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科举的兴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科举的兴衰
封建王朝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有衰亡,有兴盛。关于封建王朝的兴衰,科举可以说起到重大作用。中国的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废除于清末,这其中有萌芽、有改进、有兴盛也有衰亡。今天就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一、科举的开始——隋朝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这里要做一个区分,隋朝的两位皇帝——隋文帝和隋炀帝。如果题目中问的是科举的形成,一定要选隋炀帝哦。
科举的形成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科举制度的实行,打破了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既选拔了优秀的人才,又稳固了政权的统一。这一制度被一直沿用到清末。
二、科举的继续发展——唐朝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制度,并使科举制逐渐完善,使我国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唐朝科举制度分制科和常科两种取士方法。制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以待“非常之才”。应试者可以是现任官吏,也可以是常科及第者,还可以是庶民百姓。制科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合格后有朝廷直接授予官职。唐太宗时扩大国学的规模,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进士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科举制在唐朝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这里比较常考的就是关于武则天武举的相关内容。武举制始于武则天时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众所周知,出身庶门的武则天以一位女性皇帝取代李唐,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可谓是内忧外患。对此,武则天一面剪除政敌,另一方面培植扩大亲信势力。选拔将才掌握拱卫政权的军队,显得更为紧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举制产生了。
三、科举的改变——宋元 宋朝对科举制做了不少改革。宋太祖把殿试制度逐渐确定下来,即礼部考试后由皇帝在殿廷主持最高一级考试。南宋以后,科举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宋朝科举制基本上仍分制科和常科。常科考试分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也称省试。
这里的主要考点在于进士前三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元朝科举制度也分乡试、会试、御试三级,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并分别登榜。同唐朝截然相反,元朝科举考试重经义而轻诗赋。经义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四书》中选题,答案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我国古代科举史上以朱熹的《四书集注》考试,是从元朝开始的。
四、科举的没落——明清 提到明朝的科举,就一定要说说八股文。八股取士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文章格式的要求,所谓“排比有定式”。明清科举考试中的文章,一般需要四组文句,每组两个段落,相互对仗。因共有八个段落,即八股,故称八股文。明清取士,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考试往往是考什么学什么,八股的考试范围仅仅集中在《四书》《五经》之中,这样的考试使得考试范围小,最终钳制了文人的思想,官吏成为没有思想,只会听命于皇帝的奴仆。这部分也是考试中常常会考察的范围,要着重注意。1905年,科举正式废除。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朴实应用文是一种处理公私事务的工具,是用来说明事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侧重于“以事告人”。所以语言要求朴实无华、开门见山。例如在述职报告中就......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谈谈婚姻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说:"婚者谓昏时行礼,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先秦的礼仪选集《礼记》则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监察委员会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监察法自公布之日......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行政决策程序一、行政决策含义所谓行政决策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为了履行行政职能和实现行政目标而选择并制定行政方案的过程。含义解读......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十九届三中全会时政在考试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热门的会议,十九届三中全会在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我们来看看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