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中语文苏的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综合技能培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含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 [对应学生用书P93]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以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他类诗歌。
下面就几种常见题材的诗歌鉴赏方法逐一解说。
一、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1.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2.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3.答题步骤:(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兰 曹 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本题的考查点是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考生在做题时既要体察物态,又要体察诗人描摹物态之妙;同时,还要明辨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咏物诗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考生在鉴赏时要重点把握全诗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具体到本诗,根据注释和诗中的“万古冤”及“忆家园”等不难概括出诗歌的情感。从“子规”这一意象以及其叫声的凄切、哀伤可知,本诗突出一个“冤”字,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范仲淹的同情以及对范仲淹遭遇的无比愤慨。
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范仲淹被贬之冤枉与落寞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意欲回乡之情。
(2)诗歌描写子规叫声凄切、哀伤,突出一个“冤”字,诗人借子规的啼叫声,暗示范仲淹被贬是千古奇冤。子规的叫声是诗人悲痛心情的外化,诗人正是通过子规的叫声将咏物与抒怀很好地结合起来的。
二、送别诗鉴赏 1.情感特点: 情感1:宽慰。
别 董 大(情深意长的勉励)
高 適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2: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 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3: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4:想像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1)诗的第二联被前人赞为“久别重逢之绝唱”,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篇,简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惜别诗。这两道题分别属于诗论评析型和鉴赏表达技巧型题目。对于第(1)小题,考生要紧紧抓住“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这一联进行分析,围绕“久别重逢之绝唱”选择角度,可以从情感角度着手,这两句诗真实贴切地表现了友人久别而意外重逢的感情变化过程,以及友谊的真诚和内心的喜悦。对于第(2)小题,考生要分析该诗的结构思路,把握诗句的关系,尤其要关注起承转合的情况。“故人江海别”,是说上次分别;“乍见翻疑梦”,是说这次相见;“相悲各问年”,是写当前两人交谈;“离杯惜共传”是写就此分别。全诗可谓波澜起伏,曲尽其妙。
答案:(1)这两句诗写出了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和神态。久别相逢,乍见以后,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离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的不易。“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2)这首诗写乍见又别离之情,构思精巧。开头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可谓一波三折,巧妙写出了久别而意外重逢的复杂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 ①“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题目。
北宅秘园 谢 庄
夕天霁晚气,轻霞澄暮阴。微风清幽幌,馀日照青林。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绿池翻素景,秋槐响寒音。伊人傥同爱,弦酒共栖寻。
(1)这首诗的开头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光渐窗歇”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找出诗句中所描绘的意象,如“夕天”“轻霞”“微风”“馀日”“青林”等,这样就可知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暮图。其次,把诗中意象组成的画面与诗歌的主旨及抒发的情感相结合,概括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如结尾句“伊人傥同爱,弦酒共栖寻”,愿与“同好”共享秋园暮景之乐,可知诗人表达的是对宅园的喜爱之情。第(2)小题是炼字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生在答题时要先找出用得最为传神的那个字,再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收光渐窗歇”,写日将沉没,夜幕降临,渐觉窗外暗了下来,一个“渐”字,不仅写出了夜幕慢慢降临的过程,也突出了诗人的观察品味之细。
答案:(1)诗歌开头写秋天傍晚时的景色:薄暮将临,烟霭消散,轻霞映天,空气新鲜,微风荡漾着幽雅的帘幔,太阳的余晖斜照着深秀的树林。诗人用简练的笔触营造出一个清丽明净、高远幽深的意境。
(2)“渐”字最为传神。一个“渐”字,写出了夜幕慢慢降临的动态过程,突出了诗人对宅
①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注] 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③肯:岂肯,怎愿。
王诗译文:经过战争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赏析点拨: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
②
③
①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作用: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 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的上片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才能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能封为列侯的故事,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腐朽,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在表现手法上,李广与李蔡的对比明显,最后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这一反语作结,与词的上片相照应,揭露南宋朝廷打击抗战派的政策,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答案:(1)这首词以李广自喻,指出像李广那样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却总是被排斥、迫害,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2)①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做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②反语。词的最后,不说自己的愤慨,偏说“举力田”;在“舍我其谁”的严肃叙说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尖锐嘲讽。
五、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1.特点归纳:(1)举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 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4)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5)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6)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1)本词中,词人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边塞画面?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两个考点。对于第(1)小题,要抓住一些具体的意象来分析画面,如泠泠的水流声、云中之关塞、秋风、落雁等,然后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阐述其作用。对于第(2)小题,考生可以根据“谁是知音者”“边愁”“莫教泪洒英雄”等词句解读出词中包孕的情感,另外,可以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纳兰性德的生平际遇来揣摩这首词包含的情感。
答案:(1)词人为我们描绘了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画面。这些画面中的景象渲染了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出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同时为结尾的抒情作铺垫。
(2)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知音难觅的苦闷,也有关塞行役的艰辛;既有背井离乡的无奈,也有英雄失路的落寞,同时还有对朝代兴衰的深沉感叹。
2.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回答问题。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唐大历(代宗)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1)这首诗首联的“闲”字用得巧,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的首联写东风吹拂,细细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悠闲。“草色闲”是能看到的事物,而与之相对的是人心之愁。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的感情。据此可以分析出“闲”字的巧妙。做第(2)小题时,要着眼于颈联的意象。诗的颈联全是写景,远方的家乡被浮云缭绕,眼前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表面上很壮观,实则隐含着一种衰微之意,景与情巧妙融合在一起。
答案:(1)首联的“闲”字写出京城草色悠闲,与东望所见相对,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眼前只见长安那笼罩在夕阳之中的错落有致的宫殿。颈联远近景结合,表面上写的是壮观之景,实际上写的是孤独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
届高考复习同步测试 专题二 望月怀远 (苏教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二 望月怀远 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语段阅读(一)阅读《送魏万之京》,完成后面的1~2题。送魏万之京李 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学案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这四首诗,了解孟浩然、祖咏、储光羲、孟郊的生平及其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2.体味这四首诗在写景、状物、抒情各个方面的独到之处。3......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慢性格。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王维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为各族人民珍爱。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前后,诗歌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形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为唐诗繁荣......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本课所选四首边塞战争诗的思想内容。2.把握边塞战争诗的特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边塞战争诗的写景艺术特色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