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政策的利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政策利弊评估
---事管11-1班一、三峡工程概述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二、三峡工程的利
三峡工程的效益不可估量,主要体现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其他效益方面。
(一)防洪
长江流域整体处于秦岭淮河以南,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其夏季的降水很集中并且降水量大。建国以后,在1954年由于气候反常,长江中下游发生近100年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近2000万;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更是高达上亿人。
三峡修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洪。工程完工后,三峡防洪库容是221.5亿立方米。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的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据说长江三峡工程可以将长江的防洪能力提高到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二)调水
三峡工程可以有效的调控长江的水流。在汛期可以蓄水,减小长江下游的水
量;在枯水期就可以加大下游水的供应。从而起到为下游地区调控流水,协调下游地区防洪抗旱。
(三)发电
对于三峡的发电功能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其总发电量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亚太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因此它还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在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三峡工程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这一点是功不可没的。
(四)其他作用
三峡工程出防洪,发电等作用,在养殖,航运等方面也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下游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下游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三峡工程的完工,使上游川江的通航能力从过去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三、三峡工程的弊
灌溉、蓄洪、通航、养殖、发电,随便拈一样,都吸引我们的眼球,牵我们心动。单发电带来的实惠,足以让我们的脸绽开一朵朵菊花;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更让我们一次次翘起大拇指。可我们是人类,倘若只沉溺于受惠得益,那笑脸一定狰狞,那开怀一定自私。曾几何时,我们一面警醒,一面又善于忘记;一面拼命叫喊保护生态环境,一面又悄悄进行新的破坏。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跨过临界,走向正值。中国有句古话,叫其利大,其弊也多。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在三峡工程如斯巨大的利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弊。
(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给洄游鱼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白鱀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以受到巨大破坏。长江流域曾是洄游鱼类理想栖息地,因为它给洄游鱼类生活提供了繁殖场、育卵场、产卵场和洄游通道。三峡水库落
成后,长江中上游激流变成缓流,使适应激流性鱼类失去生存环境。而修建鱼道成本大,难度高,效果如何,也有待论证,加之认识不统一,目前我国所修大坝都没有考虑鱼道。媒体曾报道过许多洄游鱼类撞死在坝堤上的惨剧。06年六国组成一支长江考察团,经过38天寻觅,也没见到白鳍豚出没的踪迹。而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内,鲟鱼、鲥鱼已大为减少,中华鲟、白鲟、胭脂鱼,都明显受到冲击,即使连最普通的青鱼、草鱼、鳙鱼、白鲢等具有半回溯性鱼类,由于河流生态变化,也产量锐减。人类在获利于水库工程时,鱼类最先遭殃,对此我们是否应该有点悲悯情怀。再说水库虽有巨大水面,但水深温寒,却不适宜养殖鱼类。
(二)山体滑坡及淤泥的隐患
三峡库区,由于长时间浸泡,高水位落差,会造成山体滑坡,形成消落带,大量崩岸涌浪高达数十米,范围十余里,而这也将带来很大隐患。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水库中的泥沙沉积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几千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带一直把这些泥沙作为农田和渔业的营养源泉。如果,专家的预测正确,那100年后我们的子孙看到的三峡工程只是一个耗费了900亿元的大型“堆土场”,而长江下游的上亿人民又只有望泥兴叹呀!而由于泥沙的沉积又回使三峡水库的库容大大降底,随之而来三峡工程引以为豪的防洪、发电效益也会大大减弱!
(三)对通航的影响
库区每天形成的大雾天气,极不利于通航。虽然从理论上说,河道深了,通航条件好了,会增加通航能力,但由于长时间大雾弥漫,实际通航能力,并不像我们当初想得那样如意。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
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四)对气候的影响
带来气候性影响。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断言,天府之国近几年来冬干春旱的反常气候,与水库有多大关联,但至少不能排除此影响。我们不能不满腹狐疑,向来风调雨顺的天府之国,何以在水库落成之后,频频遭受气象性灾害。而处于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水位也连续跌至历史最低,许多渔民无业可做。07年湖北沙市水位也跌至140年来最低,湘江水位也接近历史的枯水期,这些因素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气候,因为气候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
(五)文化遗产方面
我们生活在三峡地区,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而我们却不能在把这些留给我们的子孙。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如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丁房双阙——无名阙、云阳张飞庙、丰都鬼城、奉节白帝,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如川江号子几乎绝迹。
(六)其他方面的影响
江水文环境的大变,致使近年来洞庭湖鼠灾泛滥,农作物几乎绝收。少数脑活乡民,向广东贩卖鼠肉,以减少损失。其中隐患让人想到03年SARS,不寒而栗。库区水面垃圾成岛,水华频增,污染严重,使治理成本加大,已高于世界7%。我国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损失已占GDP15%,远远高于发达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此外,一个重大的影响就是,三峡工程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四、总结
从三峡工程这一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特别是大型水利工程。我们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活在这一“水”球上,但若不经切实真正有效详细的设计和思考,也许弊还是要大。若一个工程真正投入建设实施,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使得人们受之福而不患其灾。水利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面,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径。
三峡工程是功在当代,但利不在千秋。在此,顺便希望国家在修建任何工程时,多调研,多论证,能修就修,不能修就等到技术成熟再修,而不应该现在需要什么就修什么,而不去充分的调研,充分的论证,违背科学发展的规律。
三峡工程利弊谈姓名:张晓华学号:20100770336班级:2010级工程管理一班院系:管理工程学院指导老师:雷雨三峡工程利弊谈 导语:近年来,一旦我国西北地区发生强震,就有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
三峡工程的利弊利:防洪方面,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长江三峡工程,是......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历史上,长......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长江中下游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情,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的讨论也激烈起来,很多人认为三峡工程阻断了暖湿气流下泄通道、蓄水导致下......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孕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