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缀网劳蛛研究(全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许地山缀网劳蛛的赏析”。
理想人生的达观者
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许地山《缀网劳蛛》中作者的宗教情结对于文中主人公为人处世的影响,并由此窥探出的作者的人生观。关键词:人间苦海宗教式的博爱坚毅而又淡然的性格
许地山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学者。从1921年开始连续的发表了《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等作品,以他独特的取材、浓郁的异域情调、无处不在的宗教情结,引起的文坛的关注。《缀网劳蛛》是许地山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文章以“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底网”为下文做了铺垫。揭示了女主人公就像一只蜘蛛的活着,生活就像一张网,主人公尚洁在当童养媳时,受到残暴的对待,使“网”损伤,“我”就要去补缀,在长孙可望的帮助下摆脱残暴的婆家。出于报恩之心,而没有行婚礼而和长孙可望结为夫妻,但他们之间只是自然的结合,毫无感情可言。对于尚洁来说即使生活环境再怎么改变,亦不过是从一张网掉到另一张网。“网仍与从前一样没什么差别”,长孙可望不仅自身行为不检,还对尚洁满是怀疑和不满,尚洁出于慈悲之心拯救了一个贼,可望却误会了她,因此与她离异,尚洁迫于无奈,在史夫妇的帮助下,独自到土华地方暂居,她自食其力,内心非常坦然。最后长孙可望在牧师的规劝下,回头挽回了尚洁,但可望出于惭愧和内疚,只身们前往槟榔屿,最终两人还是无法团聚。作品中宗教情结对于主人公的影响是随处可见,透过文本可以看到许地山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
人生彷如一片苦海
“自而今回溯到濛鸿。从没有人说过里面有个形式与前相同。去罢,生的结构都由这几十颗‘彩琉璃屑’幻成种种,不必再看第二个生的万花筒。”人生的每一天虽然不同,但都是由那“几十颗‘彩琉璃屑’幻成种种”,人和蜘蛛的命运是何其的相似,所有生活的网都来自自己的编织,或完美或缺陷只是任其发展罢了。对尚洁来说,摆脱童养媳生活婆家的残暴,与长孙可望组成家庭,虽然那是自然的结合没有爱情的关系。但她认为既然在结合了,那就是“网”结好了,“我”应该住在中央。但是,“万花筒里等等的形状和颜色,仍与从前没什么差别!”,尚洁对入室行窃的贼的救助不过是一个导致命运的“网”遭受损伤的导火线。这些都正如佛教学说的人生是一个苦海,每个人要接受轮回之苦。许地山从宗教的教义中汲取了生活本来就是不快乐为主题,然后从生活的苦难入手,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阐释了自己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许地山的作品涉及了现实的种种丑陋和污秽,《缀网劳蛛》中的长孙可望的行为之不检,对人的不信任和猜忌。《商人妇》中的林荫桥在漂洋过海发迹之后,弃糟糠之妻于不顾,还在他妻子去找他时想方设法卖掉其发妻。等等都是人性恶的显现,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现实的迷茫,那么许地山将如何面对这个充满坎坷的苦海呢?
1)宗教式的博爱
写作题材的选择和运用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者密切的关系,在许地山的一生中他阅读和研究佛经,甚至全面考察印度佛教文化,这都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渗透到他的作品中。在佛教看来,人生在世就是受苦,世间是一个苦海,所以提倡要普度众生,以达到脱离苦海。许地山在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支配下,在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博爱的思想,而尚洁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不同于仆人一鞭一打的对待想要入室行窃的小偷,而是一到,就止住他,还命仆人将其扛到屋里躺在贵妃椅上,面对仆人的不愿意,她说:“一个人走到做贼的地步是最可怜悯的”“若是你们明白他的境遇,也许会体会他。”并且为他做了处理伤口。在被丈夫误会而弄伤自己的情况下,为了顾全小偷的安全,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痛苦。后来,长孙可望在受到基督教神父感化之后,亲自前往土华岛请求她的原谅,她很快的接受了他的道歉,“别人伤害我,我还饶恕,更何况是他呢?”体现了一种宗教菩萨似的善良和基督教的博爱,也反映出了许地山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2)坚毅而又淡然的性格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尚洁不像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同是离家出走,娜拉是同丈夫坚决的决裂,而尚洁是一个温婉的女性,在丈夫道歉之后很快的原谅了他。但《缀网劳蛛》中的女主人公“表面上看来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弱者,实际上却是达天知命的强者” ①当她和史夫人一同看到一朵被虫蚀了一半的花时,史夫人说“这花不好”,然而尚洁确认为这花和人的命运是如此的相似,“若不把他的生命完全夺去,虽然不完全,也可以得着生活上一部分的美满”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的乐观之态,尚洁用一种沉静和无抵抗的态度来对待人
生,她相信命运又有深刻的生命意识,但是在她的意识中又融进了中国式的宗教思想:既来之,则安之,默默忍受的想法。这也是许地山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人活着虽然不乐,但要有坚毅的生存精神去承受生命中的厄运。
这样的生命观不仅可以从作者的作品中看出,更是伴随着作者的一生,他的人生并不平坦,从小因全家搬迁在途中不甚左臂脱臼,导致长期活动不自如,十九岁,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接着亲人的相继去世,给了他深深的影响。但参透人生之禅的他并没有因其而消极颓废,而是以他坚毅而淡然的精神支持着,在生活和事业上更加的坚定和执着。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积极的抗日,为了救国而奔走疾呼,后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许地山没有沉溺于人生之苦之中,而是在这基础上凭借坚毅的精神和达观的佛教思想的影响,展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作家。
综观《缀网劳蛛》作者把自身对宗教教义、典故等的理解如春雨润物般的运用于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尚洁的形象如同作者笔下的许多女性一样,有着宗教思想,并用其指挥着她们的为人处世,这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伴随着宗教的思想的实践着他的人生哲学,做人生之海的理想的达观者。
参考书目:
①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 49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王向远:《佛心梵影——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 179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谢昭新:《理论、创作与批评(20世纪中国文学综论)(百年文学论丛)》安徽教育出版社
《缀网劳蛛》读后感许地山的《缀网劳蛛》里刻画了一个独立、沉静的女子,尚洁。《缀网劳蛛》讲述的是尚洁从婆家逃出后嫁给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长孙可望,被可望怀疑与伤害后离开......
缀网劳蛛读后感一直以来,我都是偏爱女性作家的作品和爱情作品。因为女性作家的情感更加敏感细腻,小小的事物都能赋予丰富的心理观照,串之以各种自家伤感,往往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心......
《缀网劳蛛》读后感100字篇一:《缀网劳蛛》读后感我们都是那只不断缀网的蜘蛛,当命运那张网受了损伤。我们不要伤心,不要难过,补缀补缀罢,世间没有一个不破的网。我们也不要纠结......
谈《缀网劳蛛》的审美性和社会属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从方式和态度两方面来看可表现为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以许地山的小说《缀网劳蛛》为例,从......
默默无闻的真大家 ——许地山先生“花生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并不好看。剥了壳子吃起来,相香,好吃,可以做成多种食品,还可以制油。”一九二一年和一大二二年许地山开始写小说和散文,......