打两份工.28.凭他的学历,只能去做一个司机 ——--凭他的学历,不得不去做一个司机.29.作为一名优秀少先队员,要在“弯弯腰”保洁行动中起带头作用

——--作为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不能不在“弯弯腰”保洁行动中起带头作用。

30.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很清楚 ——--这次活动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

31.班上的这些小事,总得有个同学负责 ——--班上的这些小事,不能没有同学负责

32.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只有自然才叫有这样的力量。

——--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除了自然外再没其他有这样的力量

33.校园里月季花开得很美 ——--校园里月季花不会开得不美。

34.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南极考察队员前面,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35.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 ——--面对任何灾难,谁也不能说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

36.我决心把这道题目解出来、——--我决心非把这道题目解出来不可

37.这件事你应该办好 ——--这件事你不应该不办

38.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爸爸一定要参加--好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爸爸不能不参加

39.每一个到西安旅游的外国人,都要去看一看秦兵马俑这一壮丽奇观

——--每一个到西安旅游的外国人,是不会不去看一看秦兵马俑这一壮丽奇观

40.因为生病,他请假了 ——--因为生病,他不得不请假了。

“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教学 转述的人是谁,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第一人,也可能是第二人,还可能是 第四者等,这要看句子中的实际情况.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 改为:妈妈说,明天星期六,她带我去少年宫学电脑。

2、我对小明说:“你要去做作业了.” 改为:我对小明说,他要去做作业了。

3、妈妈对我说:“你去买些苹果回来.” 改为:妈妈对我说,我去买些苹果回来。或者:妈妈叫我去买些苹果回来。

4、毛泽东对警卫员说:“你给大家泡些茶吧.” 改为:毛泽东让警卫员给大家泡些茶。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 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 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 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 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 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 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 晚些回来。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 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 要晚些回来。(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 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 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 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 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我的国语讲得不好,说: 是初学的。”(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 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 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 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 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我的国语讲得不好,说: 是初学的。”(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 引用)

10、小红军 6

对陈庚说: “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 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 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 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 “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 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 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

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 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 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要老师吃,吃了 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 眼泪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他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 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 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 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 己了。

把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他”;把引号去掉,把冒号改为逗号;其他词语根据需要做适当改变。在这项练习中,难点是人称的变换,同学们往往是改不全面或生搬硬套,不看句子的实际情况,造成语句不通顺,意思表达不清楚等错误。那么,人称变换有无规律可循呢?有什么规律呢?

归纳起来,转述句中的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芳,可去掉,改成:

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妈妈对小花说:”今天我回家会晚一点.” 妈妈告诉小花,她今天回家会晚一点 姐姐对明明说:”作业写完了吗?” 姐姐问明明,他作业写完没. 小红对妈妈说:“我要吃饭”.小红对妈妈说她要吃饭

爸爸说:“你想去爬树吗?我带你去!” 爸爸说我想去爬树他就带我去!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她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齐威王对田忌说,你不能不服气.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老师对小明说,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我这玩。把下面的句子换成第三称转述 1.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4.李楠小声告诉我:“我家在少年宫附近。” 5.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6.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7.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 8.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9.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10.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12.有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13.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14.他惊讶地说:“原来是你!” 15.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16.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17.一个同学对我说:“借我一只笔。18.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19.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20.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 21.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22.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23.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24.大孩子说:“爸爸,你看那树多高。” 25.爸爸说:“我星期天 去旅游。” 26.外公说:“这是向天椒,特别辣。” 27.我说:“我这个老班长下岗了。” 28.爸爸感冒了,他说:“明天我要去医院看病。” 29.他说:“我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 30.房东太太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我高兴得不得了„„但我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

含义/方法: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张 童 说 : “ 我 一 定 要 坚 持 长 跑 锻 炼。”

张 童 说,他 一 定 要 坚 持 长 跑 锻 炼。

小红对妈妈说:“我要吃饭”.小红对妈妈说她要吃饭

姐 姐 说 : “ 你 说 得 对,我 就 这 样 做。”

姐 姐 说 我 说 得 对,她 就 这 样 做。

老 班 长 说,他 没 有 完 成 任 务,没 把 我 们 照 顾 好。

老 班 长 说 : “ 我 没 有 完 成 任 务,没 把 你 们 照 顾 好。

爸爸说:“你想去爬树吗?我带你去!” 爸爸说我想去爬树他就带我去!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她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我说:“我昨天去学校了”。

他说,他昨天去学校了。

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齐威王对田忌说,你不能不服气.老师对小明说:“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

老师对小明说,看了他的作文很满意。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我这玩。

第三人称转述句

“第三人称转述句”转述的人是谁,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第一人,也可能是第二人,还可能是第四者等,这要看句子中的实际情况.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少年宫学电脑。”改为:......

第三人称转述句

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 练习题: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

第三人称转述练习题素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第三人称转述练习题素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第三人称转述练习题素材

第三人称转述练习题素材1、曹操的儿子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2、乌龟对青蛙说:“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3、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后面?”4、奶奶笑着对......

第三人称转述句练习

第三人称转述句练习题单1、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2、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3、爸爸说:“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

下载双重否定&第三人称转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重否定&第三人称转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肯定句双重否定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