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
2、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4、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6、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7、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9、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水和油相比,水吸热性能强,散热性能若;油吸热性能若,散热性能强。
10、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12、伏罂而听运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的科学原理。
1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5、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16、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17、人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
18、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二、问答。
1、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2、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①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②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③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答: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答:水在自然界中有液体、固体、气体三种形态。液态的水遇冷(0℃以下),会凝结成冰;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
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答:因为水在自然界中是在不断地循环。
6、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答:地面上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不断上升,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不断聚集,形成云,云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到地面,变成水。
7、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一》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2、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大)。
3、分类:蝗虫,蚕蛾,牛,苍蝇,羊,鹦鹉,兔子,鸽子,鸭子,蚂蚁
答:昆虫:蝗虫,蚕蛾,苍蝇,蚂蚁 鸟类:鹦鹉,鸽子,鸭子 哺乳类:牛,羊,兔子
4、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请举出三个实例:
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给添置隔音设施。4。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5、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
6、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2)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米/秒。
7、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液体中传播。(错)
8、有物体能产生声音,没有物体就不能产生声音。(错)
9、在真空中声音能传播吗?(不能)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是)
10、要想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就必须(把橡皮筋拉的紧一点)。
1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2、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对)
13、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重量。(错)
14、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错)
1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也不会消失。(错)
16、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错)
1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了哪些器官?
(口腔)→(食道)→(胃)→(肝)→(大肠)→(小肠)→(肛门)
18、请把下列食物填在食物金字塔相应的位置。
①豆、奶类;②油、盐、糖;③蔬菜类;④水果类;⑤鱼、虾、肉、蛋类;⑥粮食类。从上往下依次是:②①⑤ ③和④并列都在第四层 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应该包括这五大类,吃的最多的应该是(粮食类),吃得最少的应该是(油盐糖类)。
219、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20、人类的哪些行为对空气产生了污染?答:汽车尾气,焚烧塑料,工业排污。
21、操作题:点燃酒精灯,加热一块铁片,然后熄灭酒精灯。答: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铁片用夹子夹起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22、按照发声、传声、听到声音的顺序,分析一下你是怎样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的?
答:教师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空气时,会使空气产生振动,振动的空气传进人的耳朵,遇到鼓膜,声波就会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之中的听小骨在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内耳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4、一杯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5、空气中能帮助燃烧的是(氧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2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2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28、(噪音)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29、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使用了(色素)
3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1、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2、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错)
33、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的吸热能力和散热能力都一样。(错)
34、云和雾就是水蒸气。(错)
35、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上天的。
36、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
37、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方式叫(传导)
38、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6度到37度之间),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39、厨房里的锅、铲子大多是金属制造的,为什么都有一个木头的或者塑料的把手呢?答:木头塑料导热性能差,防止烫伤手。
40、耳廓的作用?答:耳廓的形状有利于接受外界的声波,有“集音”作用,并有助于声源方向的判断。
41、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答:往食物中滴碘酒。
42、如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油脂?答:将物质在白纸上涂抹,看其是否留下油迹来判断食物是否含有油脂。
43、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
1、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2、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
3、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4、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44、消化道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答:消化道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人能倒立能吃东西的原因是食道、胃肠的逐段蠕动,推动食物前进。
45、好的饮食习惯谚语: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狂饮伤身,暴食伤胃;多吃不如细嚼;晚饭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46、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347、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占据空间,有质量,能流动,能压缩。
48、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49、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压缩空气?答:自行车轮胎和篮球充气;空气枪;公共汽车的门;喷雾器。50、热空气的流动方向: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51、二氧化碳的性质:
1、无色气体
2、能溶于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比空气重
4、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不能供给呼吸
52、蜡烛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53、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什么?答:少开车少用空调多养些净化空气的植物。
54、制冷空调和取热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因为冷空气自上而下勾当,而取热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面,因为热空间是自下而上勾当。
55、空气中撑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同化而成的,(氧气)年夜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若是(氮气),年夜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分歧),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纷歧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勾当就形成了风。
57、我们四周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恰是空的,而是布满着空气。(对)
58、空气是一种纯挚的气体。(错)
59、燃烧用往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6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对)61、人类勾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原因。(对)62、在年夜自然中,空气老是轮回行为的。(对)
63、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起头可能会流进几滴,但再多就不会了,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有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往。
64、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仍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四周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竭下沉的冷空气包抄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65、若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着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而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连结水平。
66、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彼此同化,这种传热体例叫做(对流)。67、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体例称为(辐射)。
6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69、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分歧物质)和(分歧颜色)。70、油的吸热和散热速度都比水的速度(快)。
71、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酿成的。
72、蒸发的快慢与什么身分有关?答:与蒸发面积,空气通顺水平及四周的温度有关。73、物体的冷热水平叫(温度)。
7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聚成(固体)。
75、统一种物质,概况颜色深的比概况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76、炎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对)77、炎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对)78、云和雾就是水蒸气。(错)是水蒸气遇冷凝聚成的极小水滴。
79、为什么人们冬天喜欢深色衣服,炎天喜欢浅色衣服?答:深色衣服吸热快,冬天保热,浅色衣服吸热慢,炎天凉爽。80、措辞声音巨细是(音量)分歧的默示,男高音和男低音是(调子)分歧的默示,吹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高)。
81、“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是借助于(土地),(空气),(坛子)传进窥探兵的耳朵。
82、在一组外形,巨细完全不异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凹凸的挨次枚举好,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标的目的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越低,水装的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腔调子最高。(对)
83、人需要的首要营养成分有:(卵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84、为了平安饮食,蔬菜生果要充实(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物,少吃(腌腊)食物等。85、卵白质:牛肉,豆乳。矿物质:芹菜,苹果。维生素:芹菜,苹果。碳水化合物:米饭,玉米。86、食物中的卵白质对人体的首要浸染是供给维生素。(错)87、蔬菜中含有的首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首要浸染是供给热量。(错)88、要做到合理搭配天天的食物,必需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目。(对)89、生果可以庖代蔬菜。(错)
90、加工食物能持久保留,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错)91、一日三餐要按时定量。(对)
92、多清洗,多浸泡,对除往蔬菜,生果上残留的农药有必然的浸染。(对)93、(亚里士多德)按照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94、(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95、说出需要排序的理由:资料杂乱,未便交流,查阅坚苦,遴选或取舍坚苦,未便放置等等。96、举例说出分类的体例:找不异点分类,如指纹;多极二分法,如分动物。
一.我们又长大了1.青少年的身体是在不停地生长发育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高在逐渐增长。 二.升旗台在哪里1.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2.要描述......
第一课 运动着的世界一、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物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二、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天气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3、我们可以通过云......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
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①坚持写日记、②爱护图书。 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背诵全文)1.植树的好处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阻挡风沙、调节气温、消除噪音、蓄水保土 3.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