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第一章部分习题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
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信道可以为多对会话动态复用,比电路交换资源利用率高。
(2)限制通过网络的数据分组的大小,如果发送报文超出限制,则发送方将报文分割成一个个小分组,每个分组以存储--转发方式独立传输。当所有分组到达接收方后,接收方将它们重新拼接成报文。(3)传输特点:延迟较小,且相对稳定,适合计算机应用。
1-03试从多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
答:(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就是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首先发起呼叫,途径的交换机完成转接,直到目的端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即首先将收发双方的通路完全打通,然后才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2)报文交换 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限定通过网络的数据长度,因此发送端必须将长报文分割成一个个小分组,每个带有目的地标识的分组以“存储-转发”技术独立通过网络,到达接收端后,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使多路会话的数据共享线路,因此线路利用率比电路交换高;同时,由于分组在每个交换机上的处理时间和等待时间减少以及分组的并行传输,传输性能(传输时延、稳定性)比报文交换好,适合交互式应用。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internet的意思是互联网,是抽象名词,指多个网络互联而成的整体;Internet的意思是因特网,是专有名词,特指互联网中的一个,它从ARPANET发展而来,采用TCP/IP技术作为互联技术,目前已经覆盖到全球范围。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数据率为C(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对电路交换,当t=s时,链路建立;
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
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t=x/C,发送完最后一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x/C+(k-1)p/C+kd<s+x/C+kd时,(k-1)p/C<s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答:分组个数为x/p,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D=(p+h)x/pb+(k-1)(p+h)/b,令其对p的导数等于0,求得极值:p=sqrt(xh/(k-1))
1-15假定网络的利用率到达了90%。试估算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答:根据公式,D=D0/(1-U),D0为网络空闲时的最小时延,U是利用率,D/D0=1/(1-U)=1/0.1=10,即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10倍。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答:(1):发送延迟=107/(100×1000)=100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2):发送延迟=103/(109)=10-6s=1u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答:(1)1Mb/s时:((0.1)/2.3*108)*1*106=4.348*10-4bit
10Gb/s时:((0.1)/2.3*108)*10*109=4.348bit(2)1Mb/s时:((100)/2.3*108)*1*106=0.4348bit
10Gb/s时:((100)/2.3*108)*10*109=4348bit(3)1Mb/s时:((100000)/2.3*108)*1*106=4348bit
10Gb/s时:((100000)/2.3*108)*10*109=4.348*106bit(4)1Mb/s时:((5*106)/2.3*108)*1*106=2.174*104bit
10Gb/s时:((5*106)/2.3*108)*10*109=2.174*108bit
第3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习题3)3.16 解:3.17 解:3.18 解:done: 3.19 解:bufX signXnext: done: 3.20 解:mov ah,1 ;只允许输入小写字母 int 21h sub al,20h ;转换为大写字母mov......
第五章习题答案 简答1:A类地址(1)A类地址第1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3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第一位固定为0.(2)A类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3)A类地址中的私有地......
《微机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第一章1.11 请完成下列数制转换:(1) 将174.66D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和十六进制形式。(2) 将100011101011.01011B转换为对应的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形式。 (3)......
第一章概述1.网络把__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把__连接在一起? 2.因特网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3.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哪两大块? 4.简述主机和路由器的作用?5.两个主机上运行......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1.D2.A3.B4.C5.B 6.D7.A8.B9.B10.B 11.C12.B13.D14.D15.A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