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试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江苏省电力公司规程”。
江苏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试行)总则.1 2 引用标准.1 3 术语.2 4 管理职责.3 4.1 省电力公司职责.4 4.2 供电公司职责.4 5 运行管理.4 5.1 巡视管理.4 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6 5.3 红外测温制度.6 5.4 缺陷管理制度.6 5.5 倒闸操作管理.7 5.6 异常及事故处理.10 5.7 验收管理.11 6 设备管理.11 6.1 智能组件.11 6.2 站端自动化系统.12 6.3 在线监测设备管理.13 6.4 辅助设备.14 7 技术管理.15 7.1 文件资料管理.15 7.2 设备命名及台帐建立规范.16
阅读次数:35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试 行)江苏省电力公司 2010年12月
目 录总则
1.1 为规范智能电网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资料管理和相关技术文件管理,智能变电站常规设备的管理仍按照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规范》执行。
1.3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
2.1 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2.2 Q/GDW 393-2010《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2.3 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 2.4 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5 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6 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7 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8 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9 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10 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2.11 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 2.12 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2.13 国家电网生[2006]512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
2.14 国家电网生[2008]1256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 2.15 苏电生〔2010〕962号《变电运行管理规范》
2.16 苏电生〔2010〕2097号《变电站电气设备倒闸操作规范》 3 术语 3.1 智能变电站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3.2 智能终端
一种智能组件,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一次设备(如:断路器、刀闸、主变压器等)的测量、控制等功能。3.3 智能组件
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承担宿主设备的测量、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时,智能组件还可承担相关计量、保护等功能。可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计量、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3.4 电子式互感器 一种装置,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组成,用于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以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3.5 合并单元
用以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合并单元可以是互感器的一个组成件,也可以是一个分立单元。3.6 设备在线监测
通过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及时获取设备的各种特征参量并结合一定算法的专家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可对设备的可靠性作出判断,对设备的剩余寿命作出预测,从而及早发现潜在的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3.7 交换机
一种有源的网络元件。交换机连接两个或多个子网,子网本身可由数个网段通过转发器连接而成。3.8 IED能力描述文件(ICD文件)
由装置厂商提供给系统集成厂商。该文件描述 IED 提供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但不包含 IED 实例名称和通信参数。
3.9 IED实例配置文件(CID 文件)
每个装置有一个,由装置厂商根据 SCD 文件中本 IED相关配置生成。3.10 全站系统配置文件;SCD 文件
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所有 IED 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 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由系统集成厂商完成。SCD 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3.11 系统规格文件(SSD 文件)
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相关联的逻辑节点,最终包含在 SCD 文件中。4 管理职责
4.1 省电力公司职责
4.1.1 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制定智能设备及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负责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组织开展智能设备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
4.1.2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制定智能二次设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组织开展智能二次设备的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
4.1.3 安全监察部负责智能变电站安防管理,负责智能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4.2 供电公司职责
4.2.1 生产技术部负责细化落实上级单位关于智能设备及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组织编制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组织开展智能设备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4.2.2 电力调度中心负责细化落实上级单位智能二次设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负责监视智能设备的运行工况,组织开展智能二次设备运行分析并提出技术防范措施。
4.2.3 安全监察部负责智能变电站安防管理,负责智能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4.2.4 变电运行中心负责贯彻执行上级单位颁发的智能设备运行标准和规范,负责编制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负责智能变电站的日常操作、巡视和缺陷管理,定期开展智能化设备运行分析。
4.2.5 变电检修中心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单位、部门颁发的智能设备检修标准和规范,负责编制智能化设备检修策略,负责智能化变电站设备的检修、维护和缺陷处理。5 运行管理
5.1 巡视管理
5.1.1 变电站巡视管理应按照相关巡视检查制度执行。
5.1.2 智能设备的正常巡视由运行单位负责,按照一般设备巡视周期开展相应巡视工作。5.1.3 智能设备的专业巡检由检修维护单位负责,巡检内容按智能变电站检修管理规范要求执行。5.1.4 电子互感器的巡视项目
5.1.4.1 设备标识齐全、明确、正确;
5.1.4.2 基础牢固完整,无倾斜、裂纹、变形; 5.1.4.3 内部无异声、无异味;
5.1.4.4 套管、伞裙无裂纹、放电闪络现象; 5.1.4.5 均压环固定良好,无倾斜;
5.1.4.6 各引线导线松紧程度适中,无松脱、断股或变形; 5.1.4.7 前端装置外观正常,指示灯状态正常。5.1.5 智能组件的巡视项目
5.1.5.1 检查后台机保护功能压板、出口压板、装置压板投退状态正确,电流、有功、无功显示值正常,与保护装置显示相符,无异常报文;
5.1.5.2 检查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保护装置、网络交换机、自动装置等各种指示灯、通讯状态正常; 5.1.5.3 检查室外智能终端箱密封良好,无进水受潮,箱内温湿度控制器工作正常;
5.1.5.4 检查光纤接头可靠连接,光纤无打折、破损现象。备用芯防尘帽无破裂、脱落,密封良好; 5.1.5.5 检查光纤熔接盒稳固,光纤引出、引入口未使光纤外皮受损;
5.1.5.6 检查各交直流空气开关位置正确,装置的回路压板投退状态与运行状态和调度要求相一致; 5.1.5.7 检查装置无其他异常声响及异常气味。5.1.6 在线监测设备的巡视项目
5.1.6.1 检查监测单元的外观应无锈蚀、密封良好、连接紧固; 5.1.6.2 检查电(光)缆的连接无松动和断裂; 5.1.6.3 检查油气管路接口应无渗漏; 5.1.6.4 检查就地显示面板应显示正常; 5.1.6.5 检查数据通讯情况应正常; 5.1.6.6 检查主站计算机运行应正常。
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
5.2.1 变电站常规定期切换、试验工作应按照相关制度执行。
5.2.2 装设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的变电站,可不再抄录避雷器动作次数及泄漏电流,应每月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和现场实际数值核对。
5.2.3 蓄电池具有自动采集装置,可不再测量蓄电池电压,应每季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和现场实际数值核对。
5.3 红外测温制度
5.3.1 变电站红外测温工作应按照相关红外测温制度执行。5.3.2 智能组件及现场端子箱应纳入红外普测范围。
5.4 缺陷管理制度
5.4.1 变电站缺陷管理应按照相关缺陷管理制度执行。5.4.2 智能设备缺陷分为危急、严重、一般缺陷。5.4.3 智能设备的危急缺陷 5.4.3.1 电子互感器故障; 5.4.3.2 合并单元故障;
5.4.3.3 GOOSE断链,可能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的; 5.4.3.4 保护开入异常变位,可能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的; 5.4.3.5 保护装置故障或异常退出; 5.4.3.6 GOOSE交换机故障;
5.4.3.7 光功率发生变化导致装置闭锁; 5.4.3.8 保护装置接收合并单元数据异常; 5.4.3.9 智能终端故障;
5.4.3.10 其它直接威胁安全运行的情况。5.4.4 智能设备的严重缺陷
5.4.4.1 GOOSE断链,对保护功能没有影响的; 5.4.4.2 接线端子锈蚀严重;
5.4.4.3 装设智能组件的户外端子箱温控装置故障; 5.4.4.4 测控装置接收合并单元数据异常; 5.4.4.5 装置液晶显示屏异常;
5.4.4.6 其它有可能威胁安全运行的情况。5.5 倒闸操作管理
5.5.1 变电站倒闸操作应按照相关倒闸操作管理制度执行。
5.5.2 智能变电站应具备适应不同主接线、不同运行方式下顺控操作功能。一般情况下倒闸操作应采用顺控操作方式。5.5.3 顺控操作
5.5.3.1 顺控操作的基本条件
1、符合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
2、监控系统中有合格的顺控票。
3、现场规程、典型操作票有专门的顺控操作要求和内容。
4、监控系统设有设备顺控操作监控分图,顺控监控分图中有设备状态切换关系图、汇控柜、测控装置的远近控方式,联闭锁方式,保护软硬压板对应方式等信息。5.5.3.2 顺控操作的基本要求
1、顺控操作的基本步骤 ① 进入待操作设备的顺控操作界面; ② 检查待操作设备确在初始状态;
③ 将待操作设备从初始状态改为目标状态; ④ 检查待操作设备确在目标状态。
2、顺控操作执行时,监控后台应以规范的操作票模式显示顺控票,逐步显示每一步操作进程,并与站端方式保持一致。
3、顺控操作结束后,现场运行人员应核对设备最终状态并检查有无异常信息后完成此次操作。5.5.3.3 顺控票管理
1、系统顺控操作票应根据设备的接线情况,按照典型操作任务的操作步骤,形成固化的操作票存储在系统中,采用两层显示模式:
① 第一层(底层):操作票与相应间隔设备绑定,票内编号名称均为绑定无法修改。
② 第二层(显示层):显示层操作票与底层操作票为可以修改(需密码)对应关系,票内编号名称可以修改(需密码)。
2、固化于系统内的顺控操作票应两年审核一次,由二次专业人员导出,运行人员审核。5.5.3.4 顺控操作中断处理原则
1、若设备状态未发生改变,须在排除中断顺控操作的原因后继续顺控操作;
2、若设备状态未发生改变,由于监控中心与站端通信故障引起操作中断,无法立即排除时,调控班须转交运行操作班现场继续顺控操作;若系其他原因中断顺控操作,在短期内无法排除的,须改为常规操作;
3、若设备状态已发生改变,应在已操作完的步骤下边一行顶格加盖“已执行”章,并在备注栏内写明顺控操作中断时的设备状态和中断原因,同时应根据调度命令按常规操作要求重新填写操作票,操作票中须填写对已经变位的设备状态的检查。5.5.4 智能装置操作 5.5.4.1 压板操作
1、运行人员的软压板操作应在监控后台实现,操作前应在监控画面上核对软压板实际状态,操作后应在监控画面及保护装置上核对软压板实际状态;
2、正常运行的保护装置远方修改定值压板应在退出状态,远方控制压板应在投入状态,远方切换定值区压板应在投入状态。运行人员不得改变压板状态;
3、正常运行的智能组件严禁投入“置检修”压板,运行人员不得操作该压板;
4、设备开关检修时,应退出本间隔保护失灵启动压板,退出母差装置本间隔投入压板;
5、设备从开关检修改冷备用或保护启用前,应检查间隔中各智能组件的“置检修”压板已取下。5.5.4.2 定值操作
1、运行人员定值区切换操作在监控后台进行。操作前应在监控画面上核对定值实际区号,操作后应在监控画面及保护装置上核对定值实际区号,切换后打印核对正确;
2、检修人员的修改定值只允许在装置上进行,禁止在监控后台更改。
5.6 异常及事故处理
5.6.1 变电站异常及事故处理应按照相关异常及事故处理原则执行。
5.6.2 对于单套配置的智能设备故障,影响保护正确动作时,应申请退出其对应的运行开关。
5.6.3 对于双套配置的保护及智能终端装置,在一套装置故障影响保护正确动作时,应退出故障设备。5.6.4 对于双套配置的保护装置单套停运操作无法进行时,现场运行人员应按设备所属调度关系上报值班调度员,申请停用对应的母差装置失灵保护,及与该保护装置对应的智能终端。
5.6.5 对于双套配置的合并单元单套故障时,应申请停用对应的线路(主变)保护、母线保护装置。5.6.6 对于双套配置智能终端单套故障可能影响跳合闸回路时,应退出该智能终端出口压板。5.6.7 交换机故障
5.6.7.1 应根据GOOSE网络图、MMS网络图等分析故障交换机可能造成的网络影响;
5.6.7.2 间隔交换机故障,影响本间隔GOOSE链路,应视为失去本间隔保护,等同于智能终端故障处理; 5.6.7.3 公用交换机故障,根据交换机所处网络位置以及网络结构确定其影响范围,可能影响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过负荷联切等公用设备,应申请停用相应设备。
5.7 验收管理
5.7.1 变电站验收管理应按照相关设备验收管理制度执行。
5.7.2 新建、修试后的智能设备,应在设备投运前组织资料验收、外观验收、功能验收,验收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对于暂时无法处理的一般缺陷,急需投运时,必须经设备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投运,要求限期整改。
5.7.3 新建、修试后的在线监测设备,应在设备投运前组织资料验收和外观验收。对于不能在主设备停电时完成的功能验收,在主设备运行、验收条件满足后,立即完成。
5.7.4 新建及改扩建工程施工完成后,工程施工人员应按文件管理的要求备份全站配置SCD文件,各智能电子设备的CID文件、ICD文件,GOOSE联系表,网络参数表等,记录所有设备版本号和CRC码等,并以光盘介质(一式两份)进行备份,在验收时提交运行和维护等专业人员做备份管理。6 设备管理
6.1 智能组件
6.1.1 智能组件适应现场电磁、温度、湿度、沙尘、降雨(雪)、振动等恶劣运行环境。
6.1.2 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网络交换机、自动装置等智能组件应备份各种参数设置,防止由于设置信息丢失而造成的设备异常。
6.1.3 光纤应有明确、唯一的名称,需注明两端设备、端口名称,光纤敷设时预留的备用光纤芯和备用法兰头应加装保护套。
6.1.4 室外智能终端箱应具备温度控制装置,箱内温度应保持在5-50℃之间、湿度应小于75%。
6.1.5 光纤接头应可靠连接,尾纤在屏内的弯曲内径大于10cm(光缆的弯曲内径大于70cm),光纤应无打折、破损现象。6.1.6 压板管理
6.1.6.1 所有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上的“置检修”硬压板应根据现场工作需要进行投退,监控后台应具备监视该压板状态的功能;
6.1.6.2 监控后台应具备监视保护装置软压板状态的功能(远方控制、远方修改定值区、远方修改定值); 6.1.6.3 监控后台应具备监视和操作保护装置保护软压板状态的功能,保护软压板分为保护功能投入压板(如差动保护软压板、距离保护、零序保护、投互联、投分列等)和保护出口压板(如跳闸出口、失灵启动、重合闸出口);
6.1.6.4 监控界面上的保护软压板应有明确且本间隔唯一的编号,在后台机操作前,需输入间隔编号及压板编号确认操作无误。
6.2 站端自动化系统
6.2.1 站端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属于变电站内运行设备的一部分,所有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退出或者停运监控软件,不得随意拷贝、删除文件,不得在站控层软件系统上从事与后台维护或操作无关的工作。
6.2.2 用户只能在自己的使用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不得越权操作。6.2.3 用户对密码必须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6.2.4 运行中站端自动化系统的实时告警事件、历史事件、报表为设备运行的重要信息记录,所有人员不得随意修改和删除。
6.2.5 停用的站端自动化系统所有服务器、工作站的软驱、光驱及所有未使用的USB接口,除系统管理员外,其他用户禁止启用上述设备或接口。
6.2.6 禁止使用非专用计算机对站端自动化系统进行维护。
6.2.7 站端自动化系统软件需修改或升级时,必须经过技术论证,制定实施方案,并经过相关部门确认后方可实施。
6.2.8 智能装置异常信号设置原则
6.2.8.1 智能装置的所有异常报文应归并为装置闭锁、装置告警、通信异常三种报警信号发至监控系统; 6.2.8.2 装置闭锁是指装置发生严重故障,装置已闭锁,应立即汇报调度将装置停用;
6.2.8.3 装置告警是指装置发生异常现象,未闭锁装置,可以继续运行。运行人员需立即查明原因,并汇报相关调度;
6.2.8.4 通信异常是指装置与相关设备联系中断,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汇报相关调度申请停用装置。
6.3 在线监测设备管理
6.3.1 在线监测设备等同于高压主设备进行监视、巡查、维护。
6.3.2 在线监测报警值由生产技术部根据相关标准规范或运行经验制定,检修单位实施报警值的整定和修改,报警值不应随意修改。
6.3.3 在线监测数据异常信号告警后,运行人员应进行现场检查: 6.3.3.1 核对报警值的设置是否变化;
6.3.3.2 检查外部接线、网络通讯是否出现异常或中断; 6.3.3.3 查看是否有异常天气影响;
6.3.3.4 核查是否有强烈的电磁干扰源发生,如开关操作,外部短路故障等; 6.3.3.5 检查监测装置及系统是否异常; 6.3.3.6 比较分析在线监测数据变化的趋势。
6.3.4 在线监测系统报警后,监视人员应通知运行及检修人员对主设备进行检查、诊断和处理,若经检查是由于系统误报警的,经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同意后可退出相应报警功能,缺陷处理后再投入运行。在线监测系统未经生产技术部门同意不得随意退出运行。
6.4 辅助设备
6.4.1 按照变电运行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常规辅助设备管理。6.4.2 安保设备管理
6.4.2.1 变电站应设置全站智能安保系统,安保系统应由视频探头、电子围网等组成,系统具备设备运行状况、视频信息、入侵警报等信息的数字传输功能;
6.4.2.2 应定期检查智能安保系统和附属视频探头等智能感应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6.4.3 消防设备管理
6.4.3.1 变电站应设置全站消防报警系统,系统应具备设备运行状况、火灾警报等信息的数字传输功能,并与烟感、红外感应等智能感应设备构成智能消防系统;
6.4.3.2 应定期检查智能消防系统和附属智能消防感应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6.4.4 防汛设施管理
6.4.4.1 变电站应根据周边地势和排水情况专设防汛设施,防汛设施应具备设备工况、水位异常警报等信息的远方监测及控制功能;
6.4.4.2 应定期检查防汛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6.4.5 空调设备管理
6.4.5.1 变电站内空调应具备环境温度、设定温度、运行状况等信息的远方监测及控制功能; 6.4.5.2 应定期检查空调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6.4.6 其他设备管理
6.4.6.1 GIS室或SF6充气柜室装设SF6泄漏报警装置,装置应具备泄漏报警、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的数字传输功能;
6.4.6.2 对于装设有红外测温在线监测及大电流桩头温度检测系统的红外测温辅助系统,应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况和数据传输情况。7 技术管理
7.1 文件资料管理
7.1.1 智能变电站文件资料管理应包括如下文件:
7.1.1.1 各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调试大纲、实验报告、图纸资料等; 7.1.1.2 全站SCD配置文件;
7.1.1.3 各智能电子设备的CID、ICD文件;
7.1.1.4 全站的GOOSE网络图、网络参数表,包括交换机配置文件、VLAN设置情况等; 7.1.1.5 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文件和配置软件。
7.1.2 设备维护部门应按专业技术管理范围,对上述文件存档备案管理。
7.1.3 全站SCD配置文件必须通过专用工具修改。全站SCD配置文件有变更时,必须事先告知各相关专业部门,各专业部门许可后方可更改。维护单位应在维护管理制度和维护手册中明确变更审批流程。
7.2 设备命名及台帐建立规范
7.2.1 一次设备
7.2.1.1 电流互感器(OCT)
1、台帐建立原则:电流互感器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单元中按组建立组设备台帐,分相设备按台建立从设备台帐;
2、命名规范:设备单元名称编号(写明电压等级)+组别号(A或B组+1或2号)+流变+(从设备相别:A、B、C相),举例:“220kV石利2535断路器A组1号流变”,“220kV石利2535断路器B组2号流变C相”。
7.2.1.2 电压互感器(EVT)
1、台帐建立原则:电压互感器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或母线单元中按组建立组设备台帐,分相设备按台建立从设备台帐;
2、命名规范:设备单元线路名称编号(写明电压等级)+组别号(A或B组)+压变+(从设备相别:A、B、C相),举例:“220kV石利2535线路A组压变”,“220kV正母线B组压变C相”,“2号主变220kV侧A组压变”。7.2.2 二次设备
7.2.2.1 合并单元(MU)
1、设备类型:继电保护-合并单元;
2、台帐建立原则:电流、电压光信号合并单元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母线单元中按台建立台帐;
3、命名规范:设备单元名称编号(写明电压等级)+合并单元类型(OCT、EVT)+合并单元+组别号(A或B组),举例:“220kV石利2535断路器OCT合并单元A组”,“1号主变220kV侧EVT合并单元A组”,“220kV母线EVT合并单元B组”。7.2.2.2 智能终端
1、设备类型:继电保护-智能终端;
2、台帐建立原则:断路器智能终端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单元中按台建立台帐;
3、命名规范:设备单元名称编号(写明电压等级)+智能终端+组别号(A或B组),举例:“220kV石利2535断路器智能终端A组”,“1号主变本体智能终端B组”。7.2.2.3 保护测控装置
1、设备类型:自动化设备-测控保护装置;
2、台帐建立原则: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在其所对应的断路器、主变单元中按台建立台帐。
3、命名规范:设备单元名称编号+保护测控装置+组别号(A或B组),举例:“1号主变保护测控装置A组”,“220kV石利2535线路保护测控装置B组”,“220kV母联2510断路器保护测控装置A组”。7.2.2.4 交换机
1、台帐建立原则:单独建立交换机间隔单元,单元中各回路交换机设备按台建立台帐;
2、命名规范:交换机对应回路设备+交换机+网络组别号(A或B组),举例:“220kV石利2535线路过程层交换机A组”,“1号主变过程层交换机B组”,“220kV过程层中心交换机B组”。7.2.2.5 屏柜
1、台帐建立原则:线路保护测控二次屏柜、交换机屏柜按柜面建立台帐,纳入屏柜单元;
2、命名规范:线路、断路器或主变名称编号+保护测控屏+(组别号),举例:“1号主变保护测控屏A”,“1号主变本体智能终端柜”,“石利2535线路保护测控屏B”。7.2.3 在线监测设备
7.2.3.1 智能电子设备(IED)
1、台帐建立原则:在线监测智能电子设备(IED)根据其监视的一次设备分类按套建立台帐,纳入在线监测单元;
2、命名规范:监测的一次设备类型+在线监测对象(如断路器状态、SF6状态、局部放电、主变油色谱、避雷器状态等)+在线监测+编号(第几套,唯一套则省略)+IED,举例:“220kV断路器状态在线监测第1套IED”,“1号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IED”,“220kV组合电器SF6状态在线监测第5套IED”,“110kV出线避雷器状态在线监测第10套IED”。7.2.3.2 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
1、台帐建立原则: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按套建立台帐,纳入在线监测单元;
2、命名规范:编号(第几套,唯一套则省略)+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举例:“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第一套在线监测监控后台主机”。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
陕西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验收规范(试行) 1 适用范围本规范对陕西省电力公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相关设备验收的基本原则、组织管理、验收内容、验收标准、验收流程......
附件4 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提高变电运行专业规范 化、标准化、精益化管理水平,确保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特制 定......
变 电 站 管 理 规 范 ( 试行 ) 1、总则 1.1 为了规范电网生产管理,促进变电站(所、集控站、换流站)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
变电站管理规范1.总则1.1.为了规范电网生产管理,促进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范。1.2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