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院系班级:姓 名:学 号:完成日期: 国际教育学院食科0906班
目录
引言......................................................................................................................3 1 国内形势及中国国情........................................................................................3 1.1 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状况.................................................................3 1.2 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4 1.3 抗震救灾.................................................................................................4 2 国际形势............................................................................................................5 2.1 三大主义.................................................................................................5 2.2 中美关系.................................................................................................5 2.3 展望2012................................................................................................6 收获与感言............................................................................................................6
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引言
经过了三年的形式政策课,我受益良多,对当前形式及国家政策有了深刻的了解。形势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必修课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我们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三年来的学习,我系统的学习了几大部分的内容。包括了国内形势、我国国情;我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情况;我国的文化与科技建设;台湾问题;国际经济形势;我国的抗震救灾工作等几部分内容。下面我将选择我印象比较深的几部分进行阐述。国内形势及中国国情
1.1 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状况
进入2009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四个新变化,同时,又维持着一个不变。理解这些变和不变是把握当前和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关键。四个变化是:经济出现复苏信号、社会预期开始转好、通胀预期出现、宏调政策呈现调整迹象;一个不变是:经济依然处于危机之中,危险和威胁依然存在,这个大格局没有变。四个新变化:
1、经济出现复苏信号
2、社会对经济增长预期开始转好
随着一些数据的走好,中央6月份开始重新对经济形势定调,研究机构也纷纷调高对经济增长的预期。
3、通胀预期出现
4、宏调政策呈现调整迹象
一个不变:经济危机的大格局没有变
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由内需和外需两部分组成。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2007年已经超过70%,而消费率则尚不足40%,这说明我们以往的发展模式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和动力。中国经济能否真正摆脱危机,从根本上说,两个条件的必备其一,或者外需恢复,这样以往的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将得以恢复和延续;或者内需振兴,并能替代消失的外需,这样将形成新的内需拉动的增长模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个条件没有一个能够存在,甚至改善的迹象也并不明显。
1、外需依然低迷
2、内需振兴无望 1.2 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问题是我国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关系我们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现形式和法律保障。这一法律颁布实施20年来,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凡是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和乱子,甚至引发了冲突和战乱。相比之下,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民族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一部好法,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实施。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决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长期性。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家结构形式问题关系政局稳定乃至国家命运。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在建立单一制多民族国家的大前提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这样,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领导,又保障了各少数民族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地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民族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邓小平为此指出:“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是好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没有搞什么民族自治共和国”,“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许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1.3 抗震救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善于把握时机,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灾难已经过去,不论我们多么的不想看到,多么的不想去面对,它都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我们能做的只是勇敢地去面对,从这些悲哀的一切中得到一点对我们有利的。
在03年的那场非典中,中国政受到了来自国外媒体的强烈谴责,非典出自中国,但政府开始时对这场灾难的信息进行了封锁。封锁消息这种做法对病情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幼稚。但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在逐渐的成熟,对外的消息逐渐的透明化。同时也让中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的建立有了第一次的深刻思考。
雪灾也带来启示。平常总能从各种途径了解到发达国家动不动就搞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演习和应急预案的演练,有时也感觉到挺可笑的。但是,仔细想一想,这种方式方法确有可取之处。在5.12这场特大地震中,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的反应更是及时而又有效。在灾难发生时,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的往往是人民解放军。5.12发生的当天成都军区迅速派出三架直升机紧急赶赴汶川现场救援。成都军区向灾区各个方向派出的救援人员已达6100人。而仅仅在地震发生两个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就乘直升飞机赶赴灾区。为了灾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国家迅速筹集了人力物力及资金投放到救灾一线。
一场50年不遇的洪水,使我们意识到了要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一场突来的“非典”,使我们提高了公共疾病预防能力;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后,我们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有了一个切实的提高。如果把握到位的话,祸福转换的经典演绎就有可能发生,让我们公同努力并期待着这一天尽早到来。国际形势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2.1 三大主义
资本主义在1989年的时候,满以为马上就要一统天下了,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很狂妄。但是,经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美国已深感力不从心,选民普遍要求变革,这才选出了奥巴马。现在西方在探讨“仁慈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新版本的资本主义”,等等,希望缓和阶级矛盾,重振当年雄风。但是,当前并不是马克思曾预言过的“资本主义总崩溃”的形势,资本主义在变革中走向何方尚待观察。
社会主义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西方遭遇的某些困境,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感召力在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有不少人从《资本论》中获得启示,思考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但是,“中国模式”不可能照搬到别的国家。另外,虽然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众多反对资本主义的人士喊出了“世界可以是另一个样子的!”口号,但究竟是什么样子,如何实现,都不甚了了。所以,要说社会主义已走出低谷还为时尚早。
伊斯兰主义还在苦苦摸索之中。全世界穆斯林超过10亿,分布于很大一片领土。伊斯兰教并没有像基督教那样经过宗教改革而适应现代化,如何在当今世界生存成了一个迫切的课题。再加上巴以问题久拖不决,基督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明争暗斗,以及西方生活方式对穆斯林传统的威胁,逼迫一些穆斯林走上了极端主义道路。但是,事实证明原教旨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出路在哪里?究竟是温和的变革,还是激烈的变革,谁也说不清。2.2 中美关系
对于中美关系,中方的思路不应是从“搞好关系”出发,因为中国内部从来就不缺乏良好的愿望,而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处理中美关系”。在关系较好时不盲目乐观,在有争端时冷静对待,从长计议。观测美国要认识到它立国的两个基本点:一是以基督教普世主义为基础的价值观;二是为追求国家利益和霸权而奉行的实用主义。2.3 展望2012 展望今年的国际形势,除去老的热点外,有几点是比较清楚的:今年是选举年,美国、法国、俄罗斯、中国等国的领导人都会出现变化;全球经济将继续在低谷徘徊,特别是欧、美、日情况不好;新兴大国将继续保持增长;中东、北非地区会持续动荡。
今年,对欧洲将是十分困难的一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会了结,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因为,迄今为止,欧盟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但总体上看,市场对上述措施缺乏信心。今年,欧洲经济可能会二次探底,步入衰退。欧元区出现债务危机是过度消费的结果。用欧洲人自己的话说,是花了自己口袋里没有的钱。
美国的情况比欧洲好一点。美元是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这种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不会发生变化。美国的高失业率去年底虽有所缓解,从9%以上下降到8.6%。但是,美国的失业率要降到7%以下,年内难以实现,就业问题成了美国经济中最大的问题。从现在情况看,今年美国经济会继续缓慢增长,不会出现新的衰退。但是欧元区的形势动荡,必定会影响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
日本经济今年会缓慢增长,比欧洲经济要好。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21日,日本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R&I将日本主权债务信用评价从AAA调至AA+。理由是,日本经济暂无希望恢复活力。
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北非地区动荡,今年会持续。出现动荡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长期积累的社会、经济矛盾的总爆发。一个个强人纷纷倒下去,标志着在这些国家旧的平衡被打破,现在正处在走向新平衡的过渡期。各种迹象表明,这个过渡期不会短。要实现新的平衡,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思潮将会进行反复较量。
总之,展望今年的国际形势,我们既要看到严峻的一面,又要看到推动全球和平、发展、合作潮流继续前进的动力依然强大。这股潮流是不会逆转的,因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了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因为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度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因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全世界携手合作才能妥善应对。
收获与感言
三年来,我通过这门课程,了解了许多我从前从没有关注过的领域,看问题的视野也从只关心自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其实许多道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懂,但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有些事情我们从不重视,尤其受高考的影响,我们只关注高考考的,从不关注其他方面的。因此很多同学在上大学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因为没什么用。但是我认为,对每个学生来说,或者说对每个人来说,不成“人”,何以成“才”?其实很多问题我们不去关心,不去重视,全都是意识的问题,没有意识,什么其他的原因都是假的,只有真的从内心深处去了解,真的有意识了,你才去关注,才会去反思。这门课真的给我很大的启示,让我了解了很多我不曾了解的问题。这门课程引导我们加强了对当前国际和过内形势的了解,使我们知道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只有更加努力,我们才能把自己的祖国建设的更好,使我国在当前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总体看来,仍是以美国、日本......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
中 国 与 国 际 形 势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
当前国际形势新变化我之见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的时期。本文将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格局发......
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中国是一个东方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至古时起,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就有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今天,依然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政策来完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