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认知冲突策略 创设教学最佳时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创设与认知冲突的情境”。
运用认知冲突策略 创设教学最佳时机
湖北省兴山县南阳小学 王作晶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新知学习之间的矛盾与碰撞。数学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断制造“冲突”和引导学生不断解决“冲突”中向前推进的过程,是学生的心理由平衡——失衡——平衡的不断往复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历练和提高的过程。通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设置认知冲突时,必须掌握适当的时机,方能恰到好处。
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之时设置认知冲突
数学教学中,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我先让学生分组进行一次计算比赛。A组:325+167+75 428+165+35 128+205 B组:724-43-57 535-(135+70)600-304 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加法的简便计算,于是做A组题的同学明显算得快。我故意表扬了A组。A组得到教师表扬后,B组同学当然不服气,他们感到不公平,开始愤愤不平„„教师:那么,减法有没有简便计算呢?„„(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有特色、也非常实用。因为教师巧妙得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在“不经意”中产生了探究减法简便计算的欲望,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在新旧知识的分化之时设置认知冲突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搞单干,受教师指示的被动学习。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分化点,主动设置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形成学生跃跃欲试的态势,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形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计算比赛。62.815×93+62.815×5+62.815×2 7.201×107-7.201×3-7.201×4 2.81+4.28+7.17+5.72+9.136。A组用计算器,B组不用计算器。显然这几道题不用计算器较快一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计算器肯定快而且准”主动转向“为什么会输”、“怎样才能赢”的思考上来了。
三、在新知识的形成之时设置认知冲突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在教学中把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再在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的意义。面对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思路开放。有的说,表示把1块地平均分成3份,有这样的2份;有的说,表示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3份,有这样的2份„„我由此追问:“怎样把同学们的说法统一起来?”通过由放到收,引入了单位“1”的概念。接着,我步步“相逼”,先让学生说的意义,再说的意义,从而引出了“平均分成若干份”“有这样的若干份”,最后顺利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上面教学片断中,教师层层递进地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由零碎到完整、由局部到整体、由模糊到清晰。
四、在生活经验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处设置认知冲突
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头脑中已经存在大量、丰富的生活经验,它们是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的经验中有些可能是错误的、与科学概念相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的知识经验,从那些与科学概念矛盾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从生活走进数学,创设了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社会的问题,矫正生活中错误经验的教学的最佳时机。例如:在教“中位数”时,我是这样设置认知冲突的,屏幕演示 某次数学考试,小芳得到78分。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小芳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师:阅读了以上信息。你认为小芳所言她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一定属实吗? 可以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也可以对你的想法自行验证。(学生活动,争论激烈。观点碰撞频发。)生1:我认为,既然小芳的成绩78分比全班的平均分77分还多出1分,就说明她的成绩确实是班里的“中上水平”。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小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一部分学生表示不赞同,多数学生尚未思考清楚没有表态。)师:看来大家意见不太一致。(在老师的预设之中)生(齐):是的。师:我们就先来说说你们所理解的平均分(77分)在班里相当于什么水平。生(众):中等水平。师:按你们的理解,高于平均分就应属于中上水平,低于平均分就应属于中下水平。生:应该是这样。(学生认为“平均分”与“中等水平”是等值的,连持反对意见或保持沉默的学生也转变了态度。)师:果真是这样吗?想不想知道小芳班里考试成绩的真实情况? 生:当然想!(急于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师:那么,就请看吧!(屏幕演示)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 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1个lO分 1个2分。师:有什么想法?小芳的成绩在班上实际排列第几?(营造的情景带给学生巨大的认知冲突。)生:倒数第四。师:以你们刚才的观点,就等于你们认可了一个倒数第四位的成绩处于班上的“中上水平”?从而引入课题。
五、在直觉与客观事实的矛盾处设置认知冲突
学生在活动或认知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等待结果,而是能动地对行为的结果做出预期,而行为的实际结果与人的预期有时是不一致的。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直觉与实际呈现的客观事实的矛盾。如果学生现有的认知与现实之间发生冲突,学生的猜测与实验结果产生冲突,学生就可能产生高涨的热情;如果学生的想法与事实发生冲突,那么他就有可能不断地自发修正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的猜测是建立在现有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那么他们就可能产生争论的冲动,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客观实际,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推动冲突的顺利创设。[3]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教师进行的教学创设最佳时机。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首先分组,让每一组自己选择试验用学具,当通过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这。接着,教师拿出一个“巨大”圆锥,放在刚才实验用的圆柱体旁边(大小对比极其鲜明),教师问:“前面大家的结论正确吗?”这一演示,一提问,再一次一结论时,教师问:“大家都得出这个结论吗?”全体同学都肯定的说:“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研究,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这一正确结论。
可见,教学中认知冲突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新的学习需要,是创设教学最佳时机的良策,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新或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还要谨记居里夫人的话:“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教学中的认知冲突不是一直都很明显地摆在我们眼前,很多是隐含在教材中的,需要教师用智慧去激活它。因此,希望教师在清楚什么是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平时能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经验等方面出发,善于挖掘教材中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与客观事实的矛盾,巧设认知冲突,创设教学最佳时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对“认知冲突”教学策略的运用阳信县阳信镇张黄小学王建新2011年11月1日 21:34浏览:35评论:11鲜花:4专家浏览:1指导教师浏览:5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一样。没有......
发现问题往往是创新的先声,其意义绝不亚于解决问题。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过早、过于直接地把问题(认知冲突)呈送给学生,欠缺了一个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不能让......
“二面角教学的认知冲突”体现的是新课标和原大纲的教学理念的冲突------有感于“我最满意一堂课”活动本学期我校在校长的倡导下推出了“我最满意的一堂课”活动,要求人人讲......
创设冲突问题情境 ,提升教学有效性摘 要:提升课堂有效性是我们教学的不懈追求,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这是是教......
47.认知冲突教学法认知冲突(cognitive conflict)指认知发展过程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皮亚杰认为调节是解决认知冲突的一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