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后习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境生态学课后习题”。
生物与环境
一、简答题:
1、什么叫环境和生态因子?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哪几类?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即环境生物及人类生存繁衍的环境要素。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何谓限制因子?说明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和shelford耐受定律。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
Shelford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时,就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还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根据对光照的适应性,植物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阴植物。
2)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都有影响。
生物的适应性,如动物对光的避光性、趋光性;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茎秆粗短、叶面缩小、毛绒发达等。3)根据光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物适应性,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动物如鸟类的迁徙,哺乳动物的换毛和生殖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昆虫的冬眠和滞育也主要与光周期的变化有关。
4、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和虫害上有何意义?
在适温范围内,生物生长发育良好,超过这一范围,则生物发育停滞、受限,甚至死亡。当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受害,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也会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
5、水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如何适应?
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分布等许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对植物来说,水量对植物的生长液有一个需水量的最高、最适、最低三个基点。低于最低点,植物因缺水而萎焉;高于最高点,植物缺氧、窒息、烂根;只有处于最适范围,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此外,水也影响动植物的分布,水分与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生物适应: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动物按栖息地划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
6、旱生植物是通过哪些机制适应干旱环境的?
1)通过发达的根系来增加水分的摄取; 2)减小植物叶面积来减少水分丢失。
7、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有哪些。
酸性土植物、盐土植物、沙生植物
8、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1)限制因子规律 2)Liebig 最小因子规律 3)Shelford 耐性定律 4)生态幅
5)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
9、极端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在形态方面,北极和高山植物的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这种形态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温度,减轻严寒造成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即环境生物及人类生存繁衍的环境要素。
趋同适应: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如长期生活在不同条件下,它们为了适应所在的环境,会在外形、习性和生理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别,这种适应性变化被称为趋异适应。
内稳态:内稳态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具有内稳态的机制的生物借助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
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此词主要用于植物。生态型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代表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即使将它们移植于同一生境,仍保持其稳定差异。不过不同生态型之间可以自由杂交;型间差异尚不足以作为物种的分类标志。
迁徙:指某种生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和其它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因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害混合烟雾。如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的作用下起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化学污染物。
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春化作用: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
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指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适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
季风: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
贝格曼定律:大型动物由于具有小的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在体温调节中比小型动物消耗的能量少,因此,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大型动物比小型动物更经济。再进一步扩展就成了体重增大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阿伦定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
环境生态学目录1 绪论:地球上的生物和生物圈;生态学形成与发展; 2 生物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光因子、温度因子、水因子、......
环境生态学学院:万方科技学院专业班级:地质学号:姓名:王课 程 论 文11升-1班0926206031化 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引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本条件。过去的一个世纪,人们在创造了高速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那么多沙漠、荒山......
《农业生态学》习题1、什么是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2、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什么?4、生态学史前奠基人、创始人及其代表著作是......
“个体生态学部分”自主学习习题主要概念: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 ,主导因子, 最小因子法则,耐受性法则,限制因子,生态幅,适合度,驯化,休眠,滞育,内稳态,阳性植物,叶面积指数,光饱和点,昼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