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救助文化建设 提升救助管理水平_组织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7:11: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倡导救助文化建设 提升救助管理水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组织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倡导救助文化建设 提升救助管理水平

宜昌市救助管理站是国家民政部指定的全国91个省际接送救助管理站之一,承担着四川、重庆跨省救助任务和联系武汉及本市区域的救助管理工作。近年来,在各级民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站坚持以创建全国星级救助管理机构为目标,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并倡导救助机构文化建设,依托救助文化建设增强软实力,不断突出救助管理工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2010年12月被湖北省民政厅表彰为“湖北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2010年12月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亚残会举办期间救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月,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树立新理念,不断赋予救助文化建设新内涵。

在如今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高新技术日益创新、社会文明和谐共享的时代,文化正从虚拟走向现实,并且以自身强大的魅力构成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语境,并且转换为生产力,日益彰显出它干预经济、覆盖经济、渗透经济、融入经济的本质。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救助管理机构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在“十一五”期间,硬件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但是同时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和难题。救助对象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扩大外延到城乡生活无着的困难群众,范围和人数都急剧增加。基本物质层面的救助已经不能满足困难群体的需求,他们需要诸如关怀关爱、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精神层面的救助;救助工作人员历经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的变迁,由于单位性质变迁,年龄老化、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日益突出,同时高强度强压力的工作让他们越来越没有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救助工作常年接触社会的不幸的一面,负面因素多积极因素少,缺少一种阳光、快乐、和谐、朝气、感恩的文化;以上种种问题,是摆在救助管理机构的管理者面前迫切需要正面回答并解决问题。如何做到硬建设,软实力管理,成为救助管理者面临着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经过对救助工作发展的认真解读,我们发现并深刻理解到救助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爱的文化。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提高人。基于地域环境、站史站情,我们提炼出了“忠诚、良知、爱”的宜昌救助精神,确立了“发挥宜昌地方特色优势,建设江南园林般宁静幽雅、寓美于景、文化深厚、格调高雅,融童趣、个性于一体的花园式救助站,让救助站成为流浪未成年人和流动困难群众的家园”的建设目标。“忠诚”即对党和人民忠诚,对救助事业忠诚,热爱救助事业,对求助对象真心诚意,尽心尽力;“良知”是做好救助工作的前提,是救助职业的必备条件,是救助工作必备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知耻、知愧、知恩;“爱”是做好救助工作的方法,爱心、善良、温暖,爱无痕,不言谢。这些构成了宜昌救助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成为了鼓舞全站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主动履职、服务大局的精神动力。

二、塑造新品牌,精心培植救助文化新亮点

2011年,宜昌救助站迎来了建站5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座总投资2600万元,占地32.5亩,建筑面积5758平方米,拥有救助床位260张(其中成人160张、妇女、儿童100张),规划科学、分区合理、设施齐全、育人氛围浓厚的现代化救助管理机构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站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全站干部职工工作的热情和对救助管理事业的热爱。我们利用新站建设的契机,在建筑屋的玄关位置、结合内外部环境建设最大限度的做到了有机结合。建筑、文化建设、大自然浑然一体。

(一)加强救助文化静态建设,发挥熏陶作用。

救助文化建设有静态和动态之分,而环境建设则是救助文化的静态展现,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此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1、环境建设凸显主题

利用新站项目建设的好机会,我们提出了“古韵、典雅、书香;学园、花园、家园”的主题要求,整个新站建筑风格独特,追求的是一种东方式的古朴典雅,既有江南古韵,又有楚文化遗风。墙面色调淡雅素洁,给人凝重和谐之感,实现了我们追求“建筑古朴典雅,凝重东方和谐之美”的风格,创设出质朴温馨、稳健久远的救助文化环境氛围。为了强化这一主题,我们精心设计了“爱”、“忠诚”、“良知”三处三峡石景观,将夷陵古城文化精粹与宜昌救助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凸显救助机构大爱的情怀和追求。“长青画廊”采用厚重的高档石材,古典的攀爬架伴以四季常青的藤条植物、中华蚊母盆景、景观长椅、三峡石文化,置身其间使人如同在画中,无不流露出轻松、静谧的生活气息。还有以“人间有爱”、“和谐感恩”、“自立自强”为主题的特色墙壁文化,无不体现着“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山一石能说话”,处处皆景的育人魅力。

走在站内,你时刻都在享受着一道道精神大餐:“家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只要心中有目标,黑夜里也不会迷失方向”、“常怀感恩之心,一生快乐无穷”、“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就能成为强者”、“酸涩过后,往往是甜蜜的”„„每一句言简意赅而又触及灵魂的话语,都充满了对受助人员深深的关爱和鼓励,都体现着厚重的宜昌救助精神,彰显着人文关怀,激励着受助人员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七十八幅宜昌名家的书画作品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是宜昌文化的传播,更是救助工作人员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工作人员、受助对象每天在美的环境中享受着快乐,在快乐中自觉保护着环境,并动手创设更优美的站容站貌。

2、环境布置显“三化”

站内环境布置突出“三化”目标:绿化、美化和人文化。让走进站内的每一个人“感受浓郁文化气息,体味书香自然散发”。

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原则,我们在站内环境布置上引入了大量名贵的树木、花草,设有“竹苑”、“桂花园”、“银杏林”,各种奇石点缀其间,走进站内,一派“喜有绿荫伴书香”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按照“精心选择、系列推进”的原则,我们从传统经典的《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中精选教育内容,以四个“主题”(诵古训益身心、读故事承美德、品瑰宝抒豪情、赏美景爱祖国)进行序列展示,让站内人员时刻置身于优秀文化的熏陶之中,让华夏文化之精髓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人心中,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功能室各具特色。

如今我站拥有文体活动、图书、阅览、学习、技能培训、计算机教室等10个专业教室。在全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每间功能室都有它的亮点。洁净的教室、整齐的摆设、醒目的标语、艺术化且各具特色的墙面布置、或植物装点绿意盎然;或折扇、纸伞悬挂,古朴典雅„„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书香味儿,彰显了活泼、生动、绿色的特点;走进每一间功能室,都会让你感觉眼前一亮,怦然心动。

“芳香拂面吹人省,繁花夺目陶心明。”经过大胆实践和不断完善,休息室、功能室文化建设又成为了我站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融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为一体的个性文化。

一幅图画,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文字,演奏着一首美妙的乐曲;一处建筑就是一面育人的旗帜。花园式的站内环境为工作人员和受助人员创设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一个勤奋的学习环境,它时时处处抚慰着流浪未成年人和流浪困难群众受伤的心,塑造着他们美的心灵。

(二)激活救助文化动态活力,发挥引领作用。

在救助文化建设中,环境建设是“硬件”,精神文明建设则是“软实力”。唯有“软实力”的建设创新,才能激活动态活力,保持长久的引领作用,提升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我们着重在两方面下功夫:

1、队伍锻造炼内功——队伍建设是救助文化软件建设的重点。

干部职工是救助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意识和工作理念直接决定着救助工作的质量。

我们的目标是:推进职工敬岗爱业的优良习惯养成,促使铸成个人的职业动力加油站,保障工作目标的细化落实。工作中,我站以创建星级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示范单位为契机,围绕“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通过岗位练兵、“向徐刚同志学习”、业务知识测试等形式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截止2011年5月,先后安排了15名业务骨干(占全站50岁以下干部职工的95%)分批参加全省救助管理“351”培训班,并及时在全站进行学习体会汇报,收获共享,有效转变了观念,增强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品尝工作的快乐,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倦怠,追求着“把每天走进工作变成每天走进快乐”这样一种理想境界。

2.榜样引领强行为——制度建设是救助文化软件建设的中心。

救助制度建设作为救助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救助工作的宗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维系救助工作正常开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救助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干部职工和受助人员的行为,才能保证站内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言行的关键环节,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加强救助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名职工学有榜样引领、行有规矩约束,个个都能走上“远有目标可定,近有条件可循”的发展之路。通过开展“向徐刚同志学习”的活动,树立典型,并成功将典型徐刚推介到全市作为“我身边的青年榜样”让全市人民更加了解救助工作,更加了解徐刚。

3、活动凝聚人心——主题活动是提升救助文化内涵的载体。

做好常规救助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坚持通过开展主动救助,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救助文化内涵。

无论是六月护航高考学子、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春运期间农民工救助等专项救助工作还是日常救助中,我站始终坚持服务对象、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三满意”,坚持热心、爱心、诚心、真心“四心服务”,主动履职,及时将党委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救助的对象身边。全市“三城联创”文明指数工作督办会上,市政府领导高度评价了我站主动履职加大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突出作用和积极贡献;2010年全省政法书记会议期间,我站加强街头劝导和主动救助,仅在东山隧道口就三次实施夜间救助,有效保证了我市市容市貌和文明形象,受到原省委副书记杨松同志及与会领导的好评;2010年6月底,我市出现世纪高温,气象部门发布橙色预警报告,我站第一时间响应并认真落实市政府通知精神,启动应急救助预案,组织开展了“送清凉”活动。我站共出动救助车辆67次,人员352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96人,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和物资262件套。炎炎烈日下,我站工作人员冒着酷暑高温,不停地穿梭在城区大小街道,搜寻和救助路边的流浪人员,用爱心和汗水,守护城市的文明。正如许多热心市民评价的那样:就在救助人员用手紧紧握着流浪汉的手,就在救助人员将满脸灰尘看不到童贞的流浪儿童抱进救助车的那一刹那,这座城市,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距离;这座城市,因为我们,让人心中感受到了友好和温情!

三、发挥新功能,不断促进救助服务水平新提升

现在宜昌救助文化无所不在,每个工作人员、每个只要是识字的求助者来到我站,都能强烈感觉到文化就在他的身边。关键就在于救助文化的培植、提炼,约束人、教育人、感染人、帮助人,激励更多的人去继续培植、提炼、执行,为单位创造更大的动力。由此螺旋式的不断前进,在单位内形成永不终结的文化——行动——结果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单位文化生生不息。

宜昌救助文化,做到了全员性文化。宜昌救助文化被职工普遍接受的本质,就在于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符合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客观规律,很好地找到了文化和救助之间的关系,文化和单位发展的关系,文化和职工、文化和救助人员的切身利益的关系。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如果他在培植、提炼、执行文化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为个人提升了素质、为单位增加了品质,宜昌救助文化就显示出了他的阳光、快乐、和谐、朝气、感恩。

救助站通过文化建设,每个职工做到了真诚、真心、真干,每个职工成为了救助站这个坚强拳头上的一根指头,坚强有力、骨肉相连。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一个愿望。通过文化建设,救助站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也就是达到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就是: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老同志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长辈,有爱心、充满智慧、心胸豁达、宽容大度,为年轻人做表率。年轻同志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顶梁柱,有激情、有上进心,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爱,对老同志尊重。大家在一起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关爱有加。谁有困难,大家主动伸出手来帮一把;谁做的不对、不到位时,善意的提醒一声、主动地补位一下。大家明白,没有救助站这个大家,也就没有每个职工的小家。为救助站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像爱护每个职工的小家一样共同建设好救助站这个大家,每个职工都有把救助站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的意识。珍惜在一起共事、生活的缘分,做到了点亮一盏心灯,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成绩只说明过去,未来还需努力。在救助文化建设中,我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用不懈的努力全方位营造“忠诚、良知、爱”的宜昌救助文化建设理想境界。

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近年来,集团公司取得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立足实际、围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水平;品牌;质量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

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建设的基础。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为主体,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层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是企业文化的重......

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建设的基础。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为主体,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层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是企业文化的重......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

帖]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提要:企业文化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活动。本文从企......

下载倡导救助文化建设 提升救助管理水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倡导救助文化建设 提升救助管理水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