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南行学习感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谁动了我的奶酪感想”。
谁动了我的奶酪?
世界在变,变的结果,让我们不断丰富知识与情感,知道回忆和不断进步,唯此,我们才能时刻“绷起'时光的耳朵',听那过去的声音和有限的未来”--小仲马语,借用此句来表达几日的南行之旅,在我心里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
奶酪对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
从2003年走上讲台迄今已有9年零7个月的时间,荏苒的时光,自己也总想在不断的学习中去总结,在不断的积累中去沉淀,在不断的探索中去寻找,但时间似乎在08年的时候定格,最初走上讲台的激情,刚接触学生的新奇,总结知识点的胆怯,现在回忆起来都成了最感动,最美好的怀念,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教龄的延续,驾驭课堂可能更游刃有余,思想挖掘也比最初要深刻透彻,综合概括能力也要略胜于曾经,对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基础知识,目标确立,都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把握,但也心底和思想的最深处,总是有某一种缺失,想要拼命地去寻找,想要尽力的去抓主,想要集中的去思考,可不知从哪里找到突破口。
最初刚刚踏上讲台时,我们年轻人跟着学校学习“杨思”,当时只是懵懂的理解,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对“杨思”最本质上的记忆,课堂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学习生成,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我,似乎是陌路之人。课堂模式,有时是照着葫芦画瓢,在真正的教学思路的实质没有本质上的认识。也没有在思想的层面有深刻的挖掘。“杜兰口”“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是跟着学校的脚步进行的第二次思想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渗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课改理念,但无论是杜兰口的“三三六”的课堂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 “271”学习态以及新形势下的“三位一体”,自己的思想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之中,虽然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抱着一腔热血,在心里也勾画着自己的课堂美好“蓝图”,但是真正的用在教学实践中,却无从下手,模式也是照着别人的样子搬过来,总有一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感觉,时间长了,自己的思想也随之有懈怠的倾向,对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架构,没有从根本认识,自己也没有在学校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做深入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也没有在课堂实际的操作上做及时有效的总结,改正,也没有想到把自己的教学思路,能与新的理念有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只是在改革列车上一个循规蹈矩的普通乘客而已。虽然也在努力的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能改变自己的“奶酪”,也知道它的重要性,可主动深入研究的意识却一味的停在思想上。
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几日的南行之旅,每天都在感受着,震撼着,学习着,成长着.广州实验中学的“小霞老师”我和她似乎五百年前也是有渊源的,年纪与我相仿,并且我们听课的内容和我走之前在学校讲的基本功达标课是同一篇目,但也正因为如此,相形之下,更感惭愧,为她教学设计的大胆----“鲁迅大撤退”而惊讶,为她广博的涉猎文化知识而折服,学生没提到每一步小说她都能说出一二,为她善于捕捉课堂的瞬间生成而感叹比如“学生谈到在读文章过程中“的”和“地”的混淆,她马上提到鲁迅文章中对这两个词的错用,她能很敏捷的抓住学生的每一个生成为自己所用如学生在讨论“如果你是教材的编写者,你觉得应该保留《祝福》吗?”这个问题时,学生生成的关于这篇文章主题对我们今天的影响的一个探讨,有的同学认为是积极的,有的同学认为是消极的,这一生成她能及时而准确的捕捉而且不去打断,让学生积极探讨发言,尽管这一话题跟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关系,为她潇洒的教态,轻松的课堂和与学生融洽的关系而羡慕,坐在下面听课,让我想起巴尔扎
克的一句话:“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而这份力量相信会得到学生最大的信服和认可。而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老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中山纪念中学的语文课是一堂课外阅读《李斯传》,老师年轻而有朝气,可爱而亲切,最让人无法忘记的是从上课到下课,她那甜美的微笑一直洋溢在脸庞,连我们初次相识的人都倍感亲切,相信做她的学生就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更让我叹服的是年轻背后扎实的基本功,笃厚的文言素养,跳出我们传统讲的五步法,她把文章结构分李斯的优点与缺失两部分,优点又分五小点,缺点概括为三点,调理十分清楚,重点强调“秦之文学,唯李斯而已”另外就是对重点实词“案”“治”的把握,因为我现在也教高三知道文言人物传记中这两个词是经常出现的,所老师在高一时就强调这两个词,把握很准确,在整个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凝练,简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人感觉就是在欣赏,在享受,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扎实的文学底蕴,才能让学生在慢慢的熏染中积累文言知识。
珠海文园中学的张翠霞老师上的是一堂古诗词鉴赏课----《苏幕遮》,激情四溢,是她给我最大的触动,她大方,热情,语言富有感染力,就像一缕阳光,能把整个教室照亮;她就像一缕春风,带给每个孩子轻松愉悦;她的激情就像一团火,能够燃烧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的老师,学生又怎能不热爱她呢?不喜欢她呢?学生每出现一处闪光点,她都能及时表扬,学生每有一点进步,他都能马上表示鼓励,让学生的课堂成就得以彰显,让学生的课堂实效性得到最大的落实。
广实验老师的潇洒,中山老师的笃厚,珠海老师的感染力,都让我看到他们的个性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固步自封,自己的懈怠和停滞,也意识到要做一个学生喜欢,学生认可,学生敬佩的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质,要有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并且要把它融入你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日常的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中,同时也让教师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找到自身价值的闪光点,找到一种内在的内驱力。
“唧唧一直在想的是他将会得到什么,而不是考虑他会失去什么。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过去总是觉得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现在他认识到,变化将会使事情变得更好。”这是唧唧在找到新的奶酪之前每天刻在墙上的话这个世界在变,我近在身边的人,远在异地的同行,都在改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思想理念的真正改变,才能让自己度过这个“瓶颈”期。
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
“ 陈旧的信念 不会帮助你”“尽早注意细小的变化 ”“这将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此时此刻,唧唧早已把过去抛在脑后,正在适应现在。”“他继续以更充沛的体力和更快的速度穿越迷宫。不久,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还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阻止你发生改变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你自己。只有自己发生了改变,事情才会开始好转”----这是唧唧在自己寻找奶酪的过程中,每一次思想变化时都会在墙上刻下当时的心得。而这些文字也是此次南行之旅归来之后,自己总结后,突然想到2001最畅销的这部书的几句经典摘要,而今读来,依然感触颇深,也感谢学校和门主任能让我有这样的机会让我能接触最前沿的教育,通过几天的听课,讲座,也让我知道自己是幸运的,尽管我工作在比较偏远不发达的边远中学,但我们的教学理念并不落后,教育思想并不闭塞,教育模式也并不逊色,“未来不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为每一个学生恰当发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人生”这些指导性思想的语句,已经耳熟能详,但当他们也出现在我们参观学习的学校却倍感亲切,还有一些观念比如“三位一体”教学,我们正在做的,他们却没有实行,有了对比,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而以前却并不是太在意,所以坐在这趟改革的列车上,在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进步的领导的带领下,我不能不进步,我不能不坚定改革的理
念,因为我没有任何理由。
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预见变化——随时作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改变——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去享受新的奶酪的美味”,“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不断地去享受变化——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受之人以鱼,不如授之人以渔”,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奋然前行。
王磊
2012-4-11
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摘自《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一本书我共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因为在高中图书馆觉得这一本书的题目很好玩,于是便怀揣好奇的心理把它全部读了一......
第1篇: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内容充满了人生中有关变化寓意深长的真理。这是个有趣且能启蒙智慧的故事,内容是在描......
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精选7篇))由网友“恒星”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供大家阅读参考。篇1:谁动了广州百货业的“奶酪”? 随着大卖场、......
尊敬的党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结束,在一片欢呼背后,冷静下来思考,一个问题便会无比尖利的出现:出现了137次的改革是有对象的,而且涉及整个权力运行系统内的既得利益者,即使习近平......
生活就像是一座“迷宫”,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奶酪”——或者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融洽的人际关系,或者健康的身体,或者充满诱惑的物质财富,或者仅仅是一份心情„„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