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班基本功训练_声乐基本功训练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19:06: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声乐班基本功训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声乐基本功训练”。

少儿声乐课教案

声乐班基本功训练

(一)日常练习

1、口唇操,将嘴最大限度地张开,发“啊”声或呵气,然后再闭合,有节奏地一张一合,每次连续100下,或持续2~3分钟。

2、慢吸慢呼,鼻闻花香,吸入后腰,要求集中缓慢,慢慢呼出。

3、急吸快呼,狗喘气,会有头晕现象,一段时间就会好。

4、数葡萄,一个葡萄,两个葡萄。。。

5、麦克风使用的训练。

6、表演姿势的训练。重心在两条腿,抬头挺胸,下巴微微收起,收腹。

(一)内容

1.乐理。包括音程,和弦,调式,记谱法等知识。2.听觉练习。通过单音的模唱和听辨、音组的模唱和听辨,以及音程、音乐短句的听辨,提高和发展学习者的音乐听辨、分析能力,从而具有“音乐的耳朵”。3.节奏练习。节奏是构成音乐要素之一,在这项训练中,通过读节奏、说念歌谣,以及节奏模仿、节奏选择、节奏听写方面的练习,可训练和提高学习者的模仿能力、反应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丰富多样的节奏训练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和增强学习者的音乐学习兴趣。4.视唱练习。这项训练是和听觉练习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一项训练内容。通过对大量优秀的中外儿歌、民歌,以及名曲片段的视谱演唱,使学习者逐步提高视谱能力,同时,通过演唱,可达到积累丰富的音乐语汇的目的。

(二)上镜技巧

很多学播音的同学,都有面对镜头时眼睛不知该看向哪里、面部表情因紧张而变得僵硬这种紧张无措的经历,其实这些状况是由于没有掌握好上镜技巧,在镜头面前不够自信而造成的。对于学播音的同学,学会如何面对镜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老师将会为大家讲解上镜时的小技巧!

(1)面对镜头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交流感,平时自己在家时多对着镜子说话,一来练习你的镜头感,二来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使面部表情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考试时把镜头那个小圈圈想象成你交流的对象,相信你平时和好朋友说话的时候,眼睛里是有内容的吧,要流露出一种积极良好的倾诉欲望,根据自己的内容附带一些肢体语言,但别太多,还要有一种气场,自信但不自负,阳光却稳重。

(2)通常考试遇到的很多学校都是普通的DV,你盯着镜头下面一点就好了,这样眼神会更柔和,更具亲和力。不用刻意提笑肌,口腔打开笑肌会自然提起,表情也会显得更自然。

(3)平时练习中,有条件用DV的话当然更好,这样减少你考试时的紧张感,因为镜头嘛,大概都长一样。没条件就对着镜子练,设计好你的表情(眼神、微笑的幅度)还有几个手势,要熟练,切忌考试一紧张脸部僵掉,手势也做得扭扭捏捏,僵硬又放不开,一定要落落大方。

(4)上镜脸型小固然好看,但是脸型偏大的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发型和妆容的修饰达到更好的上镜效果。

(三)形体训练

坐姿训练:昂首(抬头),挺胸,收腹,坐凳子三分之一处,两手平放在膝盖上(或者桌子上)站姿训练

上身保持昂首(抬头),挺胸,收腹,提臀,双手自然下垂,眼睛看着前方,面带微笑。

丁字步站立式训练:双脚呈垂直方向接触,其中左脚脚跟靠在右脚脚窝处,两脚尖对两斜角,如一“丁”字,所以叫做丁字步。八字步站立式训练:脚跟紧靠,两脚成45度,自然八字形,又称八字步。

两脚开站式训练: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顶直。

行走训练:上身直立,两肩向后拉;膝盖挺直,摆动胳膊;后臂摆直,前臂略弯,脚跟着地

第 一 课

一、授课内容:声乐基本知识与发声技巧、歌曲 《额吉纳胡杨》

二、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及良好的歌唱状态,在演唱练声曲时强调呼吸对声音连贯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旋律性的歌唱要求,在正确演唱歌曲的同时保持声音的流动和统一。

三、授课时间:4课时

四、教学重点:歌唱时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把握气息与声音的流动性,以及声音的连贯、统一。

教学难点:歌唱时气息的熟练运用,保持气息的均匀.连贯,唱高音时喉头的稳定和气息的运用,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五﹑教学过程

(一)授课内容

1、理论讲解: 歌唱的状态:

歌唱是以人的身体作为发声乐器来进行表演活动的。发声歌唱时,人的形体和精神都应进入并保持演唱所需要的状态。正确的呼吸、稳定的喉头位置、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以及表情动作,都是在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操作的。要使整个身体的组织机构处于适合唱歌的最佳工作状态,才能使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协调运动,获得理想的歌唱声音。歌唱的姿态:

歌唱发声的一些毛病,或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常常是由于姿态不正确造成的。

正确的歌唱姿态要保持:1)身体自然端正站立,双脚平行分开,分开距离达到肩的宽度即可,双脚亦可一前一后,但重心要稳。2)头端正、眼平视,勿伸下巴。上胸舒展,双肩略向后,两手自然下垂,小腹微收,但身体不可紧张和僵直。3)脸部自然呈微笑状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于表情。4)练习或歌唱时,整个人都要处于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状态。呼吸练习:

练习发声之前作一些无声的呼吸练习,有助于体会横膈膜控制呼吸的作用。

简单的练习方法是:在正确的歌唱姿态下,口鼻同时缓慢的吸气,感觉把气吸至腹部和腰周围,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的呼气,同时,小腹略向内收,要感觉到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呼气时间应保持在20秒钟左右。呼完一口气后再换气,换气时,小腹还原,腰腹放松,口鼻同时迅速的吸气。如此循环地进行呼吸练习。喉头位置与打开喉咙:

所谓喉头位置相对稳定,是指歌唱发声时的喉头始终处于自然、自如、颈部肌肉放松、易于发出优美声音的稳定状态。正 5

确的喉头位置形成于打开喉咙深吸气的状态之中。当我们喝水前的那一瞬间,喉头就处于歌唱发声的正确位置。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容易稳定喉头的母音并在恰当的音域内练习。

打开喉咙的意义在于扩张可调节的共鸣器官(口腔、喉腔、咽腔),主要是扩张咽腔部分,使喉、咽、鼻整个咽腔部分形成一个适合于发声共鸣需要的通道,气息和声音畅通无阻地通过,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打开喉咙最充分、最自然、最适度的方法就是练习“打哈欠”。但要强调的是在歌唱发声时所要求的打开喉咙,实际上是处于半打哈欠的状态。

2、发声练习

(1)无声呼吸练习(打嘟噜):2 3 4 ︱5 4 3 2 ︱1 2 3 4 ︱5 4 3 2 ︱1 - || 嘟

: : : : : 嘟 : : :

脸部及脖颈部放松,下巴回收,双唇轻松合拢,深吸一口气后以均匀平衡的气息振动声带并吹出唇外,推动两唇颤动,灵活地发出均匀、连贯、持久的“嘟噜”声音。要注意脖颈部不可挤卡、紧张,声音感觉是在口咽部滚动。(2)跳音练习 :3 | 5 3 | 1︱5 4 3 2 ︱1 –‖ m-en mo 在哼鸣的位置上唱出母音“mo”,练习时不用很强的声音,唱到低音时要保持同样的位置,就好像唱高音时一样都送到头腔去,喉头稳定,下巴也要保持放松。在哼鸣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声音的稳定性,不要为了追求高位置而抛弃气息和横隔膜的支持把声音掉起来唱。应当在正确的呼吸支持下尽可能多的运用共鸣,声音柔和的、有控制力的、有弹性的唱出来。

(3)音程练习:6—︱5 6 5 4 3 2︱1––‖ yi ya yi ya yi ya

母音结合子音交替练习,气息控制要平稳,低音、中音、高音的声区共鸣要贯穿统一。各音和不同的母音之间要保持同一歌唱状态演唱,声音竖在“管子”里,使声音效果自如、舒展、丰满、连贯、流畅。(3)顿音的练习:

.....5 4 | 3 2 | 1 — yi 演唱时要求着力点在横隔膜上,有弹性的向外扩张,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区,有助于声音与气息的衔接和保持呼吸肌肉群的弹性。声音要求轻巧、圆润、丰满而有弹性。

2、歌曲演唱 演唱歌曲:

《下雪了》

这首作品的结构是三段体结构。三个乐段不同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第一乐段期安静思念缠绕、向往期待,第二乐段思念到极 14

致的强烈感情,第三乐段又回到想念爸爸妈妈的情感,因为下雪了,父母要回家过年的期待之情。演唱要求:

(1)了解歌曲创作特点,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吐字、发音洪亮地向前送出去。作品要求字正腔圆,要求有语感的正确朗诵。

(3)学生逐句练唱,教师注意分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集中对歌曲演唱的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4)进一步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所需要的声音特制,较完整的表现作品的艺术特点。

(5)完整演绎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 法:讲授法、示范法、个别辅导﹑个别作品实践演唱﹑教师分析讲解。

六、复习巩固和作业要求

(1)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声乐作品;

(2)教师针对学生演唱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教学,提出改进意见。

复习歌曲:《下雪了》

七、教 具:钢琴、声乐教材、音响材料

八、教学参考资料:

《新丝路 新童歌》

九、教学后记:

第四课

课题: 《山顶上》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习演唱歌曲《山顶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能力目标: 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山顶上》,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3、扩展音域训练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山顶上》

1、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全曲采用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只要是叙述,由于叙述性较强,因而旋律的起伏也不大。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悠扬而深情。第三部分又回到叙述部分深情而优美。

2、艺术处理:

歌曲为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主表叙述,演唱时要用平稳的情绪、气息、声音表现歌曲。第二部分要拓展情感幅度的表达,整体演唱时要充分把握住这首歌的风格,深刻歌曲中人物内心的变化。第三部分对童年、对家人的描述,要情绪饱满,优美抒情

地演唱。

3、演唱要求:

演唱者首先要对外出打工子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了解一下自己学校里的打工子弟的生活),以便更好的理解作品、表现作品。演唱时要优美抒情、情绪饱满、声音通畅而有流动感,气息要平稳流畅,吐字要柔和清晰,表达出孩子思念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之情。注意歌词的归韵,整体演唱时要注意气息与声音位置要平衡统一富有穿透力。

四、教后记:

第五课

教学内容:

1、发声训练

2、学习歌曲《额济纳胡杨》及对作品的处理 教学目的: 191、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额济纳胡杨》,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3、能力目标: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

2、歌曲字头的“轻”表达。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 具:钢琴、教材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

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额济纳胡杨》

1、作品简析:

歌曲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歌曲,曲调悠长、优美有意境。

2、艺术处理:

歌曲抒发了草原上琴声悠扬、夜晚幽静的意境,节奏平稳,旋律带叙述性,感情强烈,有感而发。一波推动一波赞美的强烈感情,溢于言表。

3、演唱要求:

要蕴涵歌曲的意境,字头可轻些,注意字音的准确、清晰。此外,由于歌曲强烈的情绪变化,要控制好气息运用,高潮部分要唱“火”了或唱“热”了,才能表达作者的原意。

四、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五、教后记

第六课

《梅花雪 梨花月》教案

教学内容:《梅花雪 梨花月》 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歌曲《梅花雪 梨花月》,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江南民歌风格,掌握其民歌特点,力求做到旋律连贯柔和的特点。

3、能力目标: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结合歌曲,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流畅。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梅花雪 梨花月》,体验江南风格歌曲的艺术魅力。

2、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

具:钢琴 教材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 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梅花雪 梨花月》

歌曲由两段加结束句组成,轻柔、舒展、悠长。演唱时可从结合平稳、均匀的气息,松弛自然的声音出发。

231、演唱要求:

a、演唱者首先对我国江南的地域、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其次对歌曲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有所了解。

b、了解江南歌曲的演唱特点,在歌曲的演唱中保持气息的连贯、母音的圆润,采用无声换气,一句一口气,保持歌唱状态,咬吐字注意柔和,此歌歌词为“梅花”辙,歌唱的咬字发音时要注意运用横字竖咬、宽韵母窄唱、穿鼻归韵等方法。

三、作业:

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表现形式,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四、教后记:

2016年8月26日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E22012、英文译名:Claical Dance Training3、课程性质:专业课4、适用专业和年级:表演(舞蹈表演-古典舞)专业/二、三、四年......

声乐教师基本功培训

声乐教师基本功培训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每......

演说基本功训练

本文由s071982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演讲口才训练第一课(自信心训练) 演讲口才训练第一课(自信心训练) 自信心, 口才......

相声基本功训练

相声基本功训练 在练习嘴皮子时,一定要掌握气息、声色、节奏还有最基本的就是嘴上的灵活度。要掌握“喷、弹、啃(咬)、吐、磨”五种基本技法。一、绕口令(喷口)练习(一)基础篇 1.出......

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

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组织教育活动一、小学班队集体教育的技能与训练(一) 全面了解小学班队集体的技能1、了解学生的内容以班队集体建设为目的的了解和研究学生 以开展集体教育......

下载声乐班基本功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乐班基本功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