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路径创新探索”。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时效性,提升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彰显主流引领的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是重中之重,本文以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为例,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探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路径创新。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实践教学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学生培养为核心,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为支撑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一)人才培养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评价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且由政府主导、督察参与来推动人才培养实施的一种模式,强调育人主体不仅是高校还有企业和政府参与的特殊性。
(二)受教育者身份的特殊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授课地点不在是局限于学校课堂,更多的是深入企业厂房,不仅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更注重实操能力,这样,受教育者具有既是学生又是徒弟的双重身份,既要参加学校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企业技能的培训。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特殊性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的制度,其课程体系设置不同于普通职业教育中以学校为主体,来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模式注重从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来设置学习内容、技能训练等教育活动。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困境
(一)认识困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上存在重学生的专业化的偏向,弱化了思政课的教学地位,进而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成效,更有些高职院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课堂实践等同于社会实践,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对立起来的认识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加大了学徒制模式下思政课实践课教学的操作难度。
(二)制度困境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其良性运行并能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离不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制度规范与支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的时间、地点、课时安排及教学主管部门的监管等,在一项以“您认为影响高校思政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的调查问卷中,6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工作机制的问题,5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学校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由其可见,制度及体制规范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保障困境
首先,在组织领导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学校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领导和机构,而且需要各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分层领导和机构相互配合、协调组织,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则思政教学部门独立完成,导致思政实践教学很难有效、规范、持续进行下去。
其次,在经费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其经费投入与使用应该和相应的专业使用相匹配,而实际是能够投入使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是微乎其微的,根本无法保障学生实践考察的?M用支付。在一项以“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您感到困惑或疑惑的问题还有那些是”78%的被调查者认为经费不足,加大经费投入是解决问题症结所在。
(四)路径困境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深度融合,事实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师资队伍等先天缺乏等原因,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在“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离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迈进尚有差距,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企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如何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是检验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基准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徒制模式在加强(学徒)工人考核评价、遵守劳动纪律和储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而如何有效提升能力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契合点。
三、创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路径
(一)重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实践形式与培养目标
“05方案”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05方案”从政策层面说明了实践环节应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独立环节,并且应当具备可持续性、稳定性、可操作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办学方向。在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思政课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其良好运作不可谓不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新趋势、立足高职院校办学、育人的宗旨和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重建适应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设计,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中,凸显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
高职院校专业课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有冲突的,因此,高职院校院“校企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与专业实践教学结合,创建行业、企业实训平台,贯彻全程育人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职场训练塑造高素质职业人,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在思政实践教学设计中听取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充分挖掘梳理各类课程德育元素,精心打造由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使育人工作渗透在各个学科、各门课程和每一堂课中。在一项以”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在哪些方面合作,”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实践人文,43%的认为企业文化理念。可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融合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摘 要:高职院校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工作的职业面向和岗位技能,关键是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优化路径摘要: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渊源,以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为实践依托而形成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将红色文化融入......
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关系调查报告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培养的绝对主力。而作为高职学......
高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李玉香125000)摘要: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选准适合高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