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道德经中的和谐观 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道德经和谐”。
论老子《道德经》中的和谐观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法语1202 刘清如 20120502195
和谐,是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从先秦开始,道家即对这一理念展开了阐述。尤其是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和谐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在《道德经》一书中,“和”字共见八处,“合”字亦有三处,如曰:“音声相和”、“和其光”、“知和曰常”、“和大怨”、“冲气以为和”、“天地相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之所以能化生万物,是因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宇宙万物都包含着阴阳正负两个方面,阴阳的互相摇荡、互相作用,而形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
在人事关系方面,和谐亦是处理各种矛盾的基本原则。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所谓“锐”,即锐利、锋利,如尖刀利矛,伤人而无不快。所谓“纷”,本指丝带。因其丝多杂乱,引申为纠纷、争执。人间事物始终处于争执、纠纷之中,或利或害,为人际问题中的关键。老子希望以和为贵,故曰挫锐解纷。
在治理国家方面,和谐也可发挥巨大的作用。正如杜光庭所说:“理国用冲和之道,则无争锐之情,以伤于物;无劳扰之事,以伤于人。不伤于物,则万国来庭,四夷响化,兵革不起,怨争不兴,不尚于拓土开疆,凌弱暴寡。不伤于人,则使之以时,赋役轻省,家给人足矣。理身者解纷挫锐,外无侵竞,内抱清虚,神泰身安,恬然自适矣。约人以明道者,明人必姿于道也。”(见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卷九引)即是主张以和平方式,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在处理战争与和平两者的关系方面,维护和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难以实现。同时,各国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之所以能够维持,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多元化的趋势。显然,在进入21世纪的新千年中,和平仍然是全人类最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是人类社会与文明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基础。换而言之,和平是前提,发展是核心,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是当代社会面临的历史性任务。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对此,道家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所谓“自然”,在《道德经》中称之为“天”。这个自然之天是有法则的,这个法就是“天道”或“天之道”。为什么必须遵循天道?按照老子的看法,人类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的产物,是天施地育的结果。因而人类同其他万物一样,也必须遵循天道这个自然法则。如天道均平,人们就应该效法之,按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法则,富有的人就应该拿出多余的财富以补足贫困的人。又如“天之道,利而不害”,按照这一法则,圣人就应该“为而不争”,如此等等。总之,天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即用天道的“善胜”、“善应”、“自来”、“善谋”等特征,说明天道这个自然法则,万物都要遵循,不可抗拒,无法逃避。
观老子道德经有感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道德经——读后感。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观老子道德经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道德经》有感——心静、心净、心尽当今这个社会,科技愈见发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可我们在如此现代的社会中,却更少的思考精神给我们带来的财富。物......
老子《道德经》(赵瑞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张玲玲......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一: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寒假之前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的前两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学完后当时心灵很是触动,于是利用寒假时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