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润新土 兢兢业业育芬芳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7:08: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涓涓细流润新土 兢兢业业育芬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涓涓细流润新土 兢兢业业育芬芳

先和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徐特立:以诗育德

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当校长时,他在学生由自修室通往教室、饭厅的走廊上,悬挂两块很大的黑板。这两块黑板不贴布告,不写格言,也不报告学校里面的消息,它是专供徐老写诗的。徐老发现学生有优点时,必定写诗加以表扬;发现学生有缺点时,必定写诗加以批评。所以写诗成了徐老每日不可缺少的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有一次,一个叫单秀霞的学生,因寝室熄了灯,便约了同学偷偷地跑到厕所为她爱人打毛线衣。厕所里的电灯是通宵不熄的。徐老站在门外细声叫喊:“睡呀,睡呀!”单等即时就寝,并以为明天徐老一定会骂他们,但次日她们并没有挨骂,只看见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昨天已经三更天,厕所偷光把衣编。爱人要紧我同意,不爱自己我着急。东边奔跑到西边,不仅打衣还聊天。莫说交谈声细细,夜深亦复扰人眠。” 张伯苓:与学生一起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李敷仁:最后一个过河

我国人民教育家、延安大学校长李敷仁,很强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1947年8月16日,李敷仁带领延安大学师生住在黄河岸边的木头峪。这时,蒋胡(指胡宗南)的军队从三面开来,上级命令沿大河向东转移。但当时木头峪渡口渡船很少,人员、物资和牲 口聚集很多,敌军迫近,师生情绪紧张,争着抢渡船。李敷仁毫不慌张,命令高中部和教育班先渡河,然后又组织其他师生住宿等待。有人关切地让他先上船,他说:“我要最后过河,我要看着把每个学生送过河去,我才上船!”第二天,李敷仁带领其余师生,沿河北上,到谭家坪才乘船过了黄河。蔡元培:称新生为“先生” 1916年冬季,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那时的交通工具很简单,走马上任还需要坐马车,当蔡先生从马车上下来以后,看见学校门口,有许多人在夹道迎接。原来,这是学校的规矩,工友们必须遵循礼仪表示欢迎,随行人员对蔡先生说了声:“您请。”蔡元培先生一边往前走,一边脱帽向两边欢迎他的工友们致意,并和颜悦色地对工友们点头致谢,不住地说道:“谢谢诸位,大家辛苦了!”工友们见此情景,非常感动,纷纷赞叹道:“蔡先生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人啊!”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今天,当然没有什么可以大肆宣扬的。但在刚刚推翻封建帝制的民国初期,蔡元培先生抛弃了旧官场上的那一套官礼陋习,对普通老百姓谦恭礼让,这种礼待庶人的行为,不能不令人佩服。

也许你们会说,他们是伟人本来就和普通人不一样,可就是普通的老师在危难的时候却有不平凡的举动:

2005年3月31日中午,当肇事汽车飞驰而来时,江苏的一名普通教师殷雪梅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在马路中央的学生推到一旁,自己则被撞出了25米远。

2005年11月14日,山西省沁源县郭道镇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冲向路边跑操的学生,造成21名师生遇难。在货车撞向学生的一瞬间,学校青年教师姜华舍身把两名学生推向路边,学生得救了,姜老师却英勇牺牲。

在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双臂保护了4名学生,自己却被砸得血肉模糊。

是的,他们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师,危险来临的那一刹那,他们没有时间思考该怎么做,可就是在一瞬间,平凡的他们却做出了最伟大的选择,用自己的双臂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晴空,殷雪梅老师、姜华老师、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的事迹非常感人。她们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万人敬仰的师德楷模。

在这几个故事中我们会把目光聚焦在“师德”这个词语上。也许你会说伟人离我们太遥远,而普通老师殷雪梅、姜华、谭千秋“用爱谱写了生命赞歌”他们的壮举过于悲壮,然而,我真心希望悲剧不要重演,师德的伟大并不是需要以失去生命的代价来换取的。真心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幸福安康。就像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有关父母爱的话题时,是不是只有生病时后的照顾和雨天的送伞中才能体现父母爱的伟大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指导学生认真管残父母的一举一动后,原来眉头紧锁,认为没有素材可写的孩子,有了许多的发现。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冬天洗澡妈妈总是先洗,会让整个浴室暖烘烘的,夏天后洗,把清凉的浴室留给我。有的这样说:妈妈把刀递给我的时候,刀背朝向我,而锋利的一边向着自己。是的,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因为更多的人只是普通平凡的一员,那些细微的举动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芒。

同样“师德”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对它进行了诠释。

霍懋征曾这样说过:我从教60年,没有丢掉一个学生,他们全都长大成才,我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许多人问我秘诀在哪里?我说就两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的就是一种忠诚事业的奉献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过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人品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不管是怎样的阐述,我认为,师德就是一个字——“爱”。“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

可当下很多老师,兢兢业业,可就不是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很多老师常常很委屈的说:“我可是全心全意的为了学生,可为什么?”那么怎么才是正确的“爱”呢,我想我们应该在工作中有以下几个认识:

一、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师表意识。

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引导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躬行实践,为人师表。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把师表第一原则解释为,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行共做,要学生装学的知识,教师要躬行共学,要学生装遵守的规则,教师要躬行共守。成长中的孩子孩子,可塑性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老师的典范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努力做到四勤,即腿勤,手勤,眼勤、嘴勤。勤进班、勤巡查,随时发现问题;勤动手做记录,把事情想全面;勤观察、勤发现,找出问题;勤动嘴勤要求,及时处理问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做学生的表率。

二、润物无声,用心呵护每一名学生――-育人意识。

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会做人,对于学生成长来说,教师是积了大恩大德!只教书不育人,不是一个好老师。对此,我们老师有三个问题必须时刻清醒:一是学校一切工作都要注重德育性,该渗透时就渗透,否则,学生少德,老师“缺德”;二是教学生学会做人,不可能是空调说教和机械灌输,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形,恰如其分地开展德育;三是教师千万别忘了以身立教,以身示范,如为人处世、教学态度、人际交往等等,这也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只是潜移默化罢了,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父母亲的温存,是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既严又爱,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的原则。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而一味的严格要求或者不严格要求而一味的溺爱,只能导致学生走向极端,严与爱是教育学生的大秘诀。严是指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爱是指在生活方面关爱学生,当然在严与爱中,爱走在前。爱是给予和奉献。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时一事做起,时刻牢记,真心爱学生,真诚为学生,和学生们交朋友,给学生们以尊重,给学生们以快乐。以一个真诚的微笑,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让这暖意照亮每一个学生。

三、因材施教,宽容学生的个性差异―――胸襟意识。

教育面对的是许许多多不成熟、不懂事、个性差异大的学生。老师切莫产生偏爱或偏见、特别对那些不尊师、常捣乱、搞破坏的差生,既不可视而不见,又不可大开杀机。瞪眼发怒、讥讽挖苦、体罚权压、甚至逼其退学等,其实是老师无能又无德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还是少数老师心胸不宽的反映。总觉得学生拆了自己的台,与自己过不去,自己又教育不了有失面子,于是采用种种有违师德修养的下策。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心胸,最狭窄的也是心胸。做老师的,心胸要宽,要想到学生是教育对象,自己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改造他们,千万不能与学生抠气,更不能实施残暴政策。越调皮搗蛋的学生,引导得好,也许今后更发达。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诗催人深思和启迪:“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安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作为老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心态,要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不能千篇1律,更不能强行管理,要抓住学生的命脉,一针见血,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去年的那个班有个叫李艳同学,因为家庭原因,一度很消沉,也不爱说话,老师们反映这孩子很难交流。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先后多次找这个学生谈心,鼓励他有什么事情跟老师讲,相信老师会做他最值得信任的朋友。结果这个学生进步很大,第二次单元考试,就前进了14个名次。并且学习劲头越来越大,性格也开朗了很多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不爱学习,老爱做小动作,但是人很聪明。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多次找到这个同学谈心,只要肯努力,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为抚养自己的奶奶争气,这个学生后来学习劲头足了,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忽视他。

四、事无巨细,追求平凡中的卓越―――质量意识

如果说,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是最大的政治,那么,一所学校,最大的政治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然,不仅仅指考试成绩)。为此,其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应千方百计狠抓教育质量。首先要充分认识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老师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重要尺码。其次,要勇于和善于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成效。敢抓猛抓教育质量,决不单纯是个工作业务问题,更是一个师德责任问题,是师德的最集中体现!古代教育家告诫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我们不得不敬佩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四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平凡的乡村教育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我们每一天平凡的日子里,我们要牢记“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八个字,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始终认为我的学生 “人人都是材,人人都成才。”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最后,要问“应该怎样对待教师这种职业呢?”我的回答是六个字:“爱业,敬业,乐业。”爱业,即热爱这个神圣的岗位。敬业,即全力以赴从事这个事关人的成长与完善的事业。乐业,即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欢乐。我把这六个字作为自勉并送给大家作为共勉。

我们的爱,应该像那涓涓细流每天滋润孩子的心田,在你我兢兢业业的耕耘中一定会拥有满园的芬芳。人的一生很漫长也很短暂,实际只有三天 --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离我们而去;今天我们要加倍努力;美好的明天要靠我们共同创造!

涓涓细流 润物无声

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例 邢台市第三中学 孙景辉【案例背景】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独立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目标。怎样......

润土

《少年闰土》说课豫章小学 徐美娜一、说教材(一) 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雨露润萌芽,润土育花开的心情随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雨露润萌芽,润土育花开的心情随笔,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雨露润萌芽,润土育花开的心情随笔

雨露润萌芽,润土育花开的心情随笔叮叮叮 闹钟响了。 奇怪?我怎么在宿舍睡觉?睡在我旁边的小胖呢? 半梦半醒的我已经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然而三下乡如梦般的旅行已结束,只是我还沉浸......

《少年润土》教案

《少年润土》教案教学过程: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师: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生:写了三件事,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 生:我补充一点,还有看跳鱼......

下载涓涓细流润新土 兢兢业业育芬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涓涓细流润新土 兢兢业业育芬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